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

2019-12-26 17:53赵云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6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大学生课程

赵云光

(大连财经学院会计学院,辽宁大连 116622)

2018年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期间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中国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高校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阵地,是培养造就创新创业人才的摇篮。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师资及经费等种种条件的限制,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相对较慢。笔者剖析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以其探索适合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

1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存在的问题

1.1 民办高校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与重点应用型高校存在明显差异

第一,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理念欠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不等同于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或创业计划大赛,而是为了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能力。民办高校学生的创新创业大多数以参加“大创”项目大赛为主要形式,往往一个项目结束就意味着学生的创新创业完成。民办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更多的价值取向还是偏向于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困难,这就导致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价值缺失。

第二,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大学生由于受到专业知识、 创业经验和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限制在创新创业的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大学生就需要寻求专业的老师来帮助解决问题,而民办高校由于起步较晚,大部分民办高校都没有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队伍。指导教师指大多数是年轻教师或辅导员,这些老师本身由于科研任务过于繁重,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全程指导。而且这些指导老师自身创新能力就有所欠缺,创业实践经验不足,在很多的问题上很难给学生以专业的指导。

第三,主体参与学生欠缺。民办高校受办学条件的限制实验、实践环节的课程较少,很多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也很难有效落实。因此面对群体大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严重缺乏,一些“大创”项目更多的时候是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因此,学生都是由指导教师选择的成绩优异或能力强的学生组建地队伍,只有很小部分学生能参与,学生缺乏自主性,大部分学生只能当看客,很难形成大的教育氛围,也违背了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

1.2 缺乏完备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民办高校从课程上来看,多数学校还未建立相对独立、成熟的创新创业机构,缺乏规范的管理和研究平台。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往往以公共课、第二课堂形式出现,课程灵活性不够,教学模式及课程比较单一,大部分民办高校都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生的专业培养计划方案中。在授课过程中,很难达到专业的程度,对学生的指导缺乏实效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开展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很多民办高校的创业教育大多数以竞赛为依托,课外实践活动较少,缺乏与企业组织之间的有效融合。

2 提升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探索

2.1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理念

民办高校应结合自身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改变以大赛形式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民办高校应产学结合,把学校作为“产学结合”的实施主体,改变指导教师组队的教育模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搭建地方政府、社会组织与高校、学生密切融合的实践平台,共同构建“产学结合”的教育体系,根据“产学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来完善的课程体系。把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仍作为大学生的辅助课程,但应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课程设计应该更具系统性、连贯性,还应将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深度融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2.2 加强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长效支持

目前,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学校、教师各项要素欠缺,社会上对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不支持。民办高校如在各种劣势下保持定力,补齐创新创业教育短板,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全社会自下而上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创业的氛围,给民办高校以更多的信心将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下去。

一是地方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给地方性高校以扶持,将创新创业要素与资源向高校、向大学生倾斜,重点向民办高校倾斜。力求把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成为地方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推动高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实务部门建立战略联盟,形成科教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育人机制,促进专业学习与创新研究、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实践环节融合发展。政府加大地方财政支持,设立专项奖补资金,加大民办高校实习基地的建设投入。

二是在民办高校层面要推进教学改革,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小班授课率,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开展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积极开发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支持学生自主学习。以“大创”项目为抓手,鼓励学生参加比赛,力争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创,让比赛能更好地发挥实际效果,改进民办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逐步扩大赛事在学生中的影响力。

2.3 加强组建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

首先,民办高校要加强对校内教师的培养,引导教师建立创新创业思想理念,对创新创业教师进行分层次、分类别培养。着重培养一批高水平教师,使其成为双创教育施行的中坚力量。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考取资格证书、参加教学大赛等,并将教师的创新创业业绩纳入教师的年终绩效考核和职称评聘,以激励教师提升创业实践指导能力。

其次,民办高校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充分利用有效资源,组织优秀创业校友为代表的“创业导师团队”,对创业学生进行对口指导和全方位的帮扶。定期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以及企业家到校开展专题讲座,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培养教师、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

2.4 构建“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首先,民办高校应努力构建“创业教育+模拟实训+创业实践”的“三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基本创业知识、技能;通过模拟实训的实践教学,帮助学生熟悉创业流程,将所学理论初步转化为实践;帮助学生在学校创业园开办企业,或通过引企入校创建实习基地,实现实践教学与企业实践的良好融合。

其次,建设“三位一体”的实验平台,推动学生创意落实。民办高校更应整合学校资源,构建创客工厂、孵化器、产业园三位一体的实验平台,形成“培养+孵化+产业”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助力学生创意落地。民办高校应全面完善实验平台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创新创业需求,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帮助学生完成创业构想到现实的转化。

最后,创建“三位一体”的服务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优质服务。创建持续发展平台,为创业成功学生提供融资渠道、技术支持、员工培训等后续服务;学校应设立创新创业专项基金,面向创业投资机构、民间创业组织、行业协会等开放,吸引组织、机构进行投资,从而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构建学校、政府、企业组织创新创业综合体,为创新创业学生提供工商、财务、税务、融资等“一站式”服务;组织专业教师建立“创业服务中心”,为学生提供项目论证、政策咨询等服务,为入驻园区的公司提供财务代理、法律咨询等服务。

3 结语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它涉及教育教学理念的革新、教育模式的改革,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更需要全方位的扶持。民办高校应更多地借助外力、改革发展增强内生力,加强校企合作增强创新创业的实践性,推动创新创业计划的有效转化,促进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大学生课程
当活动走向课程 少年已走向未来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焦虑研究——基于社会支持视角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