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对策分析

2019-12-20 10:17刘亚静山东工商学院国际商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9年14期
关键词:商业银行资金效率

文/刘亚静,山东工商学院国际商学院

1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所谓互联网金融,即在以互联网工具为依托,将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相结合,在完成存款、贷款、办理结算三大业务的基础上,开创诸如资金融通、支付、信息中介等新兴业务。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至今,经过所谓的市场培育期的洗礼之后,互联网金融焕发出新的活力。据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金融业GDP增加值增4.4%。金融经济的向好发展有助于金融市场的壮大。因此,未来中国金融尤其是技术运用程度极高的互联网金融依旧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与此同时,国家的大力支持,也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为鼓励金融创新,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明确监管责任,经有关部门同意,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15]221号)。中国也将“人工智能”写进了“十三五”规划草案。央行也成立了金融科技委员会等等。这一切,都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基础。而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国民素质提高,理财意识增强,也使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足够的需求市场。

2 互联网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冲击

互联网金融的强劲发展,让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尤其是在发展模式、服务范围、业务效率方面面临巨大冲击。

2.1 成本优势丧失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致力于使全社会群体更有效更低廉地享受金融服务。而这也是吸引大众眼球的关键一点。互联网金融的最大优势便在于“互联网+”。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在整个互联网覆盖范围下实现信息通信和资源共享。包头商业银行行长助理兼包银消费金融公司董事长刘鑫说过:“做互联网金融最大的优势是啥也没有。” 与商业银行相比,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第一步便极大地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在金融服务过程中的浪费。而商业银行不仅在信息获取方面要支付较高成本,身为线下实体金融经济体,与互联网金融相比,其在交易成本、风控成本和信用成本三大方面均无明显优势。截止到2018年6月,商业银行的收入比由2017年12月的31.58%降低至27.42%。而在同时间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却很稳健。从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公布的2018年业绩情况来看,大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实现净利润44.35亿以上。从搜索金融产品到购买,互联网金融利用大数据的存储、计算和分析能力,可直接通过线上为金融消费者提供完整服务。假设一位消费者要通过商业银行进行交易,商业银行必须付出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其处理业务的低效率既浪费了时间,又在不经意间加大了交易的机会成本。在风险控制方面,这些银行潜在成本的流失也是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相比的一大劣势。而在信用成本方面,由于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降速提质阶段,创业潮流涌现,而刚刚创业的企业资金流动性较差,致使商业银行的坏账成本增加。就银行贷款给企业来说,尽管在企业盈利后期会使信用由劣向优转化,但就前期漫长的创业期来看,仍然会对商业银行的信用成本造成极大的损害。

2.2 服务范围存在局限性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范围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以及办理票据贴现等。其传统业务主要集中在经营存款和贷款业务。而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范围却远比商业银行宽泛的多。以P2P、支付宝为例,除金融业务以外,还接受金融机构委托从事金融信息技术外包、金融业务流程外包、投资和资产管理咨询、技术咨询与服务等等。根据普益标准的统计数据,2018年商业银行共发行的净值型理财产品4481款,相比较2017年的1183款,发行量增长了近3倍。虽近年来各商业银行也开创了一些资产管理和投资咨询等新兴业务形式,但从总体来看,由于商业银行的长期传统业务的历史性特点,受传统模式禁锢较大,保守性强,导致了商业银行只以传统业务为主的固化发展模式。纵观商业银行当前的发展现状,我们不难看出,当前社会大多数有一定资产的人大都会选择参考互联网金融的各项业务为投资理财的首选。因为他们认为,固化的银行理财方式不能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从而不能多方位拓宽投资理财眼光,确保其收益最大化。

2.3 资金配置效率较低

当今,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提高了资金配置效率,增加了金融市场的有效竞争,为金融市场注入了新兴活力。以中小企业融资来说,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已经是当前金融市场存在的普遍问题。M yers(1990)认为信息不对称是造成企业作为资金需求方难以获得资金的根源。正如刘爱萍(2013)所说,互联网金融与其他融资方式的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信息处理效率。互联网金融,充分利用了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支付等新兴信息技术,提高信息与需求对称连接率,在时间和质量方面追求资金配置效用的最大化。但返观线下商业银行在此方面的表现却不容乐观。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银企对接不畅,有效需求不足,且在融资过程中放款慢,审批繁琐……这一系列问题,都迫使商业银行尽快提高银企对接效率,以最少的成本来实现双方乃至多方的利益最大化,从根本上解决资金配置的效率问题。

3 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对策

从以上分析来看,要想为商业银行的发展献计献策,必须从其所处的特殊金融地位和大背景出发,有的放矢。而以下所有对策,都以解决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为思路,积极拓宽资金供给方和需求方的范围,谋求利用更多信息,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从而使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竞争下有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

3.1 积极寻求互惠互利合作

互联网金融能如此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其与第三方的合作。商业银行也可借助此发展模式,寻求资金供给方和需求方的“中间人”,从而打通双方的中间门槛,加大资金在双方之间撮合成交的可能性,从而实现线上线下的商业银行双模式。如此一来,既满足了客户对信息掌控度的时间和空间需求,又加快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从而促进了银行业务量的提升。当然,寻求互惠互利合作不能只着眼于互联网金融第三方,因为互联网金融在其迅速成长的过程中存在着风险性高、稳定性差等诸多问题。因此,商业银行也要从自身现状出发,与实体经济形势接轨。跨行支付即为一种稳定性与风险性都较高的方式。因各银行间自成立以来就有着同业拆借等业务往来,推进跨行支付,则是消除资金在各银行间的壁垒,增强其流动性,从而提高资金使用配置效率。

3.2 开创互联网业务,提高服务质量

开创互联网业务的目的在于,在互联网发展大势下,以最大的可能性,寻求一种兼线上线下双重身份的发展方式,在优势性明显的互联网发展浪潮中,以优势互补的形式,充实商业银行自身,提高其竞争力。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可着眼于发展创新互联网业务和提高服务质量两部分。顺此思路,可在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这三大业务作出创新型发展。这三大业务在商业银行的日常业务中已经形成固化模式。我们可以将三大业务的日常发展和互联网相结合,提高业务基础设施的服务水平。负债业务作为银行资产业务的基础,其作用显而易见。例如,通过存款证券化、可转让支付命令等银行业务创新与互联网金融结合,使资产流动不仅仅只局限于线下。在负债业务量稳定提升的前提下,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也会有更大的创新发展空间。各商业银行可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信息,最大程度、最高效率地交接资金供求双方,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当然,要想合理发挥互联网信息的辅助作用,各商业银行必须提高自身服务质量,在保证实体金融服务质量的同时,开发各银行的独立理财官网,进行网络融资、网络自主还贷的新发展模式。同时,建立信息反馈平台,定期进行信息公示。这样就有效完善了商业银行与资金需求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的竞争力。

3.3 规避信用风险,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商业银行因其作为资金运营为主的企业的特殊性,风险性不可避免。互联网金融虽迅速发展,但信用风险过高成为其一大明显弊端。恶意骗贷、卷款跑路等不良信用现象也成为了一些不良互联网商家的最后归宿。这也给商业银行之后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其实,商业银行因其悠久的历史性和成熟性,在信用风险控制方面一直呈稳健态势。许多投资者选择商业银行,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商业银行给他们带来的信用安全感优于新兴互联网金融,这种信任感可以被称为“心理信用”。商业银行为保证其在客户心中的心理信用等级,可通过定期公示银行有效信息,完善售后服务,建立客户信用评价考核机制。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客户来源的信用性,提升商业银行自身的心理信用等级,降低信用风险,从而在供需双方之间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从而提升商业银行的业务质量,促使商业银行持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资金效率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注意实验拓展,提高复习效率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跟踪导练(一)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