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微创手术以及传统开放手术在脊柱结核中的治疗效果

2019-12-27 09:02杨锁东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入路结核脊柱

杨锁东

(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吉林 长春 130123)

脊柱结核属于常见的肺外结核,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目前正在逐渐增加发病人群,严重影响到患者身心健康,增加家庭负担,以往开放手术治疗是比较常见的治疗方式,虽然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随着医学水平的快速发展,在治疗脊柱结核疾病时,微创手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理想的预后效果[1]。本课题针对脊柱结核患者采取传统开放手术与微创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本次实验收治的70例脊柱结核患者的时间是2017年3月-2019年4月,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5例脊柱结核患者,对照组包括18例男性、17例女性,年龄范围16岁-70岁,(40.28±1.36)岁为平均年龄;观察组包括19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范围18岁-69岁,(41.38±1.78)岁为平均年龄,对两组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开放手术治疗。依据患者脊柱结核,给予不同的手术入路,将病灶清除后,放置1 g-2 g链霉素,结束手术后,不将引流条放置患者伤口,在患者手术之后,平均卧床休息时间为半年,给予1年-2年常规化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微创手术治疗。依据患者临床资料,在CT引导下进行穿刺,确定患者病灶,与此同时,确定切口位置、进针深度以及进针角度,入路选择在内脏鞘与颈椎血管鞘之前,腰椎位置行外侧入路,胸椎经肋骨伤后,于外侧位置入路,进入椎间隙。在为患者创建经皮通道时,主要采用经皮扩张套管,在CT引导下,将患者脓肿与病灶间的坏死细胞完全清除。结束手术后,将双腔管放置在囊肿腔内与脊柱病灶内,冲洗过程中主要采用500 mL生理盐水加0.5 g异烟肼,并与引流管和冲洗管进行连接,维持性灌注冲洗21 d,结束手术后,对患者局部位置进行化疗,异烟肼为化疗药物,肿脓内与病灶内每根管在0.1 g-0.3 g,1 d进行1次治疗,60 d左右为局部化疗时间,12个月左右为全身化疗时间。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治疗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测评本次实验数据主要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检验值为t,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治疗情况,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治疗情况(Mean±SD)

3 讨论

临床上,骨与关节结核是我国比较常见的肺外结核疾病,脊柱结核也是其中一种,一旦患有该疾病,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传统开放手术属于比较成熟的治疗方式,但在治疗中仍有许多不足,无法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2]。微创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具有操作便捷、安全的优势,使胸腔镜技术在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相关研究表明,微创手术对机体本身存在着较少的干扰,具有较小的创伤性,疼痛感较轻。一般情况下,手术治疗后不在需要使用止痛药物,具有较短的手术恢复期,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3]。本研究中,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给予脊柱结核患者微创手术治疗,能够减少患者出血量,具有推广意义。

猜你喜欢
入路结核脊柱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一度浪漫的结核
层次分析模型在结核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