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家风文明建设育人思想浅析

2019-12-27 20:03郭佳琪郭继军
文化学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家风价值观文明

郭佳琪 郭继军

习近平新时代家风文明建设育人思想是由数亿个人或成千上万家庭的理想目标和价值观念、生产生活方式等共同编织形成的,贯穿中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治理与实践中,与国家、社会、家庭乃至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轨迹有紧密的联系。可见,新时代家风文明关系道德风尚,关系社会的进步和和谐。新时代家风育人思想理念,是全社会思想道德教育与实践活动的基础,意义深远。

一、习近平新时代家风文明建设育人思想的根源

习近平新时代家风文明建设育人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家风文明和马克思主义家庭观、革命先辈好家风建设的精神基因,与现代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与当代家风文明思想道德教育相适应,同向同行。

(一)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明重要思想资源的塑造

人人皆知孟母三迁等这样脍炙人口的故事,“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家风家训伴随世代中华儿女的成长。习近平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1]可见,习近平家风文明建设思想以中华源远流长的优秀传统家风文明为依托和根基,立足当代现实,尊重家风传统历史,古为今用,以历史新进步的要求,充分开掘、利用好中华传统优秀家风文明建设的思想宝库,将优秀家风传统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科学发掘和延伸阐发、创造性转化,促使家风传统价值的精神血脉得以涵养传承,为思想道德教育增添营养,进而体现中华民族优秀家风理念的发扬光大和传承延续的重大价值。因此,习近平家风文明建设思想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明重要的思想资源。

(二)马克思家庭美德理论信仰的启示

家庭是人们在生活和学习、工作过程中的第一课堂。在家庭中父母的思想理念和引领导向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父母或家长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是人生成长轨迹中非常特殊的道德思想教育资源,具有唯一性。“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2]由此明晰了家庭及成员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性,家庭成员的良好素养来源于家风文明的耳濡目染、言传身教,可见家风文明建设对良好家庭及成员教育的影响和带动价值的重要性。基于此,马克思在《路易斯·亨·摩尔根一书摘要》中指出:“家庭是一个能动的要素,它从来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随着社会从较低阶段向较高阶段的发展,从较低的形式进到较高的形式。”[3]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史学观点,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方式也是一种从低级到高级历史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一个不断调整和变化、动态的发展过程。“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放大,社会结构体现出一种家国同构的状态,家是中国社会的细胞和基础。”[4]为此,深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风文明影响和熏陶的国人,其家风的传承与发展必然是以家风文明思想为基础,在其母体中渐渐成长和逐步发展起来的。坚信马克思家庭美德理论信仰深深植根习近平人生轨迹,习近平家风文明建设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发展与之一脉相承。

(三)革命先辈前辈们优良家风文明基因的深化

“爱党、爱国、克俭、向上、务实、清廉”是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等家风家训的综合归纳概括。作为革命先辈的代表,他们所确立的醇厚的文明家风家范,积淀了许多优良传统文明家风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着中华各族儿女,党呕心沥血的精神气质,可歌可泣的精神财富与个人魅力,内化和激励着我们。回首往昔,去感受老一辈革命家所涵养的文明家风,习近平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精神力量,为我们树立了典范,为推动祖国儿女道德思想素质整体提升,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社会氛围发挥着很重要的引领和带动、示范作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父母是人生最长久的老师,父母的言行在孩子心目中最有权威性,是最具楷模的力量。”[5]父母是家庭的象征,他们的形象和一举一动都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都会成为孩子效仿的榜样。因此,家风文明建设的日常中,父母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的模范作用,在家庭生活中发挥着非同寻常的理念价值。由此决定了父母在家庭家风建设中的地位不容小觑。革命先辈习仲勋的朴素清正,是清廉为官的典范。2001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给父亲88岁的祝寿信中写道:“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质很多”“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6]。这足以说明习近平就是时刻受父母身体力行、上行下效的好家风深刻影响的,加之其成长过程中毫不例外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家风蕴含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为当下家风文明建设树立了榜样。从“小家”层面来看,习近平指出:“中国古代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7]由此可以从某个角度分析,修身理应是对个人方面的要求,齐家应该是对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应该是对国家治理能力层面的要求。在中华民族艰难坎坷的发展过程中,革命先辈能够做到不断修身齐家,主要体现在他对一个“小家”的严格治理规范过程中。正是在习近平“小家”的模范塑造下,在他领导和带动下的“大家”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党风、政风、社风呈现出清风连连的良好势态,得到各族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和普遍赞誉。

综上梳理分析,习近平家风文明建设育人思想的根源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风文明传承发展积淀的延续,将深深根植于全社会追求美好向往的优良家风文化,适应时代要求创造性的转化与发展,是历史发展进步的必然选择。尤其是从呱呱坠地开始,就深受革命先辈们和家庭好家风的辐射带动、影响和熏陶,加之中华传统良好家庭家教的教育和引导,并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中所逐渐形成的关于坚持注重家庭、家风、家教建设,以及他在人生事业和治国理政等方面形成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总和,是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具体体现。

二、习近平新时代家风文明建设育人思想的核心内涵

纵观分析,习近平家风文明建设育人思想的契合点与个人、国家、社会的发展要求相适应,延续和承接了中华民族优秀家风文明积淀的重要成果,是凝结了家风文明思想建设价值作用共识而作出的重要的理论论述。习近平新时代家风文明建设育人思想的核心内涵,主要可以归纳为三个关系,如下。

(一)家风文明建设育人思想关系民风社风和谐

2013年10月31日,习近平指出:“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这关系到家庭和睦,关系到社会和谐,关系到下一代健康成长。”并强调:“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子女教育得好,社会风气好才有基础。”[8]一句话概括出了习近平新时代家风文明建设对家庭、社会、个人等三个层面的重要作用的影响,并把家风文明建设作为社会良好风气的基础,将家庭、社会、个人有机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既要提高站位,又要跳出家庭,来分析对待坚持家风建设的必要性。这综合体现了习近平家风文明建设思想在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中的重要价值,它为创造和谐、温馨、幸福的家庭生活作出理论指导,为营造和谐、稳定、美丽的社会氛围指明前进方向,为培养健康、积极、友善的社会公民提供道德标尺,为新时代弘扬和传承中华家风文明树立正确价值导向,是顺应时代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科学思想。因此,这一思想内涵表达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日渐趋强的家风文明建设形成人们时代发展的广泛价值认同与普遍遵循。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新实践分析发现,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人们对新时代家风文明建设都拥有强大使命感。简单来说,家风文明建设关系民风、社风,反映了习近平对时代要求的科学判断和对人们期许的敏锐把握。这些对于优化和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好风尚、好风气奠定了理论基础,是当代家风文明建设育人思想的基本指向。

(二)家风文明建设育人思想关系党风政风

家风文明建设体现了人们需求的普遍价值和理想,能够凝心聚力,其导向对时代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9]这句话阐明了个人行为对家庭家风的影响。“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而且关系党风政风。”[10]“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11]由此可见,家风文明建设影响家庭及家庭成员的生活作风、工作作风,关系家庭和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综合素质的提升,还直接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特别对领导干部来说,其表现和行为与家庭和睦幸福、党风政风好转紧密相关。领导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在家风文明建设的标准等方面,应该更高、更严,更应体现强大的理想信念。他们以身作则、务实清廉等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世风范,会直接感召群众、引领时代风尚,甚至会直接促进党风、政风的好转。习近平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12]习近平用意蕴深刻的理论阐述家风建设重在坚持,充分说明家庭在国家、社会、个人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来看,家庭是小,但顺应潮流的家风建设所形成的合力是强大的。良好的家风促使家庭成员健康发展,又能助力中华民族的崛起。可见,家风连着作风,作风与家风紧密联系,相互作用。习近平特别关注和重视当下干部的家风文明建设问题。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培育良好家风,教育督促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走正道”[13],进一步说明家风文明建设对党员领导干部人生发展的重要性。领导干部势必要带头做坚定的信念者,把时代现实任务和理想有机融合在一起,身体力行,自觉践行党性品行,将党的优良作风发扬光大,以人格道德力量促进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简单来说,家风文明建设关系党风、政风的良性转变,家国发展与家风建设相互渗透、水乳交融,顺应人们对新时代家风文明建设的价值追求。

(三)家风文明建设育人思想关系中国特色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是当代新形势、新要求价值观的体现。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的论述,引起全社会的极大关注,是人们向往家庭幸福、邻里和睦的强烈愿望的理论支撑。中华传统优良家风和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依托和载体,家风文明建设离不开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14]习近平将家风建设与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进行概括阐释,提出了良好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对人们更深刻地理解、遵循家风文明建设,以及更好地践行核心价值观有很好的帮助和指导意义。新时代家风文明建设育人思想从理想转化成当下现实的过程,也是当代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过程。在同步推动家风文明建设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如何传承和弘扬好家风,已成为当下人们特别是“关键的少数”的必修课。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作了最新提炼和概括,明确提出“三个倡导24个字”。中共凝聚党和国家、社会、个人价值导向共识,于2013年12月以规章形式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2018年3月11日,将其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以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习近平高度重视良好家风建设,党中央将家风建设分别纳入2016年1月1日和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相关条款中。至此家风建设内容以党内法规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尤为引人注目。为此,传承弘扬良好家风,已深深融入习近平新时代治国理政思想,为践行中国特色核心价值观搭建平台,意义极其重大。

三、习近平新时代家风文明建设育人思想的价值

习近平新时代家风文明建设育人思想是文化自信的核心基础,以党内规章予以明确,是良好家风主流价值观顺利推广的保障和前提,促使人们自觉遵循,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引领、促进和保障作用。有利于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吸引力、影响力,有利于展示中华特色家风文明的优越性。

(一)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教育资源

诸葛亮诫子格言、朱子家训等源远流长的家风文明建设,蕴含着深沉的价值基因、优秀理论和先进经验,汲取其有益成分并大力弘扬发展,对于提升人们思想道德素质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指出,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15],这就体现了理想人格、思维方式、伦理观念、审美情趣等的核心价值。中华优良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力量,其独特的价值体系蕴含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下为公、知行合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重要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思想观念,在中国传统社会和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毛泽东、朱德等革命先辈红色家风所蕴含的砥砺前行的伟大精神,是人们的精神支柱。习近平强调,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16]。直到今天,优良家风仍然具有治国安邦、安身立命的重要精神价值。由此可见,习近平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践行者,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提出家风文明建设思想,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家风文明蕴含的思想精华。中华好家风积淀的重要成果有丰富的可供吸收的营养,是当下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教育资源。

(二)增强新时代家风文明的认知认同

家风文明是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保障,是保障社会和谐的基础。习近平新时代家风文明建设育人思想的形成,汇集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具有丰富的思想道德内涵,将中华传统道德观念贯穿家风文明的始终,帮助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培养个人品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弘扬良好思想道德,有助于增强家风文化的认知认同向实践行动的延伸和转化。源于民间、厚植群众的家风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基础。培育好家风,是落细落实家风文明建设的根本需求。孩子在幼年有很强的塑造性,良好家风的早期形成就是培养其懂礼貌、讲规矩等生活常规习惯,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和良好品行形成的牢固基础。因此,涵养传承优良家风,增强新时代家风文明的认知认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良好家风文明蕴含的伦理道德规范理念在孩子心中落地生根,有利于人德、能、品、贤的全面提高,有利于文明风尚的形成。可见,在当今社会,加强家庭道德熏陶与教化,重塑好家风,有助于增强家风文明建设的认知。当代人们对老祖宗传承下来的家庭美德及家风文明要自觉认识,对新时代形成的家风文明建设思想要有高度认同,了解其形成过程和价值取向,对于个人成长、家庭进步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滋养与彰显家风文化软实力的自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17]家风是人们举手投足的行为习惯,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呈现。新时代家风文明建设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相通之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反映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价值目标、取向和准则的内容,都要求人们从自身做起。文明家风源于传统文化,蕴含着家庭美德的传统,渗透到人们思想教育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道德感。因此,中华传统文化滋养与彰显家风文明建设的自觉,将优良家风培育作为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以小载体撬动大实践,以核心价值观导向引领,深度融合,凝聚向善的正能量,用最深厚的家风文化软实力推动思想道德建设。

(四)有助于形成优良的党风、政风、民风

家风既关系儿女成长、成才与家庭和睦幸福,又能集聚社会好风气,传递社会正能量,促进民风、政风、国风的清醇。习近平家风文明建设育人思想在文化自信体系中的地位更加得以提升,已普遍进入人们的生活,深入人心,为党员干部立德修身、塑造正确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18],因为“榜样产生的是人格的感召力”[19]。习近平就是这样的典范和榜样。家风文明建设育人思想实际成效好不好、抓得实不实,领导干部是关键,集中体现在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工作能力。赢得人们的信任、效仿就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民风、民气和民心与党风、政风紧密相连。良好家风有利于加强党风建设,领导干部身体力行能够引发人们在认知上的同频共振,是精神发育、灵魂塑形的活水源头,从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还可以改进政风建设,利于民风建设醇化。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追求,以历史上名人家风的闪光点和身边先进为典范,激发人们自觉营造优良家风的良好氛围,以形成良好的党风、政风、民风。

四、习近平新时代家风文明建设育人思想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新时代家风文明建设育人思想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坚定文化自信中具有重要的取向价值。在实践中实现这些价值,如何使这一思想价值实现成果最优转化,值得探究。

(一)从提升个人和家庭成员整体思想道德素质抓起

习近平新时代家风文明建设育人思想深厚浓郁的基础在于实践,在于每一个人和家庭成员的自觉行动。“父母是子女的榜样,子女是父母的镜子。”[20]进一步明确父母、子女的关系,注重父母素质提升和榜样力量影响,注重家庭激励带动家庭成员,从娃娃抓起,学校、社会教育应形成合力。因此,务必将其与国民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融合,形成三位一体立体式交叉思想教育平台和网络。从儿童开始,从身边事做起,把新时代家风文明建设思想的要求作为日常的行为规则,从而提高日常主动奉行的能力。人们思想道德整体素质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中小幼学校的全过程德育教育功能优势。要突出学校的教学课堂普及、学生实践的认知理解、教师示范典范引领、校园文化网络引导等重要手段作用的发挥。紧密结合当今时代人们创新创业参与发展社会的热情,因循因势,创新德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方法,找准深度融合的道德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教育的路径。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明

“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21]。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汲取中华优秀文明成果和有益成分,坚持时代发展的实际,从各种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中发展和丰富中华家风文化。开展诚信道德建设,弘扬良好道德风尚。做好先进典型的评选表彰,深入开展革命先辈红色基地参观,努力发掘和萃取优秀传统的思想价值精华。

(三)加强宣传引导和意识形态体系治理

家风文明建设育人思想的价值具有普遍性,在一个时期内能成为人们应该遵循的家范。实现人们认知认同,将其转化为核心价值的精神源泉和力量,就要充分发挥国民教育功能和各种媒体的宣传作用。家风文明建设育人思想的本质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体现,渗透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关系人们凝聚力、向心力,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因此,正能量的传播、主旋律的弘扬是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要把握的原则,需常抓不懈。习近平指出:“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22]。注重和加强宣传思想教育,对于增进人们的认知共识极为重要。必须以更加自觉的历史主体姿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富有感染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独特话语体系。分层分类结合身边人、身边事通过各种媒体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报道,规范网络传播秩序,弘扬正能量。在现实生活中,要突显和增强对新时代家风文明建设育人思想的自觉认同,除日常生活中的家庭教育之外,国家层面的意识形态导向、学校层面的道德教化等都可以成为很好的方法及途径。

(四)持续发挥典型家庭的示范引领作用

习近平家风文明建设育人思想的本质是夯实人们团结拼搏思想基础的集中体现,是时代发展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追求,反映了家风建设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人们与时俱进,规范家风建设,自觉从家庭抓起,与时代发展要求相契合,与革命先辈优秀家风成果相衔接,塑造时代进程中家风建设的典范。新时代习近平身体力行,以身作则为人们树立好榜样,这是他良好政治品质责任的体现,也是其清廉家风的生动写照。他的道德准则和人格魅力,对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培育团结和睦、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强大的力量。

(五)营造良好社会文明新风尚

习近平新时代家风文明建设育人思想事关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家庭家风是社会组成的基础和细胞,对营造良好社会文明显得尤为重要。各民族千千万万的家庭都要涵养传承好家风,以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我们只能不等不靠,从自己身边事做起,对照时代家风要求,规范生活方式和工作习惯,做家风文明的榜样,人人学习、人人参与、人人践行,成为时代的新风尚。当下,要细化可操作、符合实际的家风制度体系,建立乡规民约规范机制。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抓好家风家范。领导干部家风既关系自己的家庭幸福,也关系党风、政风和谐,更关系民风淳朴。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文化和革命前辈的红色家风,学习焦裕禄、谷文昌等同志的好家风,把齐家、修身落到实处。

五、结语

习近平新时代家风文明建设不仅关系家庭的兴衰,还关系党风、民风,乃至民族的命运。成千上万个和睦幸福、家风纯正的家庭,是中华民族进步、社会安定、国家繁荣的基础。因此,践行习近平新时代家风文明建设育人思想,对于社会文明程度整体提升,增强人们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等方面至关重要,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价值。

猜你喜欢
家风价值观文明
我的价值观
请文明演绎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漫说文明
家风伴我成长
对不文明说“不”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