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

2019-12-27 09:12朱宏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克氏肱骨经皮

朱宏

(徐州市仁慈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20例患者,在儿童家属充分知情并且签订同意书的情况下随机将其分为D组和S组,各10例患者。D组患者采用以往传统的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方式,S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方式。D组儿童中女孩有4例,男孩6例,年龄6岁-13岁,平均年龄为(9.5±2.2)岁;S组患者中女孩有3例,男孩7例,年龄7岁-14岁,平均年龄(9.8±2.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D组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手术方式治疗。S组采用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方式。对于复位困难的患者来说,医护人员可以对患者进行股骨远端外侧制作一个小切口协助复位,术后第二天指导儿童进行适当锻炼。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骨折处恢复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并且进行比较。

1.4 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均行SPSS 20.0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对比用均数±标准差(Mean±SD)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的形式表示,行χ2检验,当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的差异时,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骨折处的恢复情况发现,S组患者与D组相比情况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处的恢复比较(Mean±SD)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对比分析

2.2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分析后发现,S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概率为10%,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概率为60%,S组明显低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肱骨踝上骨折患者在发生骨折之后,如若骨折畸形愈合就会导致患者形成肘内翻,进而影响患者的肘关节外观,故而需要矫正。当今临床大部分儿童出现肱骨髁上骨折时都会采用保守治疗方式,例如石膏外固定,但是这种方式却不利于儿童恢复。一旦出现移位现象,这时患者就需要反复复位,从而严重增加患者患者损伤程度,反而不利于康复[1]。

通过本文对比分析后发现,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骨折处的恢复情况S组患者与D组相比情况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针对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时采用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方式能够有效促进儿童关节恢复,减少儿童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医学应用。

猜你喜欢
克氏肱骨经皮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
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选择:保守治疗,切开复位还是肱骨头置换?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三种生物制剂农药对克氏原螯虾影响研究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