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精准扶贫模式探析
——以荔波农商银行为例

2019-12-20 12:04
新营销 2019年8期
关键词:荔波农商贫困地区

(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云南 昆明 650031)

一、荔波农商银行精准扶贫的现有工作及主要模式

本章主要介绍荔波农商银行当前的扶贫现状、扶贫模式以及取得的成效,对当前荔波农商银行扶贫工作的进展进行分析,以期为后文探究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从2018年以来,荔波农商银行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调整,着力提高金融服务助推“三农”的力度,积极推进荔波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加强金融对现代农业的带动作用,为农民增收提供支持,不断加强金融精准扶贫力度。

(一)荔波农商银行精准扶贫的现有工作

荔波农商银行不断加强自身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其在金融精准扶贫中开展了一些主要工作。

第一,荔波农商银行不断创新金融产品,积极提供差异化服务,在住房贷款、信贷方面不断提供优质服务,让困难群体获益。不断探索开发信贷产品,如支持二手房交易的保障性住房按揭贷款和“迁户贷”移民搬迁贷款等。同时,主动推动与地方政府、农业等部门的深入合作,争取获得更多的政府贴息,以此减少农户的融资成本,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第二,拓宽融资渠道,加强群众的教育普及,不断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荔波农商银行定期开展金融夜校培训,使群众的金融知识普及度有所提升;对从事新能源、民族医药、特色种植、新型物流等企业,给于更大的信贷支持和帮助;加强对地方农业龙头企业的培养,组织有关部门积极联络政府部门和企业,了解行业发展新情况及产业新趋势,提高企业“融资和融智”能力。

第三,荔波农商银行不断推进金融扶贫,全面推广新型服务模式,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强对农业经营主体的帮扶力度。通过组织社区扶贫活动,更好地促进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按照“先知先行,再知再行,知行合一”的要求继续加强培训和学习,为金融精准扶贫攻坚战和农村信用事业做出奉献,打造一个合格的商业银行。

(二)荔波农商银行精准扶贫的主要模式

1.“农商行+农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

荔波农商银行积极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对接,在做实做强小额农贷品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的带动作用,不断构建适应农村市场快速变化的新型贷款品种,着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支持农村种养大户进行投资,带动周边贫困户增收,为贫困户产业发展提供了典范、把握了方向。

2.“龙头公司+基地+农户”模式

龙头企业可以有效地引导农户实现产业脱贫。由于贫困户在发展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劳动力不足,对自然风险的抵抗能力较差,对于从事何种产业,以及产业方向的选择有所顾虑。荔波农商银行积极发挥带头作用,为龙头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加强双方的沟通协调,促使其为困难群体发放种子,进行技术指导,承包回收农产品,带动农户通过参与经营管理,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增强农户的脱贫能力。

二、荔波农商银行精准扶贫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荔波农商银行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是在考核机制、垂直化管理、普惠金融方式以及风险补偿机制等方面尚需改进,以便将来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村农民。

(一)荔波农商银行精准扶贫存在的主要困境

1.集团垂直化管理固化

荔波农商银行在模式选择上具有一套独特的方法,但是其合作方式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从金融精准扶贫的策略来看,荔波农商银行的主要合作模式是以总行的计划为指导,但是没有更好地发挥合作的优势,不能够积极地与其他银行合作开展业务,在不同的地区之间也缺乏沟通交流和学习,使其在扶贫的方式手段上具有地域性固化的问题,在整体服务过程中出现了思维定式的现象,这样不利于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真正做到精准到户、服务下沉。

2.普惠金融方式单一

荔波农商银行目前各分行的普惠金融方式还比较单一,其在扩大金融服务面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手机银行和互联网网站等金融服务工具进行业务开展。但是目前来看,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对于农村地区来说存在着较大问题,众多贫困人口尚未完全接受新型的网络工具,这对荔波农商银行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在农村地区真实的客户需求较难评估,这对于最后一公里的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这不仅仅需要加强互联网银行的推广和普及,还应该不断推广针对贫困户和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财产品,从而实现金融服务的全面健康发展。

3.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

小额扶贫贷款承担贷款担保责任的主体是县区财政以及担保公司,财政承担的是一部分担保金,剩余由担保公司对扶贫贷款提供担保。但是个别县区由于财政负担无法承担担保责任,所以造成存入担保金不足。由于扶贫贷款的风险很大,没有保险公司愿意参与此项业务。所以风险补偿金不充足,体制机制不健全,阻碍了扶贫工作的进行。

4.动态考核不系统、计划不够精细化

荔波农商银行在动态考核机制的设立上,尚未建立系统完备的考察机制,仅仅在对精准扶贫的工作机制上进行考核,并没有建立一个系统的定期考核体系。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关键的一项就是精准考核绩效,对项目管理各方面进行投入产出比的管控,对贫困对象进行动态化监测,同时也需要进行合理有效的反馈,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与评估。但荔波农商银行在绩效评估的过程中侧重于对优秀分行进行表彰,以及对个人的高绩效进行奖励,然而缺失了对较为落后的个人和集体进行相应的帮扶工作,没有促使各个分行共同发展、相互促进。

荔波农商银行在对低收入地区的基础设施完善方面重视力度很大,将银行的产品与服务更好地融入到贫困地区,但在具体的金融服务和产品的设计方面,并没有做出一套相对系统完整的计划,在创新性方面更是需要不断完善和提升,在精细管理以及精准扶贫施策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改善。

(二)荔波农商银行精准扶贫困境的原因分析

1.扶贫的成本高以及专业人才的匮乏

运营成本高和金融扶贫专业人才的匮乏是当前扶贫面临的问题。出现这两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银行的扶贫贷款精确度较低,贫困户由于缺乏金融基础知识,对贷款的申请没有太强的主动性。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人少的地方,贷款对象较为分散,贫困户的贷款金额较少但是次数较多,这使贷款的平均成本增加。商业银行扶贫专业人才的缺乏会导致扶贫贷款的识别度低,出现投放不准确的现象,同时扶贫贷款的执行力度以及宣传推广还有待加强。商业银行精准扶贫资金实行的基准利率如果上浮一点,将导致贷款利率的浮动空间很有限。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贫困户的利息负担,但是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负担,由于高成本和低利率的压力,商业银行的收益可能很小甚至亏本。过高的扶贫成本可能会使荔波农商银行精准扶贫的覆盖面变小。

2.金融精准扶贫和产业经济结合的缺陷

加大金融促进扶贫产业的支持力度,能够不断提升扶贫效率,但是金融资金对扶贫产业的青睐度较低。因为低收入地区对基础设施产业的资金需求最多,但是基础设施的规模较大、回收期长,难以吸引到资金。同时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集中在经济困难地区,企业状态多为管理落后、抵押物缺乏、生产效率低,不利于金融资金的吸收,这对于增收脱贫工作有不利影响。所以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导,金融资金往往难以到达贫困地区。金融精准扶贫资金对扶贫产业不是很青睐主要是因为金融精准扶贫与产业经济工作结合尚有缺位,金融企业由于追求利益,不愿意承担过多的投资风险。仅仅依靠政府强制配置金融资金到贫困地区难度很大,而且不可持续,需要不断促进商业银行精准扶贫和产业经济相结合,更好的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

3.商业银行精准扶贫机制的不完善

商业银行精准扶贫的机制不健全,扶贫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不完善是精准扶贫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扶贫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是扶贫工作偿还机制的保证,需要进一步的完善。金融精准扶贫的政策执行奖惩机制可以使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落实到实处,奖惩机制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需要不断健全完善。

因为金融资金直接贷给贫困户的风险较大,大多数商业银行都不愿意把金融资金贷给贫困户,仅仅只是愿意贷给企业。因为贫困户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投入资金较多、市场价格波动性较大、回报周期较长、对自然的依赖性较强。

此外贫困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落后,贫困人口的增收能力就受到贫困户低文化水平的限制。对贫困户直接扶持就是输血式扶贫,会增加企业扶贫的成本,加深企业的负担。这已成为阻碍荔波农商银行精准扶贫发展的原因之一。

三、荔波农商银行精准扶贫模式的创新思路

依据上文对荔波农商银行的现有扶贫模式及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借鉴国外金融精准扶贫模式,提出以下六种较为切实可行的扶贫模式。

(一)“金融+特色产业”模式

每个地区都会有其当地的特色产业和资源,所以荔波农商银行需要立足当地实际情况,积极对接各个产业的扶贫基金,不断支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的发展,着力通过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手段来帮助贫困地区进一步发展当地独特的产业,进而解决贫困地区发展较为缓慢的问题,同时也应该适当提升当地银行的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其投入资本的流动性,增强商业银行扶贫的主动性。

(二)“金融+小微企业”模式

小微企业通过发挥其小额化、综合化等的优势,可以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荔波农商银行可以着力推进各类金融特色产品创新,为当地具有显著特色服务的优势小微企业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小微企业能够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因此商业银行可以为他们提供充分的信贷支持,有力发挥金融资源的关键作用,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金融+服务网络+农户”模式

对于金融服务来说,荔波农商银行不断扩展贫困地区网点职能及服务网络,积极完善贫困地区的支付结算网络体系,以及贫困地区的个人金融服务。通过调查走访贫困户在各个方面的信贷需求,提供符合其个人情况的各种贷款产品。不断创新各类个人支农贷款,建立适合农户生产经营的各种业务模式。

(四)“金融+电商”模式

荔波农商银行需要结合时代发展方向,整合自身电商平台以及支付结算网络,实施线上与线下融合的综合金融服务的扶贫方案,为农户通过互联网进行农产品交易提供良好的技术环境,加强金融助推农村电商发展的力度。

(五)“定点扶贫”模式

荔波农商银行需要完善定点扶贫地区的金融服务,促使金融精准扶贫的产品和服务优先投放到定点扶贫村,保证定点扶贫的建档立卡中各个贫困户都能够得到有效的金融服务,选择能力较强的年轻干部到定点扶贫县进行服务锻炼,整合好各类金融资源,不断加强定点扶贫工作的交流沟通。

(六)“金融+民生领域”模式

在发展民生方面,荔波农商银行需要加强在社会保障、教育、生态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商业银行通过与贫困地区的各类高校合作,可以有效地推动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完善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同时,商业银行需要重点加强与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力度,积极构建完善的针对贫困地区医院的结算网络,对金融社保卡的使用提供一个较为优质的用卡环境,丰富其服务内容,使用卡客户有更好的体验,积极探索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生态保护的各种活动,支持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四、总结

随着我国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扶贫主体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金融机构扶贫上,先是单一政府扶贫,到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在金融扶贫方式上,从以前传统的金融机构信贷也不断向现在新型的扶贫方式上转变,如小额信贷、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扶贫方式有了较快的发展。本文选取了典型的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系统展现了我国商业银行参与精准扶贫的模式和成效,同时对其金融精准扶贫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探究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参与扶贫战略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本文仍然存在不足之处,本文缺乏通过实际量化分析来对商业银行扶贫模式中金融资金的使用及精准程度的度量,不能科学地分析金融机构在扶贫过程中持续“造血”的效率。希望在未来的研究当中,能够使用科学化手段,对商业银行精准扶贫过程中资金投入力度以及如何合理有效提高使用效率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商业银行在参与国家扶贫战略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好地做出切实有效的金融扶贫项目。

猜你喜欢
荔波农商贫困地区
A New Species of Odorous Frog Genus Odorrana (Anura,Ranidae) from Southern Guizhou Province,China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美丽的荔波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浙江大学全球农商研究院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浙大全球农商研究院
互联网上再造一个青岛农商银行
荔波——别样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