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

2019-12-27 09:00高耀铭陈照浩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心电三联阳性率

高耀铭,陈照浩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电图室,广东 佛山 52800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逐年递增的发展趋势。冠心病患者伴有心肌缺氧缺血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心梗或心律失常之前无典型的临床症状。因此,对于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而言,选择一种诊断准确率高的诊断方法尤为重要。常规心电图的检测时间相对较短,对偶发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偏低,临床误诊率和漏诊率高,往往会延误病情的诊断和治疗。而动态心电图是一种持续性的检查方法,属于无创、非侵入性的检查方式,能够连续监测患者一段时间内的心电活动情况,在非持续性冠心病心律失常上有较高的检出率[1-3]。本次研究将600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比较冠心病伴心律失常诊断中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应用价值,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600例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抽取研究对象的时间段为2018年6月-2019年1月,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检查。研究过程中运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0例,两组患者的各项资料如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70例,女性患者130例;年龄最大者84岁,年龄最小者56岁,平均年龄为(65.12±2.36)岁;病程最长者17年,最短者6个月,平均病程为(10.23±2.16)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72例,女性患者128例;年龄最大者83岁,年龄最小者55岁,平均年龄为(65.05±2.24)岁;病程最长者17年,最短者7个月,平均病程为(10.24±2.17)年。两组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病程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两组是存在可比性的。纳入标准[4]:(1)所有患者均明确诊断为冠心病伴心律失常;(2)所有研究对象的检查依从性良好,能够积极配合完成心电图检查;(3)此次研究本着患者知情、自愿的原则开展,研究中选择的随机分组方法符合医学研究的伦理要求。排除标准[5]:(1)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2)合并精神障碍或有精神病史;(3)配合度差,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分别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两组患者检查前3 d均停止服用治疗冠心病和抗心律失常等相关药物,以保障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检查前叮嘱患者要充分放松身体,取平卧位,确保受检环境安静,使用GE心电图机对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连接胸导联与肢导联,连接后监测心电频率,走纸参数调整为每秒25 mm,增益参数调整为10 mm/mV。

观察组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查仪器为GE品牌3导联动态心电图、博英12导联动态心电图。在开始检查前,向患者详细介绍动态心电图的检查方法,并告知患者要如何配合完成检查,避免影响动态心电图的检查结果,叮嘱患者要积极配合完成检查。完成检查后,由专业人员对检查结果进行校正,综合人工判断与计算机信息处理和分析结果,获得最终的检查结果,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详细记录患者检查期间的临床症状变化,并综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体分析。

心律失常的类型主要包括房性心律失常和室性心律失常两大类,房性为房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室性为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还包括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

1.3 观察指标 (1)对冠心病伴心律失常诊断上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诊断准确性进行计算,并对两种心电图的诊断阳性率进行组间统计学处理。(2)对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上的检出情况进行统计,计算检出率,并对两种心电图的检出率进行组间统计学处理。

1.4 统计学处理 分析处理数据运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数指标表示为例数/百分率,检验方法为χ2检验;计量指标表示为均数±标准差(Mean±SD),检验方法为t检验。若统计值P<0.05,则说明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诊断阳性率 相比于常规心电图,运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准确性更高,诊断阳性率高,具体见表1。

表1 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诊断阳性率

2.2 比较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类型诊断的检出率 动态心电图在房性及室性二/三联律、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上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具体见表2。

表2 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冠心病心律失常类型上的检出率[n(%)]

3 讨论

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心电图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心电图的优势体现在可重复、无创、操作简单、经济性强等方面,患者在安静状态下即可接受检查,可为病情判断提供科学依据[6-8]。

本次研究比较了冠心病伴心律失常诊断上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的应用效果,研究发现,动态心电图的诊断价值更高,主要体现检出阳性率更高,且在房性及室性二/三联律、早搏成对、短阵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上的检出更高。分析原因:常规心电图应用广泛,其优势体现在经济性高、检测时间短,但常规心电图在偶发性心律失常诊断上阳性率低,且诊断过程中存在误诊、漏诊的可能性。而动态心电图相比于常规心电图能在24 h-48 h内多次、连续性记录患者的心电信号,采集总次数可达到10万次左右,获得的心电信息量远远超过常规心电图,可形成不同时间点的心电信号信息集合,能够全面观察到患者的心电变化情况[9,10]。并且,动态心电图能够捕捉到短暂异常心电变化,可以识别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了解患者是否还有窦房结功能不全,可用于判断传导阻滞。但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检查,患者需要长时间佩戴,且对患者周围环境有较高要求,若患者的依从性差则会影响检查结果[11]。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有较高的检出率,能够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数据,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因此,更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心电三联阳性率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毛囊闭锁三联征2例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浅析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中的余热回收应用研究
基于非接触式电极的心电监测系统
穿戴式心电:发展历程、核心技术与未来挑战
更正启事
澳门歌剧“三联篇”之旅
不同类型标本不同时间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析
肌电图在肘管综合征中的诊断阳性率与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