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共享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2019-12-25 07:01杨永新
现代交际 2019年22期
关键词:共享发展

杨永新

摘要:共享发展就物质基础来说,需要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才能得以实现。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我们要实行共享发展,而我国的现实国情更使得共享发展的要求极为紧迫。共享发展理念在我国当下的社会发展环境之中是具有客观必然性的。

关键词:共享发展 物质基础 客观必然性

中图分类号:F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2—0244—0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认真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共享发展理念的探索,将为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一、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是实行共享发展的物质基础

自上世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1979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增速为9.7%,到了2015年,我国经济总量已达到67.6万亿。在这期间,物质产品生产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1978年我国粮食产量只有3亿吨,到了2015年,粮食产量则已达到6.2亿吨,翻了一番;1979年我国彩色电视产量只有0.38万台,到了2014年,彩色电视产量已经达到了5155万台;1979年我国汽车产量为14.9万辆,而到了2014年,汽车产量为2372.5万辆,是原来的159倍;1978年我国年发电量是2566亿千瓦时,到了2014年,年发电量已经达到了56495.8亿千瓦时。物质产品的快速增长,标志着我国已经走出了经济短缺的时代,并由此奠定了共享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社会主义制度是实行共享发展的必要条件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人类社会的进步要依靠发展。任何社会形态都需要实现发展,不论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但不同社会形态下的发展目的是不一样的。目的不同、路径不同,发展结果自然也就有所不同。我们知道,任何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生产资料的占有者不同,生产关系也就不同;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生产结果以及对其进行占有和享用的人也就不同。资本主义社会是由少数人掌握生产资料的社会形态,生产资料的私有决定了只有少数人才可以享受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进步与成果。而在社会主义国家,生产资料是公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保证了社会主义社会全体劳动人民都可以共享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成果。因为全体劳动人民都是生产资料的所有者,自然也就有分享生产成果的权利和自由。由此来看,共享发展是由社会主义制度所确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它是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被发现和发展的。共享发展只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社会主义国家,共享发展理念被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不论是在经济方面、文化方面,还是在社会发展方面。

三、我国现实国情是实行共享发展的迫切需要

1.共享发展有助于补齐经济发展的短板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但这并不是说我国的经济状况是无可忧虑的,恰恰相反,我国的经济发展仍旧有其短板,而共享发展的提出,有助于补齐经济发展的短板。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有限,虽然GDP总量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GDP仍然落后于一众发达国家甚至世界平均水平。共享发展也并没有全面实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仍需要努力:

一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优质教育资源比较短缺;二是居民可支配收入较少,同时伴有收入不均衡现象,城乡收入差距较大;三是城市居民就业压力逐渐增高,高质量就业岗位有所短缺,劳动者创业环境不够友好;四是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覆盖面还不够,居民领取到的退休金偏低,养老保险也没有实现全国统筹;五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并不完善,居民医疗服务缺口较大;六是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供给与城市相比较少。

2.共享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如果要保持高速的经济发展,势必需要以共享发展理念作为有利支撑,需要对供给侧进行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服务结构,使得供给更加有效地适应社会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也应该改革需求侧,在人民需求方面添加新的活力,如从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供的数量上进行改变,建立合理的养老机制,提高居民应享受的医疗服务水平,通过增加社会需求来引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这些方面都需要共享发展作为有力支撑。可以说,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同时,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也就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3.共享发展助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我国现阶段发展目标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全体人民摆脱贫困。共享发展理念是其必然要求。2020年,我国将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经济发展是不够的,必须同时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是人 民收入的提高,还有许多配套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也要加以完善。目前,我国的现实状况是,还有7017万的贫困人口。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贫困人口要全部脱贫,这也是共享发展的必然要求。

4.共享发展是为人民服务的最好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一代领导集体成立时说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党的奋斗目标。并提出,要发展的目标是人民的美好生活与共同富裕,发展的参与者是全体人民,发展的成果也应该由全体劳动者来共享。这些思想照亮了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方向,凸显出我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四、共享发展的主要内容

1.共享发展的层次

共享发展的层次分为两种,分别是:低层次的共享发展和高层次的共享发展。低层次的共享发展标准和要求都低,它的作用是保障人的基本生存,即解决居民的温饱问题;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社会救助与收容的问题;最低工资标准的问题。而高层次的共享发展,则是指在居民的生存得到保障之后,对其生活水平进行提升,包括但不限于更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低廉的医疗服务,多层次的义务教育,让全体社会成员享受到更加优异的社会发展成果。在生产力水平较高的社会,高层次的共享发展是随之而来的。

2.共享发展的目的

共享发展的目的有很多层次,如保障生存、居民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可以是共享发展的目的。共享发展的目的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同时期共享发展的目的不同,而不同的目的会来带不同的结果。我国现在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已经总体进入小康社会。我国现阶段共享发展的出发点是要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共享发展的受益者

共享发展的受益者按共享发展的范围可以分为多种,以公司为单位,则公司的全体员工可以是共享发展的受益者;以社会为单位,则社会的全体成员可以是共享发展的受益者;即使是在原始部落,部落的全体成员也可以是共享发展的受益者。依据我国现在的社会情况,共享发展的受益者是全体劳动人民,发展的成果应该由全体劳动人民来共同享有。

五、结语

实现共享发展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宏伟目标的必经之路,中华民族的长久发展也必然要求如此。树立全民的共享理念,在政府的引导下,建立相关监管制度,倡导全民参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上树立共享意识,共同为中国梦的实现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胡莹,郑礼肖.共享发展理念与分享经济理论的比较研究[J].理论月刊,2019(4):111-116.

[2]屠元利共享发展的政治属性及其价值[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9(9):93-94.

[3]姚立新.共享發展的理论与实践要义探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9(2):47-51.

[4]李倩.有效制度安排:实现我国共享发展的关键[J].中国市场,2019(8):71-77.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共享发展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动农村贫困治理
共享发展的实践指向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视域下的共享发展理念
浅谈山区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 促进共享发展
共享发展语境下的领导干部协商文化素养刍议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唯物辩证法视域下的共享发展
以服务促发展:发展型社会政策与社会服务的内在逻辑析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