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2019-12-20 10:17陆昌毅中共麻栗坡县委党校
新商务周刊 2019年14期
关键词:倡议全球化一带

文/陆昌毅,中共麻栗坡县委党校

“一带一路”倡议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基础,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情况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而不断践行的,通过“一带一路”合作战略的实施,可以与合作国家之间建立起经济融通、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经济体系。

1 “一带一路”区域合作战略提出以及发展概述

在世界政治经济环境的不断驱使之下,中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区域合作战略。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经济陷入低迷状态,增长速度逐步放慢。2010年,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为2.3%;2016年,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则下降到了1.7%;而对于发展中国家以及一些新兴经济实体,从理论层面来讲,其经济应该保持着一个比较平稳的增长态势又或者是比较快速的增长态势,然而从最近几年的增长速度来看,2010年增长速度为7.5%,而2019年则下降到了4.3%。从实际政治格局层面来看,开始发生变化,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逐步兴起。面对世界经济低迷状态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格局,我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从提出到今天已经有65个国家参与,且还得到大约100个国家以及组织的支持,可见,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

2 “一带一路”倡议的经济学分析的现实意义

“一带一路”区域合作战略,涉及到欧洲、非洲、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以及东亚等等国家以及地区,不同的地区意味着语言、信仰、文化、生活习惯、国情、气候、资源等等方面都会不同。“一带一路”倡议则可以让这些不同的国家以及地区享受到“共建、共享、共商”的好处,其中多数国家是发展中的国家,其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例如,市场、贸易、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实际状况差距较大。而这些国家所面临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吸纳就业能力很差、工业化水平比较低、外债负担较重、国际收支不够平衡、财政赤字与通过膨胀并存等等。而这些都将是“一带一路”倡议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进行分析,则可以从经济学角度更加深入了解上述这些问题,从而正确认知“一带一路”区域合作战略发展过程中将会遇到的风险,并提前提出解决措施从而对风险进行合理规避,最终促进“一带一路”有序发展。

3 “一带一路”倡议的政治经济学解析

3.1 “一带一路”倡议让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内涵更加丰富

3.1.1 分工理论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从马克思分工理论来讲,社会发展往往取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合作以及分工等等。从《德意志意识形态》来看,马克思对增殖、家庭、社会共同体等等方面对人类社会的演变进行了考察,从而提出了“人类社会存在以及发展的基础条件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于人类来讲,交往是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表现形式,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生产力的提升以及生产关系的发展与人们的交往有着密切关系,而实际交往的形式则会对生产以及生产关系等等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将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哲学基础,并结合国内外发展实际情况,从而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具体包括文化交往、政治交往、经济交往等等内容。从中可以看出,“一带一路”倡议所提出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赢、贸易畅通、政策沟通等等内容都有交往理论的内涵;而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也让这些理论的内涵更加丰富、生动。

3.1.2 区域分工理论为“一带一路”倡议要实现的国际分工提供了依据

从区域分工理论来看,马克思认为各种使用价值的总和就是有用劳动的总和,且与社会分工有着密切的关系。“一带一路”倡议从社会分工理论层面来讲,沿线国家在经济水平、发展程度、自然禀赋、生产能力等等方面都有差异,而这些差异的存在则为社会分工(国际分工)的实现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也为“一带一路”所倡议的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分工合作等等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例如,我国的水泥、玻璃、钢铁、建筑等等这类产能比较过剩,但是石油、天然气等等一类的资源则比较短缺;而沿线国家,例如,伊朗、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等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比较落后,而另外一方面他们的资源则相对比较丰富,如此一来,在“一带一路”倡议之下,我国与这些国家通过合作便可以实现共赢。

3.2 “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3.2.1 “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背景是资本化以及全球化

资本就是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润。从早期的资本主义来看,资本家就是通过对内不断压榨工人,对外进行殖民统治方式对利润进行榨取。马克思在《资本论》当中明确指出:资本存在的方式就是对利润的不断追逐,资本家不仅在国内榨取利润,还在全世界其他国家中榨取,而自给自足、闭关自守的国家或者是民族则会被这些资本家纳入到榨取的范围之中。二战结束之后,一些发展中的国家逐步开始独立,而在这个阶段中,曾经传统的殖民方式也将无法继续有效的推行。所以,对外贸易、商品输出以及资本输出等等成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掠夺的新方式。从实际情况来看,世界经济依然是在资本逻辑的主导与控制下开展。次贷危机之后,美国以及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逐步陷入了经济发展的困境之中,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下降,而此时的中国却有“一枝独秀”的态势,并扮演着推动世界经济大轮快速转动起来的“发动机”角色。因此,中国必须要站在历史发展整体框架这个高度之上,从而推动全球经济发展起来。“一带一路”战略倡导互惠互利、平等合作等基本理念,全力谋求合作国家的各个利益的最大公约数,让每一个国家都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与进步。由此可见,这是与资本全球化不合理、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是不同的,而“一带一路”倡议必定会打破这种关系,从而全面建设人类利益的共同体。

3.2.2 “一带一路”倡议的世界历史特征是和谐性、超越性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下,出现了很多现代性问题,例如,贫富分化、区域动荡、文明冲突、生态危机、环境污染等等,而这些问题也让人类发展陷入了困境之中。为此,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之下的现代化,必然会有很多的灾难,这种陈旧的生产方式将被更加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取代。任何事物都会经历从无到有,然后从发展到成熟,最终衰落,资本主义更是不例外,而如今全球化危机以及现代化问题则标志着资本主义正在衰败。

然而,社会主义则应当主动积极肩负起化解全球化危机以及突破资本主义困境的使命,“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在解决这些问题上的一个大胆的尝试,确切来讲,“一带一路”倡议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的超越。从中国国内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要中国对经济转型、产能过剩、消费不足、出口乏力等等问题进行解决的一种有效策略;同时,也是对外开放全面深化、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一次有效尝试。从世界经济层面来讲,“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主动积极深度融入到全球化进程之中,并促进全球经济新秩序建立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途径。“一带一路”倡议合作共赢、和平发展、互惠互利、相互平等、求同存异的基本理念,而这些理念在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倘若以资本本性来开展资本全球化,那么投资过剩与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生产过剩与消费不足之间的矛盾等等方面都无法化解,最终所导致的局面必然是资本制度走向灭亡。因此,要从制度层面将资本主义消灭,从而才能将资本全球化的发展困境有效突破。“一带一路”区域合作战略所倡导的全球化则将普通劳动者的利益作为基础,并代表着广大发展国家的共同利益,这种具有包容性、持续性、全球性的区域合作战略,深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思想。

3.3 “一带一路”倡议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践行

3.3.1 一些新的生产关系在对外关系之中有了萌芽与发展

资本主义是以私有制为主,其主要特征就是按照资本进行分配,在生产劳动之中工人则获得维持生活的基本工资,而资本家则获取了除此之外的所有价值,并不断对资本进行积累。因此,从整个资本主义体系来看,发达国家的资本输出、技术输出、商品输出,甚至还有一些惊人垄断,其最终的目标是榨取高额的利润。所以,在发达国家的眼中发展中国家仅仅只原料产地、商品倾销地以及投资市场等等罢了。但是社会主义国家则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倡导各尽所能、兼顾效率与公平,发展社会主义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而对外开展的经济活动则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生产力发展,从而构建新的生产关系。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经济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我国在建材、基建、钢铁等等领域之中有顶尖技术,但是国内市场最终会饱和;我国虽然在很多领域有着资金与技术优势,却要面临能源缺乏、原料不足等等制约因素。“一带一路”倡议则可以让中国的优势与短板与沿线国家形成互补,从而实现经济合作、共赢发展。

3.3.2 通过对外合作,促进世界各国互利共赢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来看,他认为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等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进行掠夺的一种手段,尤其是资本输出主要以市场占额、经济剥削等不平等的竞争方式而进行的。在这样的资本输出过程中,会逐步破坏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体系,甚至导致经济体系崩溃,最终则成为必须依赖发达国家的才能发展的“经济殖民地”。而社会主义的中国,则是以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为价值理想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对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其目标是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进行改善,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且中国没有对外资本输出的欲望,“一带一路”倡议更不是为了掠夺其他国家的经济,而是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而实施的。在“一带一路”倡议当中,与我国合作的国家大部分都是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而这些国家也非常渴望能够改变自身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并加强民生建设等等,但是没有必要的技术与资本予以支持,从而导致经济陷入到停滞不前的发展困境之中。而“一带一路”倡议则可以在技术与资金等等方面支持这些国家。目前,中蒙俄等六大经济走廊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就意味着“一带一路”倡议是真正有效的区域合作战略,必然能够实现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的共建、共享、共同发展的目标。

4 结语

总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其基本原则是“共商共建共享”。倡议提出5年多来,在各国共同努力下,取得了系列积极成效,“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事实证明,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的天地。”

猜你喜欢
倡议全球化一带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新旧全球化
Happy Afternoon Tea
“一带一路”我的梦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好奇心与全球化是如何推动旅游新主张的
A Dialogue about Innovation in Global Economy Governance in Chong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