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

2019-12-27 19:11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服务型志愿党员

张 婷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一、当前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党员主体服务意识薄弱,服务观念不强

高校学生党支部在发展党员时,学术表现和学业成绩依旧是主要的参考指标,而其政治水平、思想水平、为人民服务水平缺乏相应的考核体系。同时,大部分党支部依据党员志愿者“月服务”、“年服务50小时”的要求,被动推进党员志愿服务行动。还有一些大学生党员只是表面化地完成通知任务。出现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部分党员的入党动机不纯,他们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解不到位,认识不深刻,参与服务活动的动力不足。这从根源上极大地削弱了服务型学生党支部的建设,导致了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力弱、凝聚力差。

(二)服务内容单一,形式僵化

目前,大多数学生党支部在实施创建服务型学生党支部的实践中,仅仅是完成上级分配或者组织的任务,服务内容单一,形式僵化[1]。例如在公益活动方面,停留在保护环境、敬老爱幼、捐款捐物等常规形式上;在结对帮扶方面,停留在阶段性走访、关心、慰问等浅层次扶助上;在校园文化方面,停留在执行上级任务、做好学生干部工作等常规操作上。主要从事的是简单的、甚至流于形式的服务,没有按照群众的需求开展服务,不能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同时,很多学生党支部开展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缺乏新意,他们大多是采取党课培训、志愿服务、比赛竞赛等形式,效果不佳,参与积极性低。

(三)服务平台落后,服务覆盖范围窄

高校学生党支部服务平台没有很好地结合学生专业特长、发挥专业优势和当代大学生特质,多是停留在较浅层次的公益服务和校园服务上。在服务需求的多样化趋势的形势下,传统的服务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同时,现有的志愿服务平台的成效反馈时间较长,短时间的面对面沟通交流,实地考察,线下盲目帮扶等,无法真正把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好、做到暖心处,这也严重打压了大学生党员的服务积极性。大多数学生党支部的服务范围和领域狭窄,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活动形式以实地服务为主,范围仅仅围绕学校周围开展志愿服务,无法深入群众,了解群众需求,展开广泛服务,不能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优势和服务效能;大学生党员队伍普遍年轻化,党员服务能力和水平有限;学校内部资源的局限性,无法支撑和满足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

(四)服务体制机制不健全,缺乏制度保障

绝大多数学生党支部能够根据相关文件的精神执行服务任务,但缺乏紧密结合实际的监督、评估、激励的长效机制。支部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第一,在支部书记指导下,支部成员讨论活动内容和方式,支部委员制定方案;第二,按照上级安排,执行和开展活动;第三,根据共建党支部提出的方案,配合完成任务。这三种途径,都使得支部成员被动、听从式地完成活动。同时,没有相关的考核标准和制度规范,活动质量差、成效不明显等问题接踵而来,这与建设服务型学生党支部的出发点背道而驰。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必须稳固根基,培育先锋党员,才能维持其长久稳定发展[2]。

二、互联网背景下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借助互联网学习新平台,打造思想新阵地,提升大学生党员服务意识

第一,充分利用网络、手机App及各种互联网媒体的优势,促进信息便利快速实时地传播。网络媒体的快速播报,使得大学生党员可以及时地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方针、政策等,同时在第一时间接收到国际国内大事、形势政策等信息。这些新闻,报道,记录,评论,音频,视频,更好地拓宽了大学生党员的学习范围,从思想上提高了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和服务理念,进一步激发了党组织的内生动力。2019年1月1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线。该平台涵盖了大量的图片、文字、免费视频学习资源,极大地满足了广大党员和群众在互联网条件下的学习需求。以“学习强国”为例的网络学习平台为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渠道。

第二,建立学生党支部“红色网站阵地”,通过院系官网、博文、蓝墨云班课、微信公众号等途径,为大学生党员建立有时代性、先进性的教育平台,推送专题学习和测试。借助红色网络阵地,大学生党员可以实现相互学习,互动交流,头脑风暴等学习方式,扩大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在观看、讨论、反思这些平台信息中,党员同志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引领正能量声音,理性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稳定主流意识形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

(二)搭载互联网新快车,着力拓宽服务新路径,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作用

第一,高校学生党支部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扎根普通大学生和广大群众,多战地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服务作用。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互联网为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新桥梁。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可以使用电子邮件,微信,微博,QQ等方式联系党员,甚至借用视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种高效率,零距离的交流,大大缩小了党员与群众的距离,帮助大学生密切联系群众。大学生党员的服务更加方便、更加快捷、更加透明,这样可以提高党员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能。

第二,大学生党支部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志愿者实践活动,调动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党支部服务的网络平台和实践平台,扩大服务覆盖面。通过网络挖掘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让党员服务真正走向基层、服务群众,让大学生党员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才干。“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专门设立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号召大学生走进延安、服务革命老区。创业项目的源起、实践、收获都正以互联网为依托,用知识、技能服务老区人民。互联网为大学生党员服务偏远地区的穷苦群众、扶贫扶困创造了条件和机会。

(三)盘活互联网大数据,主动构建考核鼓励新模式,健全服务体制机制

第一,健全监督考核制度。互联网的蓬勃发展,降低了数据收集的难度、成本。大数据为服务型党支部的量化考核制度和系统提供了数据和方向。通过查看学习强国、云班课、志愿服务网站等平台的学习积分和志愿服务时长,对党员的学习情况和志愿服务情况进行监督。以此为根据,设定服务型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动态评估指标,确保服务型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规范化、常态化,让党支部建设有制度保障护航。

第二,完善激励机制。引入相应的激励机制,进一步调动大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党支部可以根据服务型学生党支部建设考核指标,制定相应的激励表彰办法,将学习强国、云班课、志愿服务网站等平台数据纳入考核指标,并通过网络平台传播先进事迹,网络投票推选先锋榜样,引导和激励广大学生党员创优争先,广泛调动他们的服务热情。

猜你喜欢
服务型志愿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以志愿,致青春
小行动 大志愿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小小志愿 大大爱心
刘国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四着力四突破”打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