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迈向前景光明的新时代

2019-12-17 05:37杨双双陈建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中日关系两国时代

杨双双 陈建

面对中日关系出现的新形势,第十五届“北京一东京论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为中日双方如何在当今国际环境下共享机遇、共迎挑战,携手开辟中日关系新时代建言献策。

2019年10月26-27日,由中国外文局和日本言论NPO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北京一东京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来自中日百余名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新期待一中日在维护亚洲及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应承担的责任”的主题,就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安全保障、媒体责任、数字经济等重要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该论坛于2005年发起创立,广聚两国政治、经贸、外交、安全、文化、媒体、智库等领域的权威知名人士,着眼于中日关系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交流研讨,为两国关系的改善提出新建议。正如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所说,“15年风雨同舟,15年春华秋实。如今,北京一东京论坛已经成为中日两国高层次官民互动的交流平台。”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日本也步入了令和时代。面对中日关系出现的新形势,本届论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为中日双方如何在当今国际环境下共享机遇、共迎挑战,携手开辟中日关系新时代建言献策。

中日关系重回正轨

作为“北京一东京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一度的“中日关系舆论调查”成为真实反映中日两国民意、增进两国相互了解的重要途径之一。2019年中日关系调查数据结果显示,中国受访者对日本的印象和对中日关系的看法继续保持回暖向好趋势。对日本持有良好印象的中国受访者增多,持有良好印象和负面印象的受访者比例差持续缩小。同时,中国受访者对当前中日关系以及对两国关系未来发展的看法呈现积极态度。但两国关系发展的民意基础仍不牢固,两国公众受访者对进一步加深中日关系,尤其是对加深中日两国国际合作和民间交往抱有较高的期待。

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表示,现在全球正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日中两国也面临各自的困难和问题,正因如此,现在日中两国应该努力找出未来的发展愿景,并为此做出努力。2019年6月在大阪举行G20峰会的时候,安倍晋三首相和习近平主席举行了首脑会谈,体现了两国首脑想要开拓日中关系新时代的决心。2019年10月,日本举行天皇即位仪式,中国派出了王岐山副主席作为习近平主席的特使前去参加。2020年春天,习近平主席将作为日本的国宾,计划应邀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日本驻华大使横井裕认为,如何促进日中关系更具有活力,两国政府间在政治、经济、科技、人文等各个领域都在积极地开展各种讨论。

“越是开创新时代,越要夯实好基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是值得深思的时代命题。中日两国的利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泛而深入融合,两国的发展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直接而紧密相联,这要求两国共同打造更加成熟稳定的中日关系。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出席本届论坛开幕式时表示,“中日两国应当建立更高水平的政治互信。越是开创新时代,越要夯实好基础,恪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确立的各项原则,越是要在有关历史和台湾问题上重信守诺,不能含糊,不能懈怠,更不能倒退。”

不少中日專家指出,领土、历史等问题仍是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认为双方应进一步管控分歧、加强沟通。横井裕认为,日中关系新时代不仅限于两国双边关系,日中之间依然有很多有待解决的遗留问题,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恰当处理,并且要为之不断努力,这非常重要。同时,日中两国对亚洲和世界和平繁荣负有艰巨责任,两国要有这样的共识,共同携手为解决地区和国际社会问题作出贡献,这才是真正的日中新时代两国关系应有的姿态。

中日应该契合新的时代要求,构建中日战略协调合作伙伴关系。中联部前副部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刘洪才强调,中日作为世界第二大、第三大经济体,所担负的国际责任和义务日益在增大,应妥善处理历史问题、台湾问题等,建设性管控矛盾分歧,保持两国关系在正常的轨道上不断向前稳定发展。

实现高质量的互利共赢

政治互信能够促进经济的互利互惠,而经济的互利互惠是政治互信的基础。在中日建交几十年的过程中,以经贸合作为中心的务实合作,给双方带来了巨大经济利益。当前中国和日本都进入了发展的新时代,共同利益、共同关切日益增多,中日两国应当开展更高质量的互利合作,实现高质量的互利共赢。

日本国立京都国际会馆理事长、联合国原副秘书长明石康认为,双方需要坚持不断地探索历史遗留问题的和平解决之道,同时也不能忘记除此之外日中双方在很多领域还有许多共同利益。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论坛中方指导委员会主任徐麟指出,日本一直是中国开放发展的参与者,也是互利共赢的受益者,还是优势互补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期待日本更加积极地参与新时代中国发展的进程,实现两国更高水平的利益交融。中日应互补优势,大力拓展第三方的市场合作,中国愿为两国企业创造条件推动双方在科技创新、信息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经贸投资、财政金融、医疗康养、养老照护、节能环保、旅游观光等多领域开展广泛合作。

对此,中日嘉宾围绕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与维护自由贸易及多边合作展开热烈讨论。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表示,中日两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都有重要的影响力。经济界的人士和企业界的人士,无论从全球的经济形势、自身公司的迫切要求,还是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都应该加强交流沟通,共同承担起推动两国经贸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责任。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公共及政府事务副总裁周明成认为,中日两国应加强在数字、数据、金融等方面的合作。他表示,现在全球供应链高度一体化明显,中日之间的合作非常密切,尤其是在信息通信技术行业。以华为公司为例,华为的产品集成了大量日本的元器件,销往全球;同时,2018年华为对日本GDP贡献了7660亿日元,约占日本去年GDP的0.14%。因此,中日两国应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深化扩大两国经贸合作,不断为两国务实合作开辟新路径,打造新亮点,进一步做大双方共同利益,实现高质量的互利共赢。

科技创新促进共同发展

科技创新及数字经济为此次论坛最重要的议题之一。作为引领亚洲核心经济的大国,中日双方在数字经济领域方面的合作存在诸多可能性,能够携手为亚洲经济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正如科技日报社副社长房汉廷所言,“中国抓住了信息革命的大潮流,在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具备了相应的技术储备,可以与日本相应领域进行互补性研发合作,共同推进技术进步与技术迭代,分享研发成果。”日本在技术研发上具有雄厚的储备和再开发能力,而中国则在商业模式上取得了很大成功,中日产业界联手合作,优势互补。此外,两国可以以数字产业为突破口,搭建产业合作平台,让更多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参与进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数字经济的持续爆发性增长。

“科大讯飞是做语言、语音和机器翻译的,他们希望通过技术来促进各民族、各国家之间交流、沟通和了解。他们致力于用技术打造一个沟通无障碍的社会,用技术来推动社会的发展。”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吉林表示。他在科技创新分论坛说,科大讯飞会用AI技术倾力支持明年的东京奥运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以及2024年的巴黎奥运会,也希望通过这个跟日本企业开展更多合作。日本在工业领域的硬科技方面非常发达,而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有一技之长,如何把人工智能和硬科技结合起来,服务于实体产业,这是中国的发展方向,也是科大讯飞下一步将进行大量投资和推动的工作。

日本众议院议员、原金融担当大臣伊藤达对中国近年来在金融创新和改革方面迈出的步伐表示高度贊赏。伊藤达认为,虽然中美之间出现“高科技战”,但两国在科技创新领域不可能脱钩。相反,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国际合作上将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探讨制定合理的规则,让数据能跨国、跨区域流通,促进建立互联互通、公平透明的市场至关重要。

共享机遇共迎挑战

在为期两天的讨论中,来自中日两国的代表们围绕主题展开了务实交流和深入研讨,为中日关系的持续改善与健康发展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真知灼见,达成了一系列共识。

《北京共识》认为,发展中日关系面临新形势、新机遇。当前,世界战略力量对比更趋均衡,经济全球化在调整中走向深入,国际秩序全面深刻变革。中日同为世界重要国家,共同肩负着维护全球特别是亚太地区稳定、发展与繁荣的庄严使命。它指出,中日同为世界主要经济体,应基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共同立场,携手推动建立更加开放、基于规则的自由贸易体制。中日同为亚洲重要国家,应积极引领区域一体化,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中日两国共同致力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繁荣,这是自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达成的共识。为应对世界和亚洲的历史性变革,推动两国合作迈入新阶段,中日应当努力营造良好环境,全方位推进两国民间的相互理解,大力深化青少年、媒体等人文交流。

2020年习近平主席将应邀访日,这将是中国国家元首时隔十二年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应共同努力,为此访顺利实现营造舆论和民意环境,为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合作关系作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中日关系两国时代
中日关系的内在动能应大于外部干扰(社评)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中韩海域划界首轮会谈成功举行
“两国”演义
中日关系进入 “后摩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