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轻工类大学生的就业路径研究

2019-12-20 10:17程赞郑州轻工业大学
新商务周刊 2019年14期
关键词:轻工社会化就业指导

文/程赞,郑州轻工业大学

1 轻工专业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 轻工专业大学生就业的两面性

首先,就业范围不广,从整体上来说应届毕业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其就业形势很可能受到行业整体发展情况的影响,尤其是可能存在就业机会波动,行业内企业能够接纳的岗位数量处于上下浮动的状态;其次,轻工专业毕业生数量不是很多,相应的就业机会和其他专业学生比起来较大,同时其选择专一性较强,就业目标更容易制定和调整,在很大程度上相对一般专业的学生更能够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工作岗位。

1.2 轻工专业学生就业相关信息不对称

首先,轻工行业更多的属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这种组织形式,这类企业在就业信息发布方面不具备较强的规范性与准确性,也很容易影响到信息的传输;其次,各个单位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然而在进行状态描述的过程中还是更倾向于更好的方面,在实践招聘活动中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轻工行业企业的规模普遍不大,组织构架上暂时还没有实现现代化;最后,信息不对称的一个突出表现即是容易让毕业生不确定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对职业化发展失去信心,虽然发展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然而明确的发展思路是必备的,但现阶段应届毕业生和企业之间进行信息对接时,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就更为突出。

1.3 轻工专业大学生就业呈现"两低"状态

首先,就工作起点来说我国轻工专业的学生起点普遍较低。国内轻工行业目前来说依旧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自动化生产系统尚未建立,到我国轻工企业仍然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总体不高,轻工专业毕业生从事专业岗位工作也要求其具备较好的体能,加上工作环境不是很好,故难以准确区分混合型岗位等;其次,轻工专业应届毕业生的薪酬待遇水平不高,这主要是由于轻工行业企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无法提供较高的薪酬待遇,另外是因为轻工行业技术发展水平普遍不高导致毕业生薪酬受到影响。

2 轻工专业大学生就业长效机制建立

2.1 就业观念的更新和时代性发展

第一,要对轻工类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理念教育,鼓励学生将专业作为职业规划的核心,提高学生就业的前瞻性。时间、专业能力、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等属于既有投资,应当是毕业生就业指向的核心参考因素;第二,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的过程中,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发展理念,一方面是树立动态化的职业发展理念,避免仅仅从已有条件和资源出发对当地发展进行考虑,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选择符合自身专业素质能力以及职业目标实现条件的因素;第三,促进学生系统化、长期化就业理念的形成,确保做到早引导、早探索、早成型。

2.2 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的长期性建设

1)建立并完善与专业高度相关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高校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体,通过对教师队伍、就业指导平台等进行强化建设,对学生的就业观念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实施指导,要能够结合轻功专业建立与课程特色相适应的就业指导。

2)将就业指导和轻工职业进行有机整合。通过加强实践岗位介绍、分析轻工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向学生增加就业体验课程,优化就业指导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把假期作为学校开展就业指导的实践,将该项课程实现室内到室外的延伸。

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将社会资源充分调动起来,可以通过聘请专业培训机构人员、创业人员以及轻工行业就业大学生到学校开展就业知识讲座,让轻工类大学生就业指导更具有针对性。

2.3 进一步对就业市场进行拓展

1)建立健全企业就业信息库,维护大学生就业数据,对基础的就业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同时设置专人对信息库进行管理和运作。

2)促进企业回访以及市场开拓市场化发展。建立就业信息回访机制,通过合理、量化的物质激励提升大学生就业的热情,让高校就业团队持续发挥其作用。

3)高校建立大学生和就业企业之间的双向反馈平台,定期对轻工类专业毕业生进行就业情况回访,鼓励人才多元化发展,及时归纳分析大学生就业的需求以及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4 平衡好就业市场需求和专业就业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

1)探索完整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机制,制定符合轻工类专业大学生专业就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调整轻工毕业生培养的方向和模式。

2)严格把控专业招生工作,从人才招纳、培养和对外输出三个环节加强培养整合,形成系统性的调节制度,实现专业化人才培养和输出环节的科学化、合理化。

2.5 加大轻工类大学生就业的社会化探索

1)对于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个问题来说,加大社会化探索是我们一直都十分重视的一个版块。改变大学生被动就业的不利局面,挖掘轻工类大学生在社会探索中的潜力,有利于提升就业率。

2)社会化探索在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中优势明显,坚持以专业的教师队伍引导,加快社会化探索的资源整合,为大学生就业提供相对更加合理的就业对接平台。

3)对轻工类大学生就业而言,提升其就业社会化探索应当坚持立足于社会化的就业平台,整合平台信息和就业功能,构建高校与社会化就业信息平台的就业系统,加快大学生就业的阶段化进程,提高就业率。

3 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和转型,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矛盾亟待高校、政府、企业之间共同解决和提高。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大致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概括,只有首先调整大学生就业心态、加强就业相关课程指导、构建宽松的就业环境,才有可能全面实现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帮助轻工类大学生更好的对口就业。

猜你喜欢
轻工社会化就业指导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2018年1月我国大宗轻工商品进口情况
2018年1月我国大宗轻工商品出口情况
2017年1~11月我国大宗轻工商品出口情况
2017年1~11月我国大宗轻工商品进口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