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的论的布洛陀文化英译

2019-12-26 19:41苏小燕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1期
关键词:连贯目的论山歌

苏小燕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广西南宁 530005)

布洛陀文化对外宣传材料是目的性很强的文体,也是写实性的文体。为了实现对外宣传的目的,一个翻译准确、有感染力的英译文本最能达到对外宣传的目的。本文基于目的论,从词、句子和语篇三个方面探讨布洛陀文化—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对外对外宣传资料英译的准确性。

1 目的论简介

目的论(skoposthoerie)是德国功能学派的代表性翻译理论,其是由弗米尔在前辈们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以目的原则为最重要的原则—强调翻译是一项有目的的行为,而这一“目的”包含着“译文的交际目的”的涵义(Nord,2001:1)。而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分别指的是文内连贯(intra—textual coherence)与文际连贯一致(inter—textual coherence)。纵观以上三个原则之间的关系,诺德认为“文际连贯从属于文内连贯,二者都从属于目的性法则。如果目的要求改变功能,那么标准就不再是译文与原文之间的文际连贯,而是在目的上的充分性或适宜性。”[2]

由于诺德发现目的论无法有效的解决文化差异及翻译行为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他在目的论原本的三大基本原则上,提出了忠诚原则(loyalty principle)。忠诚原则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要求译者对原文作者忠诚”,其二是“译者对译文接受者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必须向他们解释自己所做的一切以及这样做的原因”[1],进而完善了目的论。

2 基于目的论的布洛陀词汇英译

既然要翻译布洛陀文化,最重要的是让外国友人了解何为“布洛陀”?布洛陀是壮族人民的先祖,更是壮族人民相传的创世之神,所以布洛陀是壮族人民的代表性人物。因此根据目的论的“文际连贯一致”忠实性原则,译者在英译布洛陀时,则遵循完全音译方式—The Buluotuo,既达到了翻译的对外宣传目的,又忠实的译出他的涵义。除此之外,敢壮山因供奉与祭祀布洛陀而闻名,那么它对应的英译,运用混合音译的方法—Ganzhuang Mountain,这两种英译方式在目的上表达了适宜性,而且原文与译文的文际是连贯一致的。

在英译布洛陀文化的时候,地名的英译也是表达目的论的好例子。比如:“六联村那贯屯”,在英语中,它既没有与中文完全对等的地名翻译,也没有像中文将地名分得如此细致,而且根据相关翻译规定,国家的地名分为专名与通名,但村镇名称不进行区分,因此,为了更准确的传达地名的原本意思,译者可以用混合音译的方式—Naguan Tun,Liulian Village,或者是采用完全音译的方法—Naguan Tun, Liulian Cun。此外,还有一点必须注意的是地名翻译的顺序,中文地名的顺序是由大地址到小地址,而英文地名的顺序正好与之相反—由小地址到大地址。以上的英译完全符合了目的论的四大原则,达到准确宣传的目的,满足了文内和文际连贯一致,忠实地表达了作者的意思。

此外,译者在翻译一些景区名—“祖公祠、姆娘岩、将军洞”,必须注意一个方面,即“祠、岩、洞”分别指代的是什么意思,这样在翻译时,才能忠实地、准确地翻译出相应的名称。此处的“祠”指的是祭拜的祠庙,“岩”指的是岩洞,而“洞”是洞穴的意思,所以译者用混合译法进行英译,即Zugong Temple、Muniang Cave、Jiangjun Cave。

3 基于目的论的布洛陀句子英译

例句一:“200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百育镇六联村那贯屯的‘春晓岩’更名为‘敢壮山’,象征着珠江流域原住民族的人文始祖布洛陀的圣地终于确认下来。”[4]

译文:Located in Naguan Tun, Liulian Village, Biyu Town, Tianyang Coun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Ganzhuang Mountain was renamed as Chunxiao Cave in 2002, which symbolized that the Holy Land of the Buluotuo, the original ancestor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s of the Pearl River Basin, was finally confirmed.

基于在第二章中,译者已经明确人名和地名的译法,那么在翻译整句话中,译者认为应当先处理分句之间的分译和合译。根据意群理解,译者认为可以将前两个分句合译,第三个分句和前两个分句分译。那么,在这基础之上,前半句和后半句就形成了递进关系。在最后句子润色的一步中,译者将句子以复合句的形式翻译出来,符合英语表达的“形合”特点,原文与译文是连贯一致的。

例句二:“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至三月初七,在敢壮山举行纪念布洛陀的大型祭祀活动。”[4]

译文:From the third day to the seventh day of the third lunar calender month, a large sacrificial ceremony to commemorate Buluotuo is held every year.

此句的英译难点在于如何让译文符合英语表达的“简洁”特点以及“英语多被动”的特点,因此,译者在翻译时间状语时运用了减词技巧,就不会造成译文的累赘冗长。如果一味按照汉语原句的语态来翻译,会使译文显得十分别扭,所以译者用语态转换技巧将后半句翻译成被动句,忠实地表达了原作者的意思。

例句三:“在壮族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祭祀、歌谣谚语、风俗礼仪中,都有颂扬布洛陀神威和功绩的专题和形式。”[3]

译文:There are themes and activities praising the invincible might and achievement of the Buluotuo in the myths and legends, religious sacrifices,customs, folk tales, ballads and proverbs of Zhuang people.

从此句的行文上考虑,需要对原文的词序做一番调整,以适应英文的修辞习惯,或者为了避免因结构而产生的歧义。译者将“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祭祀、歌谣谚语、风俗礼仪”按照重要性的顺序重新排列为“神话传说、宗教祭祀、风俗礼仪、民间故事、歌谣谚语”。而且,原句是典型的无主句,可以运用“there be”的特殊句型进行翻译。

4 基于目的论的布洛陀语篇英译

语篇一:“从古至今的祭祀大典上有麽公吟唱《麽经》,用以颂唱来祭祀壮族先祖布洛陀。麽公演唱的山歌称为“布洛陀调”。“布洛陀调”是敢壮山地区现今发现传唱历史较为悠久的山歌。往后的历史发展中,山歌不仅仅用于祭祀,也成为壮族人民重要的求偶方式和娱乐方式。山歌歌词的内容包罗万千,气节天气、农耕技巧、社会生活,还有道德规劝、婚恋观念等都可以成为山歌的题材,山歌的体系逐渐完善,便形成了敢壮山山歌。”[3]

译文: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masters, the clargies active in the Zhuang religion, sang the Epic of Buluotuo, which were used to worship the Buluotuo, the ancestor of the Zhuang nationality. The singing of the song is called the Tone of Buluotuo. The Tone of Buluotuo is a folk song that has been sung for a long time in the area of Ganzhuang Mountain. In the later development, folk songs are not only used for sacrificial offerings, but also significant ways of courtship and entertainment for the Zhuang people. The lyrics of the folk songs are all inclusive, including the weather, the farming skills, the social life, the moral persuasion, the concept of marriage and love. The system of the mountain songs is gradually perfected, and the folk songs are formed.

以上的段落主要介绍的是敢壮山山歌的发展由来。既要达到忠诚的表达原文的意思,保持行文连贯和一致性,又要符合英语修辞的表达习惯,译者认为必须将直译、意译、减词、语态转换、合译等翻译方法综合运用起来,对于一些专有名词,比如:“麽公”、“麽经”、“布洛陀调”要着重翻译。

5 结语

通过上文从词汇、句子和语篇三个方面英译布洛陀文化,进一步揭示了目的论在布洛陀文化英译中的重要性。要忠实的实现英译的信息,将壮族的布洛陀文化更好地介绍给世界,吸引更多的外来游客来田阳敢壮山游玩。通过目的论,可以创造出生动准确的优秀译文。

猜你喜欢
连贯目的论山歌
传奇小说中的文化负载词英译目的论——基于《虬髯客传》五个英译本的分析
山歌还要妹起头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山歌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语篇隐性连贯及其识解机制研究:回顾与展望
《脉络与连贯:话语理解的语言哲学研究》简介
苗山歌
从目的论角度看中药药名英译
目的论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