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AR沟通模式在外科护理学临床见习中的应用

2019-12-19 10:49武晓红李红梅刘爱梅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24期
关键词:沟通模式护生汇报

武晓红,李红梅,刘爱梅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山西 汾阳 032200)

沟通能力为护理专业教育的核心能力之一,是护理人员必备的首要素质。研究发现,护生在临床沟通时常出现主动沟通意识不强,自信心不足,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时显得无所适从、不知所措,需要在学校教育中积极开展能够锻炼护生沟通能力的实践活动[1]。标准化沟通方式是一种以证据为基础、标准的有效沟通方式,简称为SBAR沟通模式,以现状(Situation)、背景(Background)、评估(Assessment)和建议(Recommen-dation)为核心内容[2]。SBAR沟通模式不仅已在欧美国家医疗体系中广泛应用,还被用于护理教学当中[3],国内主要应用于临床床旁交接、患者转运交接、医护间病情汇报等[4]。临床见习是高校培养医学临床护理人才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将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外科护理学的临床见习,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月在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骨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肛肠科见习的2016级护理本科生90人,其中男性5例,女性85例,平均年龄(21.74±1.23)岁。

1.2 方法

(1)成立SBAR沟通模式培训小组。由参加过SBAR课题培训的护士长及护士组成培训小组,以PPT、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床旁示教等方式进行SBAR沟通模式的专题讲解,内容包括形成背景、临床应用、意义与流程等。培训分为院前培训和院内培训两个阶段,院前培训重点介绍SBAR沟通模式含义与以病例为基础模拟SBAR模式的病情汇报。S:现状,主要指患者当前发生了什么,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姓名、床号、住院号)、当前的主要问题;B:背景,什么原因导致,包括病因、现病史、既往史、当时的处理与治疗;A:评估,提出问题是什么,包括患者的阳性体征、异常检查结果、心理状态;R:建议,提出应该如何解决问题的沟通程序,让护生了解并愿意使用SBAR沟通模式。

(2)应用神经外科案例模拟SBAR沟通模式进行病情汇报。王某某,男性,65岁,头痛3个月,清晨及晚间多见。今晨与家人因生活琐事发生口角,突然摔倒在地,不省人事。急诊入院查体:意识丧失,BP:180/100 mmHg,呼吸 12 次/分,脉搏 56次/分,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弱,双侧肢体肌力减弱,均为4级。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口服络活喜控制血压,血压控制不详。病情汇报如下:S:王某某,65岁,今晨突发意识不清;B:头痛3月余,今晨与家人发生口角,突然摔倒,意识丧失,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平时口服络活喜控制血压,血压控制不详,今晨9:30由救护车送入院;A:GCS 6 分,BP 180/100 mmHg,R 12 次/分,P 56次/分,双侧瞳孔散大6 mm,对光反射弱,双侧肢体肌力4级,考虑该患者可能为高血压脑出血,合并颅内压升高、脑疝可能;R:建议,联系CT室,进行CT检查,明确诊断,做好紧急手术的准备,给予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开通静脉通路,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吸氧,监测生命体征。

(3)院内培训主要指带教教师以SBAR沟通模式在床旁示教病情汇报,并当场让护生针对病情汇报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疑问。带教教师针对疑问进行解答,进一步加深护生对SBAR沟通模式的理解与掌握。

(4)每位护生选择1例患者,以SBAR沟通模式向带教教师进行床旁病情汇报。

1.3 评价指标

1.3.1 SBAR沟通模式病情汇报评分表各指标分值 带教教师当场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依据自行设计的SBAR沟通模式病情汇报评分表各指标分值(见表1)进行评判,给予优秀(≥80分)、良好(79~70分)、及格(69~60分)3个等级。

1.3.2 护生对SBAR沟通模式的认知 在实施SBAR沟通模式后,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护生对这一沟通模式的认知情况,共设问题9项,以“是”或“否”进行判定。

2 结果

(1)SBAR沟通模式病情汇报评分表客观评分结果显示,优秀者15例(16.7%)、良好者56例(62.2%)、及格者19例(21.1%),说明经培训后护生对SBAR沟通模式总体掌握与应用情况良好。

(2)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从9个方面调查了护生对SBAR沟通模式的认知,发现护生对SBAR沟通模式的认可度较高,愿意在今后的实习或工作中继续使用,具体见表2。

表1 SBAR沟通模式病情汇报评分表各指标分值

表2 护生对SBAR沟通模式应用的认知(n=90)

3 讨论

3.1 护理教学工作中应注重贯穿SBAR沟通模式,增加护生训练的机会

护士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也是有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5],良好的沟通能力必须在不断的实践中实现[6]。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重视医患沟通知识的传授,将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渗透到每一天的临床教学中。研究显示,护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特别是临床阶段培养的沟通能力可以使他们增强自信、减少纠纷、受益一生[7]。因此,本研究将SBAR沟通模式引入护理本科生外科护理学的见习中,通过前期理论知识铺垫、病例分析和情景模拟、带教教师示范、自身练习,增加护生练习的机会,促进护生提高沟通能力,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在90名护生中,优秀者15例(16.7%)、良好者56例(62.2%)、及格者19例(21.1%)。同时发现,在SBAR沟通模式应用过程中,临床见习阶段护生的难点集中在A(评估)与R(建议),存在评估内容不全面、针对性不强、理论与临床相脱节等问题,评估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均有待加强。在今后的护理专业课教学工作中,特别是临床见习、实习中,应注重SBAR沟通模式的引入与贯穿,增加护生训练的机会,为培养护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创造更多的机会。

3.2 SBAR沟通模式得到护生认可

SBAR沟通模式采用现状、背景、评估和建议的标准化沟通程序,这种标准化沟通程序对于初次接触临床与患者的护生来说,相当于为护生与患者的沟通提供了一种临床思维模式,利于护生与患者的交流。由表2可见,分别有94.4%、91.1%的护生认为SBAR沟通模式为开展病情汇报提供了指引,使自己与患者的沟通变得条理、顺畅,与汪艳萍、黎巧玲等[8-9]的研究结果一致。SBAR沟通模式是以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要求护生具备一定的收集资料和病情观察评估的能力,进而才能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在收集资料和病情评估时,87.8%的护生认为能引起自己对病情评估能力的重视,与杨益民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84.4%的护生认为使其全面掌握患者信息,发挥主观能动性,密切关注患者病情。SBAR沟通模式的S-B-A-R之间的信息存在因果或层层递进关系,需要护生根据病史与病情变化,结合评估结果,提出处理意见。这个过程需护生将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在思考、评判、实践、反思的过程中探索问题,得出正确结论。88.9%的护生认为SBAR沟通模式使其感知自己知识方面的欠缺,主动学习相关知识,与申洪娇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91.1%的护生认为促使自己将理论应用于实践;92.2%的护生认为提高了临床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与金艳君、智红晓等[12-13]的研究结果一致;88.9%的护生愿意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使用SBAR沟通模式,与Wang W W等[14]的研究结论一致。可见,SBAR沟通模式得到了大部分护生的认可,值得推广。

SBAR沟通模式要求应用者具备良好的收集资料、病情观察与评估能力,进而分析、综合全部信息,得出结论,结合专业理论知识提出处理建议,这些要求对见习期护生来说挑战性较大。因此,建议带教教师在进行临床病例的病情汇报时,应遵循由简到难的规律,在反复练习中逐步培养护生熟练运用SBAR沟通模式。

猜你喜欢
沟通模式护生汇报
CICARE沟通模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
CICARE沟通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防疫关隘,我向省长汇报
阅读汇报课的构建与效能
论组织中有效沟通模式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