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地质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

2019-12-24 08:06陈小龙谭立勤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9年4期
关键词:恩施州受访者景区

陈小龙, 谭立勤, 王 伟, 陈 帅, 辛 杰

(1.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34; 2.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已将其由行业发展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湖北省委、省政府亦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旅游发展,要求按照“大战略中的大产业”推进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打造旅游经济强省。恩施州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核心板块[1],推进恩施州旅游全域化是省委、省政府的战略规划布局。

恩施州地形以山地为主,造成了地质旅游资源在恩施州旅游资源中的绝对主体地位,地质旅游又是高端旅游的根基[2]。因此,恩施州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地质旅游资源,合理化开发,将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是一个非常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1 恩施州地质旅游资源特点

恩施州位于扬子稳定陆块区和中国第二地势阶梯东缘[3],全区发育连续完整的显生宙地层与古生物化石景观,典型的侏罗山式褶皱及相应的盆岭地貌景观,大型水系侵蚀形成的深切峡谷景观以及罕见的多层立体式喀斯特地貌景观[4],构成精彩而丰富的地质地貌景观组合,孕育出一座山水地质博物馆。武陵山、齐岳山、巫山三大山系亘卧恩施州,长江、清江穿山而过,历经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和人类文明洗礼,内外动力的神奇地质作用完美形成了恩施大峡谷、利川腾龙洞、鹤峰董家河等典型的地质奇观[5],这些资源有着深厚的地质背景,是推进全域旅游的极佳载体,无论是观光旅游还是科普研学都有着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都具有竞争优势。

2 恩施州地质旅游开发现状

地质遗迹资源是指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在内外地质营力作用下,形成的具有重大科学价值、观赏价值的地表形态和保留在岩层中的生命遗迹及地质构造遗迹。而地质旅游资源指的是可以被人们开发利用并转变为具有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地质遗迹资源。

根据2016年华中地区重要地质遗迹调查(湖北)项目成果,目前已知恩施州重要地质旅游资源42处,分属3大类、8类、10亚类[6](表1)。

随着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文化与旅游变得密不可分。同样,地质旅游资源也不能仅仅从地质学层面来单方面思考,也应该根据地域的不同,挖掘出地质旅游资源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截至2019年,恩施州已建立1处国家地质公园、2处省级地质公园、2处5A景区、19处4A景区、12处3A景区、3处2A景区。A级景区共39处,其中依托地质旅游资源的为25处,占比64.1%;4A级以上景区24处,依托地质旅游资源的19处,占比达79.17%(表2)。

可见恩施州目前的旅游基本是依托地质旅游资源开发的,这里的地质旅游资源既包含了地质的元素,也包括了人文的内涵。因此地质旅游资源是恩施州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无可取代的核心资源。

表1 恩施州重要地质旅游资源类型一览表(2016)Table 1 List of important ge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in Enshi Prefecture

表2 恩施州重要A级景区一览表Table 2 List of important class A scenic spots in Enshi Prefecture

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在政策为之倾斜的大背景下,恩施州的旅游得以快速发展。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数据来自恩施州旅游委)由于2010年后交通瓶颈的打破,恩施州的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突飞猛进。2010年和2011年施州的旅游接待人次年增长率在50%以上,旅游综合收入年增长率在70%以上,而最近5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以15%和20%多的速度在高速增长。远远高于当地的GDP增长水平(9.4%),也远高于当地第三产业发展的速度(12.21%)。

图1 恩施州近十年旅游接待人次统计图Fig.1 Statistics of tourist reception in Enshi Prefecture in recent ten years

图2 恩施州近十年旅游综合收入统计图Fig.2 Statistics of comprehensive tourist incomein Enshi Prefecture in recent ten years

3 地质旅游产品问卷调研

由于从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尽管在恩施旅游发展很快,但地质旅游(包括地质公园)仍不被重视,不少人认为地质旅游资源的保护会限制旅游的开发,而且地质旅游门槛高,需要旅行者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因此地质旅游也不容易开展。课题组专门针对地质旅游于2019年2月14- 20日期间组织了一次调研,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385份。以下为样本特征及调研数据分析情况:

3.1 调研样本特征

(1) 样本职业构成情况。本次调研,主要通过互联网对不同部门地矿系统受访者对地质旅游的参与程度进行了调研,因为普通消费者不懂地质旅游,所以调研对象中大部分人都属于地矿部门,其中参与调研的人员事业单位的人数最多,占比达到42.86%,其次是企业人士,占比达到25.19%。再其次为在校大学生(主要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及成都理工大学),占比达到22.6%(图3)。

图3 样本职业构成情况Fig.3 Sample occupational composition

(2) 受调查人员地理位置构成情况。本次问卷面向全国发放,除了黑龙江、内蒙古、西藏、贵州和台湾地区外,其他省份均有人员参与。因为恩施州地属湖北省,参与人员比例最高,达37.45%;其次是四川省,占比为12.73%;紧随其后的是上海、浙江和国外,分别为5.45%、5.45%和3.9%(图4)。

图4 样本人员主要地区占比构成情况Fig.4 Composition of the proportion of sample personnel in major areas

(3) 样本年龄构成情况。参与本次问卷调研的年龄大多数为24- 55岁年龄段,其中30- 40岁年龄段占比最高,达到36.36%。本次调研的年龄结构更符合地质旅游的消费主体,本次调研主体集中在此年龄段,能够更好地反映调研结果,对研究地质旅游消费者消费行为具有针对性的帮助(图5)。

(4) 样本来源情况。本次问卷通过生成链接的形式发放到微信群、qq群、微信朋友圈、qq空间等形式使广大网民参与进来。其中,通过手机提交问卷的参与者占比达到79.74%;通过电脑链接提交的问卷仅占20.26%(图6)。

图5 样本年龄结构图Fig.5 Sample age structure

图6 问卷来源结构图Fig.6 Structure map of questionnaire source

3.2 调研数据分析

3.2.1受访者地质旅游基本行为分析

(1) 受访者接触地质旅游情况分析。尽管本问卷主要在地矿行业投放,但从未接触过地质旅游的人数仍然占了65.71%,可见地质旅游宣传之路任重道远,就连本行业的人大多没接触地质旅游,可想而知行业之外的情况了(图7)。

图7 受访者接触地质旅游情况分析图Fig.7 Map of interviewees’ exposure to geological tourism

(2) 受访者到地质公园旅游情况分析。在地质公园旅游方面,没有去过地质公园旅游的受访者比例达到55.84%;超过去过地质公园的受访者。这说明地质公园对于大众吸引力还是不够(图8)。

图8 受访者到地质公园旅游情况分析Fig.8 Analysis of the travel situation of the respondents to Geoparks

(3) 阻碍受访者去地质公园旅游的因素分析。通过对阻碍受访者去地质公园旅游的因素分析如图可知,经济、时间和精力不够成为主要因素,第二个因素是不了解、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和路线;第三个因素是没有合适的人组织,第四个因素是没有合适的玩伴;其实第二、三、四个因素都是与组织相关的,普通的旅游产品都有旅行社或旅游平台组织,那么地质公园旅游(属地质旅游产品之一)也应如此。由此分析,地质公园旅游宣传和组织应亟待加强(图9)。

图9 阻碍受访者去地质公园旅游的因素分析Fig.9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that hinder the respondentsfrom visiting the Geopark

3.2.2受访者地质旅游具体行为分析

(1) 在欣赏自然景观时受访者最想做的事情。在问到欣赏自然景观时受访者最想做哪些事情时,54.55%的受访者会选择了解自然景观表象(比如岩石类型、古生物化石、地貌景观等),47.79%的受访者会选择了解自然景观的地质成因(比如形成过程、地质历史、构造成因),由此可见受访者还是愿意了解地质旅游资源相关知识及其蕴藏的文化内涵的(图10)。

图10 受访者旅游目的分布情况Fig.10 Distribution of tourist purposes of respondents

(2) 在进行地质科普旅游时受访者看重因素选择分析。在进行地质科普旅游时受访者看重因素方面[7],有52.99%的受访者选择地质遗迹资源品质(如科学价值、美感度、奇特度、文化价值等),34.54%的受访者选择自然环境和保护(如自然生态、环境清洁度、旅游季节性、安全性等);12.47%的受访者选择地质遗迹资源规模(如景观规模、景观组合、旅游容量等),这说明大众在旅游时更注重景观的美感、奇特度、清洁、季节性等,这又回归到旅游的本质是让人放松、身心愉悦。有受访者甚至直接说他们更容易被一些地质奇观所吸引(例如富士山之类的),至于一些了解岩石类别、地质构造等专业类的术语,游客兴趣不大(图11)。

图11 地质科普旅游时受访者看重因素Fig.11 Respondents value factors in Geological Popular Science Tourism

① 突出其科学性这一点为下一个题目所印证,在问到旅游有没有必要加入地质学科普的元素时,高到92.99%的受访者回答是肯定的(图12)。

图12 受访者对旅游时是否要加入地质科普元素的选择Fig.12 Respondents’ choice of whether to add geologicalpopular science elements to tourism

② 在问到“如果你在游玩时被导游强行灌输地学知识,您的感觉是什么?”时,高达85.71%的受访者回答仍然是愿意的,这说明大众对于了解地学知识的意愿是强烈的(图13)。

图13 受访者愿意被灌输地学知识的意愿选择Fig.13 Respondents’ willingness to be indoctrinatedwith Geoscience Knowledge

(3) 受访者对地质科学知识介绍方式的选择分析。高达85.45%的受访者同意更易接受以一种更有趣的方式向自己介绍地学知识(图14)。

图14 游客是否愿意接受更有趣的方式介绍地学知识Fig.14 Whether tourists willing to accept more interesting ways tointroduce geoscience knowledge

① 在具体的方式选择方面[8](图15),47.01%的受访者表示影视记录影片是介绍地质旅游知识的可接受方式;46.49%的受访者表示人工导游讲解是介绍地质旅游知识的可接受方式;38.18%的受访者表示解说牌展示是介绍地质旅游知识的可接受方式;32.21%的受访者表示博物馆展览是介绍地质旅游知识的可接受方式;令人吃惊的是,只有23.9%的受访者表示动漫科幻片是可接受的方式,这可能和调查主要对象的年龄有关系,调查的主体是30- 50岁的人,他们更喜欢以真实客观的方式来了解地学现象,当然这对导游和影视记录影片的制作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15 介绍地学知识具体的方式选择分析Fig.15 Selection and analysis of specific ways tointroduce geoscience knowledge

② 在问到受访者关于恩施州旅游景点关键词时,绝大多数受访者写了大峡谷这个5A级景区,这说明景区宣传是非常重要的(图16)。

③ 在问到受众去或者想去恩施州旅游的最主要的目的时,65.19%的参与者选择了休闲度假,57.61%的受访者选择了亲近自然。这说明了受访者去恩施更多的是去放松身心,亲近自然,而不是学习体验。这也要求我们在设计地质旅游产品要更多地考虑他们的休闲度假地需求,而不是科学考察或学习的需要(图17)。

图16 受访者提及的恩施州旅游景点关键词Fig.16 Key words of tourist attractions in Enshi Prefecturementioned by respondents

④ 在问到“您旅游时会特别在意有“4A”“5A”挂牌的景区吗”?大多数受访者选择了不会,但仍有31.95%的受访者选择了肯定的答案,这说明5A级景区的牌子还是比较重要,其本质是政府和旅游部门对于5A级景区的管理比较成熟,5A在大众心中显得更为可靠(图18)。

图17 受访者去恩施州旅游的最主要的目的选择意向图Fig.17 Choice intention map of respondents’ main purposeof traveling to Enshi Prefecture

图18 受访者对恩施旅游景区的级别选择Fig.18 Respondents’ level selection of Enshi tourist scenic spot

⑤ 在问到受众对地质旅游衍生产品是否满意时,60.26%的参与者选择了否定的答案,这说明需要加大地质旅游衍生产品的开发。有受访者认为地质旅游衍生品要有特色,与地方特色紧密结合,性价比高并具有纪念和收藏价值,比如说有当地特色岩石或者化石。这样带回家或送朋友可以起到比较好的宣传效果(图19)。

图19 受访者对地质旅游衍生品满意度图Fig.19 Respondents’ satisfaction map of geological tourism derivatives

4 地质旅游开发存在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总的来说受访者认为地质旅游营销做得还不够,消费者认知不足。

(1) 从调研中获取的数据可以看出,大众通过地质旅游出行仍是以注重放松身心和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而不单是观光旅游。目前各地的休闲度假旅游十分注重旅游中的食、宿、游、娱、购中的多种因素的打造,特别是 “娱乐”因素,地质旅游也应如此,而不应仅考虑观光景点的建设。地质旅游管理者和组织者应该思考在饮食、住宿、娱乐、购物活动中怎样突出地质特色,特别是在“地质游”中让消费者如何进行“地质娱乐”?

(2) 阻碍受访者去地质公园旅游的因素大都是与缺乏组织这个因素有关的,比如大家认为阻碍受访者去地质公园的因素是不了解、没有明确的目的地和路线或者是没有合适的人组织,另外就是没有合适的玩伴。从旅游产品的组织来说,普通的旅游产品都有旅行社或旅游平台组织,那么地质旅游也应如此。何况地质旅游要求游览者要有一定的地学知识,或者需要传授给不同层次的游览者一定的地学知识,且需要满足消费者玩中学,学中玩的需求[9]。

5 地质旅游开发对策

(1) 从市场细分来看,受访者认为地质旅游应针对不同人群,传授层次不同的地学基础知识。比如对青少年,应该建立地质科普基地、教学实习基地,让青少年从小对大自然感兴趣。而对于学过地质的又喜欢地质旅游的专业人士,可以针对他们的家属和孩子在寒暑假办小学、初中夏令营等探险及拓展活动,带领孩子们学习了解相关知识,地矿部门可以自出资金先把系统内的孩子们组织起来,给家长假期组织系统内的孩子们进行科学探险探究活动。活动结束后,再辅导孩子们撰写探险探究报告论文,然后再进行网络宣传、朋友圈分享。

(2) 从产品来说,受访者认为各地区应该结合各景区有看点的、突出特色的进行差异化产品开发。在旅游产品开发方面应提供清晰的地质旅游路线,包括出行方式、住宿、特产、文化等;应推出更加成熟的路线并注重游客交互式的旅行体验。

(3) 从宣传和促销来看,受访者认为应注重科普性和趣味性,结合必要的数码电子软硬件产品(VR、AR、航拍影像展示、数字化地图、行程高程路线轨迹记录等),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愉悦度[10]。可更多地借助于互联网的手段,这样易于传播。另外在宣传的时候应考虑不同参观群体的接受能力,在业内专家把关的前提下,语言尽量通俗易懂,形式多样。这也对地质旅游管理者和组织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 地质旅游应由专业机构组织,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游客既能增加专业知识,又能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专业组织还应配备户外运动专员对旅游中的安全和野外生存进行防护。

猜你喜欢
恩施州受访者景区
今天,你休闲了吗?
恩施州创新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大赛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恩施州开展校园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专项治理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