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的策略探析

2019-12-25 10:00张吉林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1期
关键词:节日文化传承民族

张吉林

摘 要:节日,是一个民族真实的活态文化,是族群认同、沟通、交流、凝聚、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保留了该民族文化中最精致、最具代表性的一面。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

关键词:节日 文化传承 民族

我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现在的许多年轻人包括中年人,比较热衷于过洋节日,却不熟悉或不知道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人们对于传统的节日文化逐步淡漠,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如何得以传承、发展,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要使得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将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就必须进行相关教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一、加强园内传统节日文化课程的建设

幼儿园要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前教育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等为指导,开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传统节日文化课程。围绕节日课程建设展开,探索形成节日课程相适应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体系。如可以开设中国传统节日实践课、传统文化课程等。加强园内传统节日文化课程的建设,应以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恰当地创造性地将这些模式运用于具体的幼儿节日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中,并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节日教育模式。而且,还要加强节日课程与健康、语言、艺术、科学等领域的衔接、节日课程与其他社会课程的衔接,增强节日文化的渗透。

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地方课程和园本课程被列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和形态,在节日课程开发中也应突出地方节日课程和园本课程的有效开发,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幼儿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园内课程的每个细节做到与活动课程主题精神相符合。

在开设相关的传统文化课程时,还要注意把传承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重模仿还是求变化,是实践中极具争议的问题。前者认为,既然是传统文化教育,就应重在继承,否则会失掉传统,所以关键要突出学习和重温;后者认为,时代在发展,变化是主流,许多传统的东西已淡化了,应以新文化地体现为主旨。造成二者争执的根本原因是将传承与创新割裂地看待。事实上,传承中必然会有所创新,创新也只有在传承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只重模仿,则脱离了幼儿生活的真实形态;单纯求变,会因缺乏对传统文化深厚内涵的把握而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对此,我们认为关键问题是要找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联结——“传”什么和在什么基础上“创”。

二、创设积极的园内文化环境氛围

园内的环境氛围是多方面的,可听、可见、可感、可想、可做等,通過以其特有的多维度熏陶、浸染作用,以有意引导的举措,激发起幼儿主动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从而增广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面,促使孩子们在快乐的学习活动中,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获得有益一生发展的知识与体验。

环境是教育的重要资源,我们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的环境建设中,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我们要积极创设节日环境,在搜集资料和设计布置中,通过展示每个民族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传说、风俗习惯等,以图文并茂的版面、生动有趣的广播、形象真实的实物展台的形式,凸显民族文化主题,让环境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揭示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

此外,可以创设“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宣传栏,幼儿园结合环境创设活动,充分利用楼道、教室墙面、主题墙、家园联系栏等地方。老师把收集和亲手制作的有关传统节日的简介、挂饰、图片展示出来。结合节日活动向家长和孩子介绍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的来历和民间风俗活动。

三、充分利用家长和社会资源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完美的教育应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共同构建,家庭作为儿童教育过程中的特殊力量,更要受到人们的重视。新《纲要》也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共同参与民俗教育活动既丰富了家长的知识又可以利用家长特有的教育影响自己的孩子,使孩子从小在幼儿园、家庭、社会中受良好民俗民风熏陶,使我国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宝贵遗产、文化精髓能代代相传。

我们根据每个节日的不同特点,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在园内外开展各种形式的家园互动活动。教师在节前要注意给孩子和家长布置任务,让家长利用节日机会带孩子参观、游览、访友、电视传媒等,节日家庭活动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过节后,教师有针对性地组织孩子开展游戏、讨论,或让孩子和家长一起来园,进行以节日为主题的亲子游戏活动,通过亲子活动把孩子对有关节日的所见所闻转化为其内在经验。家长们在帮助收集资料的同时,还可协助教师丰富孩子一些和主题活动相关的知识,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增加对节日文化全面的感知与体验,感受节日的氛围及团圆的意义。

教师应注重幼儿园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请家长抓住节日契机对幼儿进行社会化、生活化教育。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是学问,如:清明节到了,我们要求家长带着孩子参与踏青扫墓,祭拜祖先的活动,让孩子感受家人悯怀先祖的亲情;端午节,父母在和孩子吃粽子之余,给孩子讲一讲屈原的故事。这些家庭活动不仅让大人小孩感受到浓浓的民俗文化,还大大融洽了家长与孩子间的亲情,增强了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父母长辈的社会性情感。

节日是一种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有着表象活动,还有着深刻的内涵。幼儿园开展节日文化教育,意义非常重大,是传承中华文化的有效途径。让孩子感知、体验传统节日热烈、欢乐等浓浓的节日气氛,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情感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继承与发扬中华民俗传统美德,更好地推进幼儿素质启蒙教育。最直接的体验、感受我国节日的特有魅力,让中国的传统节日能够世世代代绵延下去。

猜你喜欢
节日文化传承民族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浅谈白马人民俗风情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传统文化是报纸的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