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脑DSA联合神经介入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价值体会

2019-12-27 09:00黄海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全脑脑血管病复查

黄海

(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脑血管病泛指脑部血管异常产生的各种血管疾病,其中常见的有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闭塞、脑动脉瘤等[1]。多种发病类型其共同特点为脑组织产生缺血或者出血性意外。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临床表现为侧身偏瘫、记忆功能障碍、昏迷、偏盲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安全。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需要及时进行诊断,进行治疗方案制定[2]。临床上针对其治疗主要有保守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介入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介入治疗的临床优势且受到诸多专家的推广与认可[3]。本文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进行探讨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2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患者年龄45岁-66岁,平均年龄(50.16±0.23)岁,26例患者中10例合并高血压、6例合并高血脂症、10例合并糖尿病。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对照组:药物治疗。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各每天100 mg、75 mg。(2)观察组:全脑DSA检查:采用Seldinger穿刺法穿刺于患者右股动脉,置入动脉鞘及猪尾巴造影管,行主动脉弓血管造影。造影结果可显示患者血管走向以及血管开口情况。然后依次双颈总动脉和双椎动脉进行正位、侧位观察,了解全面情况。造影期间,行主动脉弓血管造影时,注射压力400 PSI,注射体积及速度25 mL,15 mL/s,行椎总动脉造影时压力200 PSI,体积及速度为9 mL,7 mL/s。根据结果情况进行介入手术治疗,患者于术前5 d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每天分别为100 mg、75 mg,术中局麻,借助引导图,置入导管,给予肝素3,000 U-5,000 U,狭窄病变处穿入0.014微导丝,采用过滤保护伞经微导管,至颈内动脉颅外垂直段,释放,将球囊送至狭窄段,直至命名压。选用适合的支架,缓慢释放。行DSA复查,了解患者恢复情况。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显效:行DSA复查血管狭窄及开放部位完全恢复。有效: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行DSA复查,狭窄部位恢复≥50%。无效: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行DSA复查血管狭窄及开放部位无明显改变,或病变呈严重发展趋势)。

表1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n(%)]

1.4 统计学方法 本调查报告数据采用SPSS 19.0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急、病情影响大、病情发展快。针对病情需要进行及时的诊断加治疗。全脑DSA检查技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性。临床上应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检查的手段还有MRA、CTA等。其中MRA检查结果与操作人员工作经验、机器场地等相关因素有关,检查结果易受到干扰,误诊率偏高[4]。CTA检出率与DSA相当,然而针对血管闭塞与高度狭窄两种病情测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DSA根据检出结果图像特点,可以准确诊断患者病情发展。

介入手术采用支架改善缺血性局面可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率,降低由疾病导致梗死、偏瘫的几率。支架植入后,动脉扩张,血液循环顺畅,供血充足,血管微环境得到改善。

综上,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效果确切、理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全脑脑血管病复查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全脑CT灌注成像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价值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勘 误
强化复查机制 提高抄表质量
SmartKey脑力空间组织的全脑开发体验课开课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益气祛瘀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