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2019-12-20 10:17任冉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9年14期
关键词:心理政治思想

文/任冉,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贫困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是高校学生群体中的特殊群体,大部分贫困大学生对于当前家庭经济的困难都有正确而理性的认识,从而在学习中更加的勤奋刻苦,在生活中也更加的独立自主、在人际交往中也更加的诚恳踏实,大部分贫困大学生也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品质和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但是部分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在家庭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制约着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给他们的就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也势在必行。

1 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1 是促进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家庭经济方面的困难使贫困大学生在学业和就业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压力,部分贫困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状况比较复杂,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心理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问题也日益突显、日益加剧。在这样的状况之下,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成为了促进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高校应该尤为关注贫困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在给予其经济方面帮助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其思想和心理方面的教育和引导,给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使其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心。因此,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其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

1.2 是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内在要求

在和谐社会发展背景下,校园和谐也成为了重要内容,构建和谐校园也逐渐成为了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校园生活和学习中,矛盾总是存在的,化解矛盾的过程也是使校园从不和谐向和谐转变的过程,同时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贫困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高校对其所存在的思想和心理问题也应该尤为的关注,要注重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以尽可能的规避高校校园不和谐的“音符”出现。在和谐社会发展背景下,高校应该加强对于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其所出现的思想和心理问题,并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和疏通,最大程度的避免校园矛盾的发生,促进校园和谐的构建,推动高校的可持续良好发展。因此,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内在要求。

1.3 是实现教育根本目标的客观要求

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出发点,高校教育教学要关注所有学生的成功、成才,使全体学生都能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然而,大学教育往往对于贫困大学生等特殊群体的全面发展缺乏应有的关注和重视,过于注重对于少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这也是高校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误区和弊端。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的摇篮,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要关注每一位在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贫困大学生不能只是单纯的通过奖、助、贷帮助其解决经济困难,同时也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积极探索与贫困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特点相契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思路和方法,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使每一个在校的大学生都能够朝着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方向不断发展,在实现教育根本目标的同时也推动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实现教育根本目标的客观要求。

2 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

贫困大学生也是高校生源的重要组成,对于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应该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帮助。然而,部分高校对于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少深入的认识,对于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也不足,以致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内容简单、形式单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也不明显。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创新意识不强,也不能紧跟社会和时代发展步伐积极的优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造成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低下,自然也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2.2 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不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性的工程,要积极探索有效的路径,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贫困大学生是高校学生的特殊群体,对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更有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贫困大学生具有较为明显的思想和心理特点,其与普通大学生不管是在家庭经济条件方面,还是在成长环境方面,亦或是在心理素质方面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在这样的状况之下,高校在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中也要体现出对于这一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另外,不同的贫困大学生在心理素质、学习能力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中往往忽视了贫困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以致于对于贫困大学生所存在和出现的思想和心理方面的问题不能给予及时的关注和解决。因此,当前高校缺乏系统性的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群体和个体的针对性,不能充分结合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思想和心理状况,进行因材施教,以致于思想政治教育所取得的效果也差强人意。所以,高校在对于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具有针对性,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3 教育方法单一,缺乏灵活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内容方面理论性较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学生往往也感到枯燥乏味。这就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讲究方式和方法,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灵活性。然而,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影响,过于注重灌输式、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对贫困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准确的把握和认识,工作方法缺乏灵活性,思想政治教育所取得的效果也相对有限。

3 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建议

3.1 转变教育观念,提升对于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

高校要树立“以学生为根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提升对于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采取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促进贫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使其获得身心的健康成长,进而朝着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方向不断发展。高校在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要树立“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可以通过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对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和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导,并针对不同类型的贫困大学生制定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措施,促进其全面发展。高校也可以通过诸如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强化对于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贫困大学生的创造和价值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鼓励,注重对于其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进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3.2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因材施教

针对贫困大学生群体心理和思想特点以及个体差异性,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在深层次分析和探索的基础上采取具有针对性和侧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措施,根据贫困大学生在思想和心理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因材施教。不管是在教育内容方面,还是在教育方法方面都要提升针对性和目的性,进而提升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促进贫困大学生全面发展。

3.3 丰富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

高校要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导,并通过辅导报告、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网络教育等多种方式拓宽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改变传统的、单纯的理论性教育内容的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多方联动、提高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在新时期、新的社会形势下,高校要加强对于贫困大学生的“三观”教育、艰苦奋斗精神教育、感恩教育以及社会责任感教育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丰富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高校可以通过诸如宣传展览、参观考察等社会活动中培养学生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精神和意志,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使学生逐渐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将、助、贷工作中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可以通过诸如农村支教、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等培养其诚信和感恩精神,使其在服务社会中不断的认识、提升和砥砺自我,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4 结语

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国家、高校、社会以及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高校在通过奖、助、贷工作给予贫困大学生经济帮助、解决其物质贫困的同时也要不断完善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注重对其的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结合贫困大学生的群体心理和思想特征以及个体差异性开展更具针对性和侧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而提升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精神贫困和心理贫困,促进其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