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治疗后予尿激酶溶栓的护理体会

2019-12-27 09:06周怡汪亚兰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下肢

周怡,汪亚兰

(江苏省苏州市中医医院血管外科,江苏 苏州 215009)

深静脉血栓形成为一类静脉疾病,可见于全身主干静脉,尤以下肢最为多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相关资料[1]显示:其于5年内出现静脉溃疡几率达81%,近半数出现跛行,极易危害人民生命健康。通常使用介入治疗后予尿激酶溶栓,可取得优异效果。但尿激酶作为临床常用的溶栓药物,在服用过程中,不良反应较为严重。对于此,辅以合适的护理干预方法,可大为缓解不良反应状况。兹笔者将本院2018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20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作深入分析,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8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20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及观察组(100例)。观察组:男92例,女8例;年龄41-82岁;平均(58.7±3.6)岁;下肢静脉血栓类型例数:骨腘静脉20例、髂骨静脉16例、腘静脉14例、腓静脉21例、骨深静脉13例及胫后静脉16例。对照组:男91例,女9例;年龄42-84岁;平均(58.9±3.4)岁;下肢静脉血栓类型例数:骨腘静脉21例、髂骨静脉15例、腘静脉15例、腓静脉20例、骨深静脉14例及胫后静脉15例。上述提及的两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一般资料基本一致(P>0.05),可作对比。本次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全体患者均行介入治疗后予尿激酶溶栓。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其具体内容为:①心理辅导: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心理及精神状态,并积极沟通交流,使得患者紧张、忧虑等负性情绪得以疏解。②出血情况观察:在使用尿激酶溶栓药物治疗时,自发性出血为其主要不良反应,故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全身皮肤、伤口处渗血、血肿进行观察,并对纤维蛋白原加以监测;③肺栓塞的预防:患者处于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时间7 d-10 d最为适宜。指导患肢抬高,以高于心脏水平20 cm-30 cm最佳,切忌患肢按摩及剧烈运动。要指导患者平卧,避免咳嗽、翻转,并提供高流量氧气吸入,并立即进行抢救;④健康教育:应劝诫患者戒烟,摄入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低脂食物,勿摄入辛辣、刺激性高食物,多饮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疗效评价标准分为: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静脉造影血栓完全溶解)、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大为缓解,静脉造影血栓部分溶解)及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未改善甚有加重迹象,静脉造影血栓未见改善或仅增加了侧支循环开放)。总有效率包括痊愈率及显效率。并发症涵盖出血及感染[2]。

1.4 统计学方法 拟用SPSS 22.0软件作统计测评,用“%”形式表示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行卡方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其总有效率为94%,较之对照组的76%,显著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中,感染1例,出血4例,合计5例,占比5%,对照组并发症中,感染8例,出血18例,合计26例,占比26%。两组进行比较,观察组明显更低(χ2=16.835,P<0.05)。

3 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即为DVT。其为一类较为严重的静脉病症,多表现为患肢酸胀、疼痛、有倦怠、沉重之感,且浅静脉扩张,小腿有明显肿胀,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影响。为此,常采用介入方法治疗此类疾病,在实施介入方法治疗时,使用尿激酶溶栓药物时,仍会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为此,应施以有效的护理干预,缓解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状况,进一步提升疗效。由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较之对照组而言,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更低(P<0.05)。据此可知:使用整体护理干预疗效确切,且并发症情况有明显降低,与常规护理干预比较而言,优越性更高。

综上所述:针对经介入治疗后予尿激酶溶栓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疗效确切。可作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尿激酶溶栓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