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喧嚣都市一个“青白”

2019-12-11 07:10雨田崇青尚白
收藏·拍卖 2019年12期
关键词:青白器形白瓷

文:雨田 图:崇青尚白

广州昌岗一处坡地,闹市中难得清幽。崇青尚白艺术生活空间就藏身于此,每次步入其中总会有不一样观感。只见此番长案、茶席混搭着简约趣味的油画;入门左侧挂着一排复古又摩登的中式服装;墙角一隅也悄然换上了清逸的中式插花;当然,视觉中心仍是装点其中的青白瓷,造型各异,小巧而雅致。空间不大,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变幻出另一番天地。作为崇青尚白的创始人,廖乃徵对空间的布置总是充满斟酌与推敲,而他,也正是那个崇青尚白之人。

以青白观照内心

准确来讲,廖乃徵是一个崇尚“青白”之人。他常笑称自己因陶瓷而玩了10多年的泥巴, 却只对青白瓷情有独钟。2003年从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后,机缘巧合之下于2008年来到景德镇陶瓷学院攻读陶瓷硕士研究生。踏足瓷都后,他那便走访景德镇各处窑址、博物馆,偶然间在湖田窑邂逅了青白瓷,那种温润如玉的釉色瞬间击中廖乃徵的内心,用“一见倾心”也不为过。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地遍览个中的历史、烧制工艺乃至文化内涵,并为此着迷不已。他不仅观赏、研究青白瓷,还决定自己创造青白瓷。两年后,他与同窗好友、知交一同创建了“崇青尚白”陶瓷品牌,致力于重新发掘景德镇青白瓷,并结合当代设计,让古老的素雅美学融入都市人生活。

在彩瓷兴起前,“崇青尚白”一直是中国瓷器风尚的主基调,是绵延上千年的美学传统。而青白瓷本源自于景德镇,是晚唐五代时期创烧的名品,宋代步入鼎盛。相传,景德镇的匠人最初本想仿烧定窑白瓷,却意外得到一种非青非白的瓷器,这种“不成功”的白瓷反而幻化出微妙釉色,青中泛白,白中闪青,让人遐想无限。其“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美学特色也倾倒了无数文人墨客,甚至帝王也对其青睐有加,青白瓷也因此不断被赋予诸多美好的名字:“饶玉”“影青”“隐青”等。元以后,随着景德镇白瓷烧制的日渐成熟,彩瓷迎来了鼎盛期。青白瓷也曾一度式微,后世难觅仿烧踪迹。

可以说,青白瓷及其代表的素雅美学已随着年代更迭而不为现代人所熟知。而廖乃徵正是那个重新发掘其美学内涵的有缘人。他从小便喜好白色,并坦言自己之所以独爱青白瓷,不仅因其美,还因他能从中找到一份温和、宁静致远的心灵慰藉,故而由己及彼,希望借助青白瓷这种抚慰心灵的力量,为更多现代人拂去内心的焦躁,回归到平和、安宁的心境。

“心语·岁寒三友”茶杯,外壁采用传统堆雕技术,即在制作好的坯体上涮上1毫米厚的泥浆,等干燥后再在上面勾勒出“松、竹、梅”的造型,然后以刀代笔精雕细琢而成,每件产品历时100多工时,轻盈通透

“灵璧”系列茶器的灵感来源于太湖石,通过对石头的研究和把玩,把赏石、玩石的审美精髓融入到设计之中,整套茶器由一盖碗、两个茶杯组成,碗盖以刀代笔雕刻一尊侧卧太湖石,茶杯中央也分别刻上不同形态的石头。当向杯子注入茶汤时,俨然成了一幅生动活泼的山水景观

为此,廖乃徵将崇青尚白的品牌文化归结为“观瓷”“归静”“传家”六字箴言。所谓“观瓷”,在他看来,与其说人在观瓷,不如说青白瓷就如同一面镜,观照一个人的内心,那种微妙、淡雅的釉色自带润物细无声的力量,能慢慢平复心灵,这便是“归静”。而“传家”,则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崇青尚白在陶瓷设计上,无论是泥料选择、制瓷工艺,还是创作理念,均力臻完美,造出传家良器;另一层含义则是在精神上传承青白瓷蕴含的美学与文化内涵,以及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

斟酌平衡,器“容”万物

从品牌创立至今已过去九年,廖乃徵却发现自己对青白瓷的喜爱非但没有随着时间流逝而减弱,反而与日俱增。身边朋友常形容他就如青白瓷一般,温和、从容不迫。在他看来,自己与青白瓷总是在相互影响。追根溯源,廖乃徵回想自己当初迷上青白瓷,也与自己沉静、文雅的性格有关,从小就成长于知识分子家庭,长辈以修身齐家式的中庸之道培养,加上母亲与祖母均虔诚礼佛,崇尚纯洁、真与善的精神也一直烙在他的性格中。正因如此,青白瓷无疑最契合他的个性。廖乃徵深感与青白瓷打交道也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他总是孜孜不倦地从青白瓷身上汲取内涵,完善自我,而受其影响,自己参与设计的青白瓷又自然烙上个人品性,可谓其人如器,器亦如其人。

越是深究,廖乃徵越发现青白瓷内涵广大,他一直将其归结为一个“容”字,不仅可以包容天地万物,甚至可以演绎出千年文脉。青与白,诠释着圆融与平衡,一种沉静下来的儒雅,刚柔相济,阴阳平衡,不偏不倚; 青与白,也是相互相生的统一体:青属于南,白属于北;青属于宋, 白属于元;青属于婉约,白属于豪放……

另一方面,青白瓷也是承载艺术的容器,它可以被设计成茶器、花器、香器,融于生活,以青白瓷之“静”中和工作中忙碌奔波的“动”,也算为都市中人寻得生活中的一丝平衡。

为此,作为一名设计师,廖乃徵注重将当下的审美习惯和传统的精神融于器物,用他的话讲,是为“师古托今,智造青白瓷经典”。而“智造”的过程也是在寻求一种平衡,他常深感古人造器,添之一分过多,减一分又嫌寡,要突破古人塑造的经典绝非易事。每打造一款器时,廖乃徵总会对造型苦心经营,在方寸之间拿捏住细微变化与平衡。他仔细揣摩古人的设计理念,在经典造型的基础上小心翼翼地改良。一方面,崇青尚白会延续一些宋式青白瓷的造型元素,但绝不照搬,而是在经典器形上反复斟酌再作变化,有时候对某一处弧线的修改,或将圈足改为圆底等,一添一减便已让人耳目一新。如宋式斗笠碗,古人多用以盛茶汤,现代人惯用泡茶,茶杯宜小,故在设计上将口径收小,设计为杯形,斗笠角度更高;而瓜棱壶同样继承宋式瓜棱壶的装饰手法,以棱装饰器表,但手艺更为精细,而盖纽设计更为简洁大方,诸如此类斟酌,可谓独具匠心。几经推敲的造型既源于宋,却又不同于宋。

中国工商银行 定制礼品

时代地产 定制礼品

“悦享·圆融”系列茶器是崇青尚白首创青白瓷与玻璃结合的一套新产品,由一壶六杯及一茶漏底座组成,可冲泡多种茶叶。泡茶时将茶叶放入茶漏中,分茶时将茶漏提起,放置于玻璃底座上,茶壶即可以充当公道杯使用。整套茶具清澈剔透、温润如玉;沏茶小聚满庭香, 妙有圆融看世界

“悦享·同心杯”是专门为办公室喝茶设计的一套简易茶器,对于好茶者来说,各种好茶都可以好好对待;茶具由一套青白瓷茶漏、一个玻璃杯以及一片竹制底座组成。泡茶时将茶叶放入茶漏中,盖上杯盖浸泡几秒钟后,揭开杯盖并倒放于桌面,将茶漏放于杯盖之上,即可享用一杯美妙清茶

另一方面,崇青尚白在器形设计上又不拘泥于宋式风格,而是抱以多元、包容的态度,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陶瓷经典器形也会有所借鉴。如元代高足杯,将杯身的弧度设计得更为高挑,杯口配上紫金釉,用作酒杯,又是一番新意;明代紫砂壶的造型元素,圆润而富有生气,以青白釉色表现,别具一格……

当然,崇青尚白也有现代创新的器形,比如廖乃徵常喜欢在造型设计中融入竹元素,这种文人钟情的“君子”便变身为竹节杯;茶壶的流与把也能找到竹节身影;还有结合竹编、竹托等元素的设计,甚至大胆引入玻璃等现代元素。

在瓷器的装饰上,图案与纹饰力求删繁就简,常只留一枝花、一朵云或一只鸟,恰如其分的留白,给予观赏者更自由的解读与联想。不仅如此,崇青尚白还与知名的青年艺术家合作,在青白瓷中引入彩绘元素。廖乃徵相信,年轻艺术家始终引领着当代审美风尚,他们更能让古老的青白瓷焕发时尚感。为此,他常与青年艺术家商讨,钻研器形与画面创新,通过巧妙的结合使器物既富美感又不失实用性。不仅如此,崇青尚白有专门的定制款设计,受邀为多家知名企业度身定制礼品。总而言之,崇青尚白在设计上无论器形、材质、装饰如何变化,其精神内核始终具有青白瓷那份清秀、文雅、风骨以及简约气质。能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知在设计中,对传统美学应如何取舍,对当代精神又该融入哪些?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能否把握住精神内核,实则最考验设计者的文化功底。

素雅,是一种立体的生活方式

重拾青白瓷,不仅是继承一种古老的传统美学,其蕴含的素雅、宁静、淡然等风格也可以成为一种处世态度与生活方式。所以,崇青尚白不仅在青白瓷创新上深耕,其更是在倡导这种生活方式的回归。廖乃徵表示,崇青尚白取名为“艺术生活”空间,实则以青白瓷为媒介,以此承载高雅艺术,让生活升格、雅化。所以他认为“空间”能更贴切地传达出崇青尚白的文化理念,也能立体化地呈现给到访者一种综合性的美学体验。所以崇青尚白空间不仅陈列自家设计的青白瓷,还必须配以多元感官的艺术层次,在这里可以三五知己相聚,茶叙、赏物、点香、听乐, 视、听、味体验皆具,与古时文人品茗、焚香、插花、挂画的燕闲雅事又何尝不是如出一辙?当然,崇青尚白并非复原古时文人的雅集,而是更多体现出当代性,让都市中人能暂时放下杂念,寻回片刻心灵的宁静。

廖乃徵还利用空间内一部分,开辟 “一”展,即一个微型展览,每次展览邀请一位知名艺术家、一个(套)代表作品、展出一个月、举办一次沙龙活动、做一次访谈对话、故命名为“一”。展览、沙龙均向周边民众免费开放,让艺术熏陶潜移默化地向更多人普及。

崇青尚白还开创子品牌“横站”,设计融合中国传统服饰元素的新中式服装。廖乃徵强调,“横站”设计的服装,并非茶服,而是便于日常工作、生活的现代常服。横站的服装设计,在风格上与崇青尚白一脉相承,师古而不泥古。将传统文人素雅、文静的风格与简约的当代设计结合,常令人耳目一新,如交领右衽的斜襟设计、立领暗扣等;除了传统的棉麻面料,也大胆运用呢子、羊毛等现代面料,时尚中不失中式韵味,符合当下审美。

从瓷器智造,到沙龙分享,再到服装设计,崇青尚白一直在挖掘、重拾一种素与雅的美学观、生活观,也在试图还都市人一个青白。

“横站”的服装设计更注重从传统服饰中汲取文化内涵,让穿着者回归一种淡然、从容的精神气质

猜你喜欢
青白器形白瓷
西沙华光礁1号沉船出水茶具
那年夏天
流年
青白口 不能忘记的红色历程
邢窑白瓷传统烧制方法研究
长安再无歌
浅论北宋汝窑瓷器的风格特征与审美价值
先有青瓷还是先有白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