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穴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伴焦虑抑郁

2019-12-19 02:07孙远征徐先鹏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头穴后遗夹脊

孙远征,徐先鹏,郭 颖*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二科,哈尔滨 150001;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哈尔滨 150040)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引起的常见并发症,好发于抵抗力较弱的中老年人群。患者后遗神经痛缠绵难愈,且多伴有焦虑抑郁状态,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普通对症治疗效果欠佳[1]。长期的后遗神经痛极易引起患者情绪上的变化,而出现焦虑抑郁状态,又可因焦虑抑郁状态使后遗神经痛加重,两者之间反复影响,形成恶性循环[2]。目前,疼痛与焦虑抑郁之间的病理机制还不是十分明确,但是有临床研究[3]表明,疼痛的各种要素及其严重程度与焦虑抑郁状态的严重程度有着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证实,头穴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伴焦虑抑郁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科门诊及病房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伴焦虑抑郁患者,共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7~70岁,平均年龄为(55.47±9.74)岁;病程5~21周,平均(12.97±4.60)周。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1~69岁,平均年龄为(57.37±9.45)岁;病程4~25周,平均(13.83±5.84)周。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椎,参照《实用临床疼痛学》[4]制定:1)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持续1个月以上,疱疹消退区域出现疼痛;2)疼痛区域多为按神经走向分布,多呈带状分布;3)疼痛性质为刀割样或电击样,甚至疼痛不可近衣;4)疼痛区域的皮肤出现感觉过敏,瘙痒等异样感;5)患者情绪急躁,伴有不痛程度的焦虑抑郁。中医诊断标椎,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关于“蛇串疮”的诊断标准:1)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2)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3)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

1.3 纳入标准 1)年龄18~75岁;2)符合本病上述诊断标准;3)视觉模拟评分[6](VAS)≥6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7](HAMD)评分≥7分且≤24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8](HAMA)≥7分且≤29分;4)病变部位位于胸腰段者;5)签署知情同意书,配合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1)伴有重度焦虑抑郁,需要服用抗焦虑抑郁药物者;2)精神障碍患者;3)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及严重的躯体疾病者;4)妊娠、哺乳期妇女;5)已服用镇痛药物或抗焦虑抑郁药物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头穴针刺:取神庭、本神(双侧)、头维(双侧)穴,穴位常规消毒后,选用贵州安迪药械有限公司出品的0.40 mm×40 mm的针灸毫针,针体与皮肤呈15°,将斜刺入帽状腱膜下,向后透刺,深约40 mm,针刺得气后捻转,频率约200次/min,捻转2~3 min,留针30 min后起针。局部围刺配合电针夹脊穴[9]:1)局部围刺:患者取健侧卧位,充分暴露皮损局部,常规消毒后,选用0.40 mm×40 mm的针灸毫针,在疱疹带的头、尾各刺一针,两旁根据疱疹带的大小选择1~3个点,向疱疹带中央沿皮平刺,针刺深度宜浅,留针30 min后起针。2)电针夹脊穴:患者取健侧卧位,选取皮损局部相应节段患侧夹脊穴,采用贵州安迪药械有限公司出品的0.40 mm×40 mm的针灸毫针,向脊柱方向斜刺,进针深度约40 mm,行捻转泻法,诸穴得气后,选用华佗牌电针治疗仪(SDZ-2型,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电极两端分别连接夹脊穴最上端与最下端两针,选择疏密波,强度依据患者耐受度调整,通电30 min后起针。以上治疗1次/d,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5.2 对照组 采用局部围刺配合电针夹脊穴治疗,取穴、操作、留针时间同治疗组。治疗1次/d,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6 疗效观察

1.6.1 观察指标 通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评价治疗前后疼痛、焦虑和抑郁程度以及治疗效果。

1.6.2 疗效判定标准 统计治疗前后VAS、HAMD和HAMA得分,参照尼莫地平法计算公式:疗效指数=(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治疗前得分×100%。痊愈:疗效指数≥75%;显效:疗效指数为50%~74%;有效:疗效指数为25%~49%;无效:疗效指数≤25%。

1.6.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进行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秩和检验或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n = 30) 例

2.2 2组治疗前后VAS、HAMD和HAMA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VAS、HAMD和HAMA评分比较( ,n = 30)

表2 2组治疗前后VAS、HAMD和HAMA评分比较( ,n = 30)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 别 时 间 VAS HAMD HAMA

3 讨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属中医学“蛇丹愈后痛”范畴,本病的病因为素体羸弱,感染毒邪,其病机为热毒入侵,阻滞经脉,气血不通,不通则通;或久病不愈,耗伤气血,气血不能濡养经络,不荣则痛[10]。焦虑抑郁属中医学“郁证”范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伴焦虑抑郁是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基础上,因病久邪深,疼痛缠绵难愈,遂成郁结,故心情抑郁,情绪不宁,或焦虑易怒。《临证医案指南·郁》中的“郁则气滞,气滞久则必化热……初伤气分,久延血分,延及郁劳沉疴”即言此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阐明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周围神经病变和伤害感受器异常有关;周围神经病变包括神经受损后产生的异位传导冲动和周围神经干炎症产生的痛觉过敏,伤害感受器异常包括感受器变性致使中枢后角内突触再生和感受器功能亢进致使中枢致敏后激活中枢疼痛信号神经元功能[11-12]。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因长期感受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使患者考虑到疼痛的持续时间和愈后情况是否良好以及活动能力是否会丧失,而对疼痛本身和未来生活的担忧增加肌肉的紧张度和生理唤醒,导致疼痛的进一步加重和发作[13]。

围刺法是由古代扬刺法发展变化而来[14],其目的是为了提高针刺的疗效以及减轻患者的痛苦。《灵枢·官针》:“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围刺法在扬刺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主要是通过针刺局部病变部位达到疏通气血,通络止痛之功。此外,带状疱疹的发生与加重可能与体内Th1/Th2因子水平失衡以及IgG亚类及补体水平异常有关[15],而通过局部围刺可以改善人体中Th1/Th2因子水平和IgG亚类及补体水平以修复机体的免疫应答,提高机体对疼痛的感觉阈值,达到抗炎止痛的效果[16-17]。夹脊穴是位于督脉与足太阳经脉之间的一组腧穴[18],能疏通足太阳经脉气血,通达全身阳气,是治疗足太阳经病变以及缓急止痛的常用穴位。《素问·缪刺论》“邪客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胁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旁三痏,立已。”在中西医结合理论的指导下,夹脊穴下分布着脊柱神经后支及其伴随的动静脉丛[19],针刺相应节段夹脊穴能够缓解相应支配区域的疼痛感觉和其他异常感觉。在相应的夹脊穴上加以电针,电针刺激能够直接通过神经末梢的感觉传导引起神经兴奋并引发疼痛局部肌肉兴奋收缩,使产生的电信号作用于中枢神经,从而产生镇痛效果[20]。

本研究采用头穴针刺治疗,本法所选穴位是孙远征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治疗神志与情志病变的一种验之有效的方法。本法取神庭、双侧本神、双侧头维。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辛夷》提出:“脑为元神之府。”因此焦虑抑郁等神志病变多从“脑”论治,安神定志法依据“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而直接作用于大脑前额部。神庭穴是督脉之穴,为元神之庭蔽,即元神汇聚之所[21];本神穴是足少阳胆经之穴,为诸神之本,两穴合用以达安神益智,调神解郁之效[22],缓解因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来的焦虑抑郁,而焦虑抑郁状态缓解也能够促使患者疼痛感觉的减轻。头维为足阳明胃经之穴,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针刺头维可疏通气血,通络止痛[23]。本法五穴合用,既可疏通气血以解带状疱疹之后遗神经痛,又可安神益智,以缓焦虑抑郁之苦。本法五处穴位位于大脑额区,额叶是大脑精神活动和感情调节的主要区域,针刺头穴额区并采用一定的针刺刺激手法,直接刺激大脑皮层,使产生的刺激效应能够传递至额叶,从而调节此区域的大脑神经细胞,以促进情绪调节。现代医学研究[24]表明,疼痛与焦虑抑郁密切相关的原因可能与共享前额叶皮层等脑区有关,此外疼痛与焦虑抑郁的调解与脑内5-羟色胺受体有关,其发病机制为疼痛和焦虑抑郁的产生过程共享了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采用针刺大脑皮层特定区域的针灸方法能促进脑内5-羟色胺的释放和神经活性,同时针刺还可以促进不同神经递质之间的含量关系,协调神经递质之间的平衡[25-26]。头穴针刺通过针刺刺激大脑皮层,可能与调节脑内5-羟色胺释放和各神经递质之间的关系有关,从而缓解患者的疼痛和焦虑抑郁状态。

研究结果显示,头穴针刺能够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伴焦虑抑郁,对于患者因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所带来的焦虑抑郁治疗有明显改善作用,且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头穴后遗夹脊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的Meta分析
头穴丛刺干预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头穴丛刺对AD大鼠cAMP-PKAc-CREB及胆碱能的影响*
针刺头穴结合开音穴在脑卒中后失语症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