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初探

2019-12-26 17:53董金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6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政改革

董金玲

(酒泉职业技术学院,甘肃酒泉 735000)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撑,伴随信息科技飞速的发展,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也凸显重要性。构建创新型国家最主要的还是人才的培养。简单来说,是否可以经由教育的改革培养出创新创业型人才,从而实现我国创新型发展。同时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进一步做好高校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成才,发奋学习,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多做贡献。在如此艰巨的任务下,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者们就必须做出适当调整,将“课程思政”观念融入课堂教学中,在把价值引领要素及内涵巧妙地融合到原有的课堂教学中,融入各专业教学中的同时将正确的创新创业思想以“润物无声”的形式有效传导给学生。不过,在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过程中,“课程思政” 教育教学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下面笔者就对我校“课程思政”教育做出分析,并提出几点措施。

1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本质定义与要求

UNESCO 曾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说明:未来的人类应该持有三本教育证明,分别是具有学术性、职业性以及创新能力的证明。时代的飞速发展已经印证了一个重要观点,即学历并不等于就业。在20世纪末,我国出台了关于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政策,政策中明确要求各高校要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以及科学素养,提升其服务社会能力。鉴于此,若要真正实现我国创新型国家的达成,无疑就需要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高校教学中就需要加大力度积极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因此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亟须渗透到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并成为教学改革应有的重要内容。

2 “课程思政”的主旨

就是要在所有课程中融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内容,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使各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就是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引导广大教师切实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责任,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文字次序调换,而是一次教育理念的时代转变。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更不是要改变原来的课程,而是把价值引领要素及内涵巧妙地融合到原有的课堂教学中,融入各专业教学中。

3 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课程思政”的改革是助推当今大学生构建三观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

(1)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推动改革的内生动力。

广大教师还没树立课程思政核心理念,没有形成门门课程有思政,门门课程讲创新,教师人人讲育人、讲创新的良好氛围。

(2)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等顶层设计亟待完善。

“课程思政” 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尚待开发和挖掘。教学方法手段、课程考核评价需加快改革,目前还没有形成代表性的课程。

(3)广大教师缺乏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能力支持。

(4)“课程思政”支持服务体系尚未建成。试点课程改革力度不大,示范课程建设推进乏力。

鉴于以上四点,这些问题亟待解决,所以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视角下“课程思政”的改革势在必行。

4 “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4.1 加强学习,强化课程思政核心意识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习总书记针对教育工作反复强调的核心要义。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全过程,坚定理想、敢于担当、勇于创新、提高素养、崇尚劳动,这些具体要求方向明确、意义重大。

广大教师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从国家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出发,把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在育人的同时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各教学系部要将“课程思政”改革纳入每月工作计划,充分运用工作例会、政治学习、业务学习、专业研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时机,围绕课程思政建设加强学习与交流,通过具体行动,逐步形成“人人承担育人重任,课课渗透德育内容”的良好德育氛围,使“课程思政”理念深入人心。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并为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提供服务。

4.2 示范引领,健全课程思政教学标准

2018年,所有综合素养必修课和专业核心课必须全部启动课程思政改革,年底“课程思政”改革试点要推广到综合素养课程和专业课程的20%~25% ,2019年要达到50%的覆盖面。每个系至少要建成1 门院级“课程思政示范课”,每个教研室至少建成一门系(部)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试点课程要及时修订教学标准,明确“课程思政”教学目标、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评价,编制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建设教学资源和教学团队,打造示范课程,发挥引领作用。根据教学工作安排,10月份学院将对10 门立项的“课程思政示范课”进行验收,力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方案,至2020年实现所有综合素养与专业课思政教学的规范化建设,整体提高育人效果。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道德。

4.3 加强培养,打造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教务处将联合教发中心,依托“明师讲堂”和“课程思政工作坊”持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专题培训3~5期,切实增强教师的“育德意识”,培养和提升教师的“育德能力”,重视自身的言行规范,并进而养成在课程教学中主动研究、加强思政教育功能的自觉意识。鼓励教师成为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复合型的人才,一边积累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一边掌握创新创业的新知识。

4.4 协同联动,健全课程思政支持体系

建立宣传统战部、教务处、组织人事处、学生工作处、计财处、团委、思政教研部等职能部门和系部协同联动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机制。在课程思政改革服务支撑体系建设、第一课堂课程教学改革、第二课堂教育实践,党团、学工、社团组织建设,职称晋升和评优,改革经费支持等方面互相协同配合。

思政教研部要加强研究,进一步阐明“课程思政”的学理依据和建设内涵,在“课程思政”的建设中要发挥应有的协同引领作用,构建思政理论课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协同创新机制,形成科学化、标准化、精细化的建设管理办法,实现“课程思政”教育过程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

健全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的评价督查机制的同时,创建完善的考评制度,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将课程改革情况列为教学工作评价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系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评价范围。建立定期调研制度,跟踪了解试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将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作为教师岗位聘用、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绩效考核、选派培训的重要依据。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改项目、教学主题活动等的立项评审和教学竞赛中,将思政因素列入建设指标和评价体系。

5 结语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的改革,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创“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和建设的新局面,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完成这项任务,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思政改革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改革之路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