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消积膏摩法治疗小儿便秘

2019-12-19 02:07刘陨君付玉娜张玉国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健脾小儿患儿

刘陨君,宋 玉,付玉娜,张玉国,姚 栾,张 欣

(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长春 130117)

便秘是以排便时间延长、次数减少、便质干硬、排便费力及有排便不尽感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症[1]。据统计资料显示,小儿便秘发病率城市高于乡村[2]。小儿便秘作为疾病单独出现时多为功能性便秘,无器质性改变[3]。笔者采用健脾消积小儿推拿膏摩法治疗小儿实证便秘,取得满意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推拿科、儿科门诊及住院患者72例,均符合小儿便秘的诊断标准。将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36例/组。研究组,男18例,女18例,年龄2~4岁,平均(2.86±0.69)岁。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 2~4 岁,平均(2.87±0.79)岁。对比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4岁以下小儿功能性便秘的罗马Ⅲ 诊断标准[4]:排便次数每周不超过1 次,同时至少有1次失禁发作,患儿腹内潴留大量粪便,既往存在排便困难或排便疼痛病史。中医症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儿科学》小儿便秘诊断标准[5]:大便干硬,食少,腹胀痛,口干口臭,面红身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苔黄厚,指纹紫滞。

1.3 排除标准 诊断为患有器质性病变的患儿(如肛门狭窄、先天性结肠等)导致的便秘;患有甲状腺功能低下、低钾血症等全身疾病而致的便秘;操作皮肤部位有破损者或对所用药物、介质过敏者;同时参与其他试验者。

1.4 治疗方法 2组患儿采用相同的基础性调理:1)嘱患儿多饮水,并多食用高纤维食物,适当进食粗粮,避免食物过度精细。2)对排便习惯进行训练,形成规律的排便时间及习惯。3)鼓励儿童加强运动,每天维持至少1 h以上(如跳绳、游泳等)。4)对排便恐惧,有心理负担的患儿进行鼓励和支持。5)同时对患儿家长进行此病的知识普及,让其了解便秘是慢性疾病,通过饮食调节和积极治疗即可缓解,需要家长的配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培菲康)的方法治疗。药品为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0970105。用法用量:口服,1包/次,3次/d。可在饭后0.5 h以温开水冲服。研究组,采用健脾消积膏摩法治疗。1)操作手法:①清大肠,在患儿食指大肠穴处以离心方向做直推300次。②清补脾经(先清后补),在患儿拇指脾经穴处以离心方向直推300次以清脾经;后反方向操作300次以补脾经。③运内八卦,用运法以手掌的中心为圆心自乾卦运至兑卦,操作300次。④揉膊阳池,在腕背横纹上3寸膊阳池穴上用拇指端揉,操作300次。⑤摩腹,用摩法以小儿脐窝为中心进行顺时针方向揉摩10 min,患儿腹部微红透热为宜。⑥推下七节骨,在七节骨穴上做直推法,方向由上向下推300次。⑦捏脊,患儿俯卧位,暴露背部,操作者自龟尾穴双手交替推动皮肤至大椎,并捏3下向上提1下皮肤,共操作3次。操作时腹部以健脾消积膏为介质,其他部位以玉米淀粉为介质。2)健脾消积膏的组成与制作:将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按 6:2:3:3:1:1:1的比例配比,药物打粉过滤,然后在75%酒精中浸泡24 h消毒,加入适量医用凡士林油搅匀,小火熬制至微黄即可,将膏体倒出过滤,待冷却后作为介质备用。2组均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治疗10 d,疗程之间间隔1 d。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6]。痊愈:排便正常1次/d,大便成型,排便无困难,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显效:便秘症状明显好转,排便间隔时间<72 h,或排便间隔时间接近正常儿童,粪质略硬,患儿其他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有效:排便间隔时间正常或缩短为1 d,或粪质硬度改善,患儿其他临床症状好转;无效:便秘及其他临床症状均无改变。临床总有效率 =(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观测指标 通过小儿便秘证候特征自拟症状积分量表进行评分,观测治疗前后积分情况。症状积分项目包含主症(排便时间间隔时间、大便干结程度、腹痛或腹胀、排便困难程度等)、兼症(厌食、口干口臭、手脚心热、小便黄、舌苔、脉象或指纹、肛裂出血等),评分在0~20分之间,总分越低说明症状改善越明显。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采用t检验和方差进行分析,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 = 36) 例

2.2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n = 36) 分

3 讨论

小儿便秘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儿童便秘的发病是由于粪便长时间滞留于肠道中,导致电解质及水分被结肠重新吸收,并且儿童的腹肌等相关肌肉的张力未发育完善,从而降低排便能力[7]。另外,饮食过于精细、缺少膳食纤维等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儿童便秘的重要诱因[8]。本病还与精神因素、遗传因素、代谢因素等有关[9],目前具体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中医理论认为,小儿五脏六腑的形态与功能未发育成熟,不及成人旺盛,尤其脾胃功能常不足。若饮食不节,或过食油腻之品,易燥热内生,食积中焦,损伤脾胃,积滞化热,损伤津液,而致大肠失于滋润,大便干结难下,形成便秘。

在小儿便秘的治疗上,现代医学主要以调节肠道菌群的益生菌、促肠动力、泻药等药物治疗为主,虽短期有效果但效果不显著且容易产生依赖性[10];中医的治疗方法除内服中药外,小儿推拿疗法也是常用方法之一。研究[11]显示,推拿使相应穴位产生刺激可致血流加快,肠道内壁微血管以及淋巴功能加强,促进胃肠蠕动,刺激腹肌及大网膜从而增强腹壁肌的肌缩力,调节神经系统,达到治疗便秘的效果。小儿推拿疗法,盛于明代,通过特殊手法操作于小儿身体特定的穴位或部位,能够发挥调整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气血、平衡机体阴阳等作用。健脾消积膏摩法的手法中,清补脾经、捏脊、摩腹均具有健脾消积的功效;运内八卦具有宽胸理气,行滞消食的功效;清大肠、按揉膊阳池、推下七节骨均具有清热导滞的功效。本法中的摩腹手法与特制的药膏相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膏摩疗法。膏摩之名,始见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膏摩法以中医理论为依据,将手法与药物共同作用于相应部位,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12]。膏摩疗法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够发挥药物与手法的双重疗效,药膏不但能够起到保护皮肤的作用,其药物的有效成分也能通过局部皮肤吸收,增强推拿手法的功效[13],此种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儿科疾病中。本法的膏方是根据《丹溪心法》中保和丸化裁而来,其中山楂、神曲、莱菔子均能起到消食的作用,半夏、陈皮善理气化湿,茯苓能健脾,连翘可消积,各药协同作用共同达到消食化积导滞的目的。保和丸药性平和[14-15],适合长时间应用。另一方面,课题组结合患儿病因制定针对性的改善策略,指导其合理饮食及运动,也是本法临床疗效显著的原因之一[16-17]。

综上所述,健脾消积小儿膏摩法治疗小儿实证便秘操作简便,疗效显著,患儿无痛苦,无不良反应,适合临床应用与推广。

猜你喜欢
健脾小儿患儿
老年健脾操(一)
老年健脾操(二)
老年健脾操(四)
老年健脾操(三)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