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有效性分析

2019-12-27 09:00胡博李立莉李居献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循证溶栓心肌梗死

胡博,李立莉,李居献

(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江苏 沛县 221600)

本文笔者为了观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效果,通过对78例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1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双盲法进行分组,设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共39例患者,男性占21例,女性占18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6.81±4.58)岁。研究组共39例患者,男性占24例,女性占15例,年龄最小37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55.12±4.89)岁。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数据分析发现,差异不大,P>0.05,可分组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39例给予常规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进行简单的健康宣教,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并进行适当干预。研究组的39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循证护理干预,具体方案如下:(1)组建循证小组。由护士长、责任护士以及主治医生等组成循证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培训,要求其熟练掌握循证护理的基本原则及相关知识,提高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其责任意识,秉承着严谨、认真的态度,高效开展日常工作,提高工作效率。(2)提出循证问题。小组成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询问专家学者,结合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护理愿望及病情,提出循证问题,并且根据问题检索资料和文件,找出可行的解决措施,制定护理方案,指导护理实践。(3)循证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循证护理人员对心肌梗死的定义、各种诱发因素、诊断标准、各种临床表现、治疗方案有深刻认识。针对心功能分级,制定各项护理措施。基础护理、健康宣教有效且各有特色,技术操作水平过硬。熟悉心肌梗死的敏感指标及潜在风险表现,提高潜在风险预测性。训练肢体语言,加强人性化护理。加强沟通技巧,心理护理到位。训练各种抢救技术,提高抢救成功率等。(4)实施循证护理。第一,病情护理: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且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特别是心律失常,对此,护理中,应该加强对病人的病情监测,提前做好抢救等准备,观察脸色及脉搏有无异常,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通知主治医生,对症处理,以免出现严重后果。第二,基础护理:保持皮肤干净整洁,协助患者翻身,预防压疮。长期卧床患者,叮嘱患者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预防便秘。便秘者,必要时予以灌肠治疗。第三,饮食护理:指导患者食用营养价值高的食物,遵循少量多餐的基本原则,以半流质、流质饮食为主,且多吃易消化的食物。第四,便秘护理:患者便秘,排便时会用力,易诱发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所以便秘护理对于心肌梗死病人尤为重要,具体措施:给予心理护理,预防恐惧造成的大脑皮层抑制便秘作用,饮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素,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以流质、半流质逐步过渡到软食,温水泡脚每晚一次,一次15 min,以刺激足底小肠、结肠、肛门等反射区血液循环,促进肠蠕动。给予腹部顺时针按摩,早晚各一次,促进肠蠕动。每日评估便秘情况,根据便秘程度,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如轻度每日早上饮蜂蜜30 mL或香油30 mL加温开水适量,严重者用开塞露通便或口服通便药:便塞停、舒秘胶囊等或灌肠。必要时人工取便。第五,疼痛护理:立即肌内注射50 mg-100 mg杜冷丁,观察疼痛的部位以及性质,记录持续时间,按照2 L/min-5 L/min标准给予鼻导管吸氧处理,早期吸氧可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症状,减轻心脏负担,而且可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对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第六,溶栓护理: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如心律、血压、心率、体温等,准确判断各种心律失常,指导临床用药,特别是溶栓后2 h内,监测溶栓畅通状况,溶栓后,胸痛症状基本消失,溶栓后2 h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酶学改变,血清CK-MB酶峰值提前到14 h内或者16 h内。密切留意溶栓的各类并发症,其中,出血是常见并发症,检查皮肤黏膜是否可见出血点、紫斑,穿刺局部有无出血,特别是脑内、消化道以及泌尿道。第七,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起病急的特点,很多患者一时难以接受自己的病情,容易出现负面情绪,因此,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该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介绍疾病知识,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回答其提出的问题,尽量满足患者合理需求,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保持乐观心态,稳定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同时,告诉其成功案例,增强其抗病信心。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且观察患者住院时间,另外调查满意度(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越满意)。

1.4 统计方法 将相关数据录入SPSS 20.00软件中进行分析,均数±标准差(Mean±SD)和例(n)、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予以t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对比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n=39)

2.2 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住院时间(8.91±1.38)d,护理满意度(92.51±4.58)分,对照组分别为(12.47±2.78)d、(87.34±5.83)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研究证实,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NT-proBNP水平可辅助危险分层,也可判断预后,是一个敏感指标。一般情况下,急性心肌梗死胸痛3 h内,NT-proBNP水平开始升高,胸痛后24 h-36 h,达到高峰[1,2]。另外有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明显比非急性心肌梗死者高,随后发现,30 d内再发生心肌梗死者在首次心肌梗死后7 d血清FGF21水平比未再发心肌梗死者高,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清FGF21水平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一个独立影响因素[3,4]。急性心肌梗死诊治中,合理的护理对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5]。循证护理是指护理计划中,护理人员明确地、审慎地、科学地融合科研结论、临床经验以及患者愿望,获取结论,为临床护理正确决策提供依据[6,7]。循证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护理的系统性及连续性[8]。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在成立循证小组的基础上,提出循证问题并制定可行的护理方案,着眼于多个方面进行护理干预,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本研究通过比较发现,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循征护理的应用价值高,建议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循证溶栓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