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培训慕课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

2019-12-27 09:46陆晓红谢志昆徐溪溪董红娟于梦君李虹蔚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助学高校教师共同体

陆晓红,谢志昆,徐溪溪,董红娟,于梦君,李虹蔚

(1.云南大学 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云南 昆明650091;2.云南大学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云南 昆明650000)

1 高校教师培训存在问题

面对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挑战[1],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同时系统的培训必不可少,这就要求高校重视教师的培训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自我提升。目前高校教师培训存在如下问题:

1.1 培训不系统,培训体制不健全

目前的教师培训都是暂时的,没有持续的规划,不具有完整性、系统性,培训的目标与内容没有相关性; 也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培训事宜,培训大多由社会上的企业、公司等来承包,不能针对学校实际解决问题,没有形成体制。

1.2 注重知识培训,忽视实践技能

高校教师需要学习与提升的不仅包括观念形态的知识,更多的是关于教学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能力,培训传授观念形态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教师的实践技能。

1.3 培训方式单一,缺乏实际成效

培训方式多以讲授式为主,或是将书面的知识内容照搬到电子设备上,却没有从本质上改变传统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培训方式应该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注重及时互动与反馈,注重学习者(指高校培训的教师) 的主体性,注重师生交互及小组协作,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

1.4 培训评价体系缺乏

培训的评价方式大多以考试为主,注重结果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应采用过程性评价,将每一次学习任务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评价不设置统一答案,综合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还应该建立学习电子档案袋,记录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过程,提供个性化指导。

2 慕课学习共同体

2.1 慕课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 ,指大规模的网络在线开放课程,是通过某个主题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教学者与学习者连接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方式。

2.2 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2]是有着共同关切、面临共同的问题或者对同一主题有着热忱的一群人,通过持续不断的彼此交互来加深他们的知识和专长。构建学习共同体,是为了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体验,让学习者更乐于学习,意图通过学习者主动学习的过程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3]。

2.3 慕课学习共同体

慕课的学习共同体就是利用慕课的课程和学习平台作为基础,将学习者集结到一起。学习者和助学者通过相互交互,通过共同的学习任务和目标,借助于学习平台,利用平台功能和QQ、微信等工具促进交互[4]。

3 为高校教师培训构建慕课学习共同体

3.1 为高校教师培训构建慕课学习共同体的必要性

高校教师忙于教学工作中,没有多余的时间精力集中到固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培训。而且高级教师大多进行自主、独立的学习,很少会进行团队的讨论与学习,这不利于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和实践技能的熟练掌握,所以慕课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是很必要的[5]。

(1) 符合高校教师特征。高校教师忙于教学工作,没有太多时间、精力花费在培训上面,慕课能够随时随地学习的特点,便于教师利用闲暇时间进行学习,不耽误教学工作,而且慕课课程都是由名校、名师讲解,教学内容的质量有保证。

(2) 利于高校教师持续学习。为高校教师构建了学习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的目标,共同学习、共同促进、共同探讨、共同研究[6],每个人都有身份共识,为了促进这个共同体的发展而作出努力。

(3) 利于高校教师知识与技能的深化。共同体的成立可以让学习者随时随地针对自己的问题提出疑问,可以随时与同伴相互交流、辩论、评价、分享来促进知识的深入掌握。

3.2 为高校教师培训构建慕课学习共同体

(1) 多进行与教师培训内容相关的实践活动。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7]。学习者必须将培训的内容真正付诸于实践,积极从事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学习者的知识和技能的习得是通过自己亲身实践,而不是从助学者和课本中习得的。

(2) 学习者具有主动权和探究权。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自主进行学习与探究,让学习者相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从自己努力学习并与学习伙伴共同促进中获得的,具有努力的动力,并对问题的解决富有责任感[8]。

(3) 为学习者提供思维技能的专门训练和示范。助学者和学习者参与其中,助学者将学习者所学知识和应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列举出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实际指导和示范。

(4) 学习更多的是合作性的,而非竞争性的。对学习者进行分组,构成小的共同体,同时大家又构成一个大的共同体,小组内与小组间是平等互助的关系,通过相互讨论等方式来学习。可采用合作竞争的方式,但是注重合作,竞争也只是为了促进更好地合作。

(5) 学习环境及整个学习过程的构建是鼓励性的,启发式的。教师应该持续鼓励学生[9],不应该对学生的回答及行为作出好与坏的评判,应该从各个方面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相信自己、大胆质疑,勇敢表现自己。

(6) 每个学习者面临的学习困难是多样的,问题的设置是非良构的。不同的学习者,遇到的问题也不同,同时设置的问题也是非良构的,也就是没有明确答案的,学习者在过程中不断明确问题,不断完善、修改方案,促进学习者知识体系的架构及思维的发展。

(7) 多给学习者复习、反思机会。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知识会慢慢遗忘,针对于所学知识和习得技能应该给予学习者复习和反思的机会,促进知识的深入和实践的反思,以获得经验并指导学习。

(8) 加强学习者与同伴和助学者情感连接。学习共同体更多涉及到身份认同和责任感,在过程中应该提供机会让学习者与助学者之间多交流沟通,建立情感连接,促进相互交流,多合作、多交流、多探讨。

(9) 注重兴趣培养和动机激发。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让学习者更加乐意学,更加乐意主动探究与合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和动机是促进有效学习的主要变量[10]。

(10) 注重过程性教学与评价。在培训中注重过程性教学与评价,关注平时的作业、练习、活动等一点一滴的努力,最后促成总的作品,关注学习者知道、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过程中的变化与进步。

(11) 制定与完善原则、规范。共同体是由群体组成,为了让群体更好的学习,并促进共同体的良好发展,由大家来共同制定认同并且遵守的原则和规范很有必要,但是要围绕人本主义的理念制定。

猜你喜欢
助学高校教师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综合指数法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关爱·帮扶·助学
为助学一诺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