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施工企业内控制度的信息化运用

2019-12-20 10:17赵恒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新商务周刊 2019年14期
关键词:管理制度制度环境

文/赵恒,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随着近些年来房地产的火热,带动了整个建筑施工企业的快速发展。施工建筑是我国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的规模扩大了,必须要求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现代企业管理中,内部控制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有效手段。它不仅对目前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进行管控,也是体现了企业的综合实力的一种方法。尤其是建筑行业,因为其特殊的质量和安全重视,更需要内控制度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建筑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因为它的工程周期长,工程环境复杂多样化,涉及的人员和行业也非常多,因此,内控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1 企业信息化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

计算机及其信息化高速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更,企业的管理也不例外。在当前大数据的背景下,企业对于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进行判断和保存,而是现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更多的分析,帮助企业更好的管理和发展。

传统的建筑企业管理,不仅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甚至无法做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使得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当前的企业,也早已不满足传统的管理模式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以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企业信息化的推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并且,在信息化推进的进程中,企业可以借鉴其他企业或者行业中较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来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在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信息化推广的时候,需要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灵活运用信息化技术,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进行充分的调研,在取得足够的数据和经过充分的论证下,循序渐进的推进信息化管理,在推广的同时,要针对内部控制任务和岗位职责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使得两者能够充分匹配,从而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效的实施和执行。

信息化技术作为一种强大的科学技术,将会极大的提高企业内部的各项管理工作效率和执行力,同时,将会促进企业自身制度的建设和不断完善,使得企业更加规范化管理。

2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由于企业的管理方法以及规模各有差异,目前建筑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企业管理者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意识比较淡薄。

我国的建筑企业规模参差不齐,人员的文化水平差异也比较大,这就导致了各企业之间管理水平的差异较大。一些企业的员工,甚至管理者由于对内部控制没有足够的认识,在企业的经营理念、决策判断上不能充分的考虑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甚至认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并无多大意义,甚至会阻碍企业的发展,这样就导致了企业人员不够重视内部控制的制度,无视制度的存在,不按照规章制度,长此以往,企业的制度就成为了摆设,这对于企业的正常发展和制度的完善非常不利。

2.2 企业内部制度的建设执行不够,对于违规行为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

有些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对制度的执行进行有效的监督,这也就导致了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的规章制度存在侥幸心理,没有意识都自己的违规行为会给企业带来不良的后果。同时,由于没有有效的监督和处罚,导致部分人员产生懈怠的心理,不能及时吸取教训,很有可能会重复违法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

2.3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合理,制定缺乏可操作性和合理性。

规章制度的建立,一般都是要结合企业本身的特点,在经过多方面的论证下制定而成,这样就保证了其合理化,在企业内部推广执行时也会变更顺畅。若制定的不当,会在后续的执行中比较困难。比如,对于造成不良后果的行为,除了要追究不良行为当事人的责任外,还应追究相关人员的管理责任,确认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后续要制定的对策措施等。这样才能确保后续不会产生类似的问题。

2.4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同时,缺少法律保障,导致风险的产生。

有些企业经营者由于缺少法律相关的专业知识,或者有些企业由于时合资或者时外资的原因,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于中国的法律法规不是很清楚,这就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在实施时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和保障。比如,产品外包零部件单位的管控,供应商是否有相关的资质、供应商的质量和安全方面的管控如何、供应商是否是合法企业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提前进行确认,降低后续风险发生的机率。

3 企业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策略

为了彻底贯彻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建筑企业的建设,促进企业的正常经营运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3.1 加强信息化运用环境的安全管理。

信息化的运行,必须要有足够的安全环境来保证。信息化一般要处理较大的数据,为了提高数据的处理质量,减少出错率,必须要保证运行环境的安全,加强信息化的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明确各自之间的职责权限。

3.2 建立风险管理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其最大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规范管理,降低风险。在信息化的环境下,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操作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并且,由于信息化的特殊性,使得企业很多数据和信息的共享性被极大的提高了,这就带来了新的风险。因此,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其风险性,并制定相关的风险管理措施,提前做好管控。

3.3 企业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有效监督和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

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其作用也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应该利用信息化的管理系统,让员工充分了解企业的各项内控管理制度,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让企业的流程处理变更更加顺畅。同时,企业各相关部门之间充分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及时了解到内外部信息,提高部门之间的协作效率,保障企业内部的有效沟通。

4 结语

企业的内部控制时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建筑企业内的各个环节,比如风险控制、内部审计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都要同步进行完善。由于建筑企业的特殊性,内部控制必须要灵活使用信息化的管理,能适应不同的企业环境。

猜你喜欢
管理制度制度环境
制度与规范:近现代设计管理制度研究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某些单位的制度
漫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