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情感化”研究*

2019-12-16 04:04王阿洋
黄河之声 2019年16期
关键词:情感性情感化情感

王阿洋

(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

当今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在音乐技术化、音乐专业化教育等存在着多种倾向性现象,而审美性、艺术性的音乐教育严重丧失。情感性音乐教育被忽视,从而导致这些现象的产生。

一、遵循情感性教学原则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性原则,是指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音乐是最具有情感性的艺术的特质和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艺术实践进行积极的审美,并不断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逐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使自己的情感世界不断得到熏陶,最后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情感丰富的和谐发展的人。因此,音乐教育要充分重视和运用音乐艺术擅长抒发情感和激发情感这一优势,促使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在音乐教学中,贯彻情感性原则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根据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心理特点,音乐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情感积极、内容健康向上,符合其年龄层次、文化程度的具有青春活力和鲜明时代气质的优秀作品作为教学内容,使学生在音乐学习实践活动中得到真正的审美体验,获得情操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

(二)音乐教师应认真进行教学设计,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采取灵活多样、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织体、力度、速度等表现要素在塑造艺术形象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千方百计地发掘音乐作品的情感力量,鼓励学生从内心深处去体验、感悟、理解、表现音乐。

(三)音乐教师要注意调控自我的情感品质。作为传递音乐作品情感的中介,音乐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热情,全神贯注。首先,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力求做到科学准确,条理清晰,音调、音量适度,节奏感强,情绪饱满,轻重缓急、抑扬顿挫都要求调控得恰到好处,再适当辅之以肢体语言来进一步增强艺术表现力,使学生觉得仅仅听老师说话就是一种艺术享受。其次,在范唱或范奏等示范教学环节中更应做到技术规范,作品处理恰当,以情带声,声情并茂,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歌词,以增进其对作品的理解。音乐教师要外塑形象,内强素质,不断加强学习和研究,以自己良好的素养来感染学生。

二、情感性教育活动的开展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性教育,是指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根据音乐课程的基本性质和独特功能,利用音乐艺术形象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感染力自觉地对学生施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同时关注学生智力、创造力和个性品质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音乐人才。

在实施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手段方面,音乐和其他课程有着很大的不同。它主要是依据学生的审美心理,给学生提供一系列经典的音乐作品或鲜明的音乐艺术形象,让学生通过体验、感悟、创造、表现等方式来“理解”音乐中丰富而深邃的情感内涵和哲理思想,使学生在音乐听觉艺术特殊的审美过程中,能够鉴别真、善、美与假、恶、丑,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的目的。音乐课程教学的教育性原则集中体现在寓德育于审美教育之中,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教育之中,这的确是音乐课程在育人方面的特有个性和优势所在。在音乐教学中,贯彻情感化教育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意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在教学材料的筛选和组织过程中,教师应该选择那些旋律优美,富有艺术感染力,内容健康向上,对学生有一定教育意义的音乐作品来引导学生体验、鉴赏、演唱或演奏,充分发掘经典音乐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以此寻求音乐艺术的感人力量,从而真正实现音乐艺术的教育功能。

(二)在音乐与相关文化上,应注意民族音乐文化与多元音乐文化的结合。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音乐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音乐文化。教师要引导学生多了解、学习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逐步培养学生对我,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进而产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与此同时,音乐教师还应该具有国际视野,放眼全球,引导学生多了解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经典音乐文化,通过音乐增进对世界的了解。

(三)在教育功能上,要注意课内外互补。音乐教师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应根据主客观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课外音乐活动。课外音乐活动是集体参与性很强的活动,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音乐活动,既可以弥补和巩固课堂教学中学生所学的内容;又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缓解学习的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自信心,养成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还可以使学生在群体活动中加强交流、互相帮助,增进友谊,从而培养学生互相关心、团结协作的精神品质和集体主义荣誉感。

三、结语

音乐教育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音乐修养,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培育人格审美完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为目的,从“情”和“美”的视角,论述了音乐教育应把着眼点放在对音乐教学的“情感化”和“审美化”的构建上。

猜你喜欢
情感性情感化情感
面向青年“蚁居族”的交互艺术装置情感化设计研究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化办公空间
时代感·形象性·情感化——周克芹给予中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的启示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用情感化设计点燃学生设计热情
浅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