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

2019-12-10 09:28林舒斌
学理论·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文化乡村振兴战略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不仅离不开物质上的发展,也少不了文化的引领,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脉的精华,在广大农村社会生活中是至关重要的,它的有效保护在乡村文化振兴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歌仔戏(芗剧)保护困境的研究,从而进一步探索出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途径,以求进而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步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歌仔戏(芗剧)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11-0116-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的内涵不仅包括物质上的振兴,也包括了精神上的振兴。文化振兴是灵魂,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要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就必须保留住老祖宗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和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1]。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乡村文化“活”的灵魂。因此,做好其保护发展工作,就是在提升乡村的文化内涵和品质。如今,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場经济尚在建设和完善中,这使传统乡村及其文化在城镇化、工业化的浪潮中受到一定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既是对当今社会矛盾的回应,也是今后农村发展的目标导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不仅能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更是最终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一、歌仔戏保护存在的问题

福建歌仔戏(包括厦门歌仔戏、漳州芗剧),是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起源并流行于福建漳州芗江流域地区[2]。在闽南农村地区,每逢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或神明诞辰等,庙宇或群众会请戏酬神,歌仔戏也成为该地区农村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主要以漳州芗剧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当今芗剧的保护困境。

(一)政府主导作用仍有欠缺

据统计,福建省目前有厦门市歌仔戏剧团、漳州市芗剧团等8个国有专业剧团和漳州市芳苑歌仔戏剧团、新顺兴歌仔戏团等100多个民间职业剧团。①

国有专业剧团是公办事业性艺术团体,除了参与定期会演以外,也担负无偿为群众演出、政策宣传教育的任务,经费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入。据福建省文化厅数据显示:2016年福建省非遗地方剧种公益性演出补助共计1 400万元,其中仅有漳州市芗剧团、龙海市芗剧团各获得40万元,共计80万元[3],单一且不足的经费来源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芗剧的整体发展。在农村地区,芗剧表演主要以民间剧团为主。民间剧团完全自负盈亏,其资金支持主要来自特定民俗节日、戏主特别邀戏所获得的酬金,平均每个民间剧团每年有250场左右的演出,每场演出的戏金在2 100元左右[4],一般白天排练,只在晚上演出。所获得戏金将用于员工工资、剧团运转的经费等在内的所有开支,这常常使剧团运营入不敷出,而且演员空窗期长,收入较不稳定,补贴少,难以保障更好的生活水平。

(二)表演质量参差不齐

在表演内容上,由于芗剧剧种小、剧种年轻、资金有限等原因,决定了芗剧剧目主要以改编、移植剧目为主,原创剧目偏少,这就导致了一戏多演、观众观看疲劳。在部分芗剧表演中也还残留着许多消极甚至低俗的文化价值观,这些都会影响到芗剧的整体质量水平。在舞美效果上,尽管近年来在芗剧表演舞台、表演道具服装上有很大的改进,如:很多地方已改用数码高清布景来代替传统的布景,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舞台效果,但却引发布景出现水印、图片使用版权等问题的产生。

(三)专业人才需求大,供给不足

首先,由于传承人老龄化严重、年轻人才补给不足、剧团资金来源单一、无法保证传承人基本生活、传承人身份认识与现实处境使其没有得到合理的社会地位等原因,传承人渐渐丧失了对芗剧表演事业的热情和信心。其次,芗剧保护机构尚未健全,管理队伍、专家型芗剧研究人才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芗剧的长远发展。最后,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地需要借助科学的理念和高科技手段进行保护,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和需求也随之日益增加。

(四)保护主体碎片化,各自为政

首先,芗剧保护出现了“去地域化”现象,芗剧与其生态环境、文化空间之间出现断裂化,例如:闽南语逐渐弱化导致芗剧逐渐失去生存土壤。尽管如今大多数演出舞台旁都会有歌词提示器进行辅助理解,但翻译者的翻译水平、机器的运行流畅度等因素都会影响群众的观看效果。其次,保护主体与文化形式之间的感情联系不足,使民众对芗剧的保护意识及特殊性认知存在缺失,文化自觉保护意识淡薄。最后,芗剧保护主体碎片化,各主体之间关系断裂化,工作协商不足,出现“各自为政”的现象。

二、歌仔戏的保护途径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注重统筹规划

1.注重统筹规划,切实保证落实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乡村文化振兴的总体规划,促使加快规划实施“芗剧+扶贫”工坊、“乡村文化传习所”等建设,加强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与文化资源产权制度建设,提升民间剧团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避免产生纠纷。

2.拓宽资金供给渠道,推动产业联动发展

建立芗剧保护专项扶持基金,引入民间资本,合理引导社会各类团体组织、外来企业、旅游公司等加入芗剧建设中来,打造、创新芗剧文化创意,盘活传统资源和优势产业,通过冠名、赞助的形式将芗剧推向市场,形成品牌效应。塑造“文创+农业+旅游”的产业发展模式,推进乡村地区三大产业联动发展。

(二)顺应时代潮流,创新发展模式

1.推进剧目多样化,注重内外升华

在保持芗剧剧种特色的基础上剧目内容结合新时代背景,融汇乡村优秀文化特色,扎根生活,创造出更多被民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剧目。利用当代先进技术手段重新演绎传统剧目,增强舞台艺术性,提升剧目表演质量。

2.动静态保护相结合,提倡传播开放化

在“两馆一站”的传统静态保护基础上,进行芗剧保护或是创新性开发利用。突破电子书籍、纪录片等传统方式,可通过动画、电影等方式进行制作留存。呼唤更为开放、主动的现代传播姿态,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进行芗剧宣传和普及,开发与芗剧有关的高质量服务应用,为民众提供丰富的芗剧资源及信息交流的平台等,以进一步推动芗剧传播。

(三)建立推广试点,强化人才管理

1.建设强化推广试点,普及芗剧文化

规划芗剧较为盛行的乡镇作为强化推广试点,与优秀的芗剧剧团进行挂钩,推动芗剧教学、普及等方面工作的有效进行,让“芗剧进校园”活动落实化、丰富化,推动社区文化营造,定期在农村社区或公园进行芗剧推广并演出,营造一种浓厚的芗剧文化氛围,培养社区民众的文化认同[5],培育社区民众自觉保护意识,促使更多人自愿加入到芗剧传承的队伍中来。

2.完善管理考核机制,丰富人才培养方式

定期对传承人及其相关保护工作者进行全方位评估,采取谨慎态度,切勿一刀切。完善管理考核相关制度,并细化退出机制。利用师带徒、家族传承与现代职业培养相结合的传承人培养模式,完善传承人研修计划,开展非遗传承人群培训,形成正规教育的学校培训[6],并采取多种支持与资助方式(如贴息贷款、国家课题社科资金项目、经济补助或者社会保障等),为传承人的传承活动创造条件。联合高校,督促相关社科规划,建设专家型芗剧科研人才,建设芗剧文化智库,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为芗剧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四)推进多元共治,共建联动机制

1.注重整体性治理,避免保护主体碎片化

注重地域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伦理建设,提升芗剧相关保护人员及民众保护意识,避免过于功利化;举办闽南语使用宣传周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当地青少年正确使用闽南话,为芗剧的长远发展注入持续能量。

2.多主体参与式治理

积极推动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社会团体、社区、民众共同使力的全民保护格局,并建立良好的伙伴合作关系,实现内部联动,进而不断增强乡村振兴建设的内涵,实现传统文明与现代生活的有机结合。

三、结语

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把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作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重点举措[7]。乡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活力的生命之源。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在保持其本身本真性的基础上,注重整体性治理。通过加强政府主导,鼓励全民共同参与,建立多主体多元共治格局的方式,共同使力,着力补齐农村文化建设的短板,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覺,更深刻地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文关怀、人文情愫和文化使命,扎扎实实去探索和践行[8],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顾永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C].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20周年档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7(10).

[2]高巍伟,方燕勤.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的芗剧传承与发展[J].戏剧之家,2016,3(1):10-11.

[3]李龑.闽南歌仔戏的发展现状与传承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120-123.

[4]贾云飞.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的三大困境[J].人民论坛,2017(8).

[5]黄涛,郑文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社区认同的内涵与重要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8(1):28.

[6]黄永林,谈国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2).

[7]以文化助力老区脱贫[EB/OL].光明网,(2018-10-21)[2019-

03-25].http://difang.gmw.cn/ah/2018-10/21/content_3179

3211.htm.

[8]乡土文化根不能断[EB/OL].中国文化传媒网,(2017-12-10)

[2019-03-25].http://www.ccdy.cn/pinglun/201712/t20171

210_1366358.htm.

①福建省文化厅http://www.fjwh.gov.cn/。

收稿日期:2019-04-09

作者简介:林舒斌(1994-),女,福建漳州人,硕士研究生,从事行政管理现代化研究。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乡村文化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新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综述
试论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小学教育的对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苗族鼓舞的传承及发展探讨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路径选择的重庆市长寿区实践
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乡村文化的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