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脱落术后的护理体会

2019-12-27 09:00邱志影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裂孔体位视网膜

邱志影

(吉林市中心医院眼科疗区,吉林 吉林 132000)

临床上针对视网膜脱落的解释是:患者的视网膜组织神经上皮脱离了色素上皮层导致脱离的部分无法去感知光的反射和刺激,从而出现成像不完整,部分或全部缺失的临床表现。根据研究发现,视网膜的脱落与创伤、高度近视、遗传性疾病、脑部神经病变等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关系[1]。临床上该疾病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成像缺失或者是视野缺损、视物变形以及出现视物模糊等表现,在工作和生活中给患者带来不便和生活质量的下降,严重的患者还会产生焦虑和失眠等表现[2]。当前针对该疾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干预治疗,通过手术治疗,恢复和改善患者的视力以及事物成像,加上术后的有效和科学的护理,帮助患者进一步的加快视力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综上,本文主要是针对视网膜脱落术后的护理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对象为本院眼科在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诊的视网膜脱落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40例,其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1例,平均年龄(53.3±1.8)岁;观察组4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平均年龄(49.5±2.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工作、生活环境等一般资料上有对比性(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研究对象选取的标准如下:(1)根据断层扫描,眼底检查证实视网膜脱落临床表现者;(2)存在视网膜脱落典型的临床表现;(3)告知患者此次研究目的,以及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排除的标准:(1)视网膜脱落合并其他眼科疾病的患者;(2)存在严重的肝胆疾病,心血管疾病,脑部疾病以及其他癌症等临床疾病患者;(3)妊娠期、产后或哺乳期孕妇患者。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术后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的患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的是综合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主要护理包括以下几点:①术后体位指导:眼部手术后的患者需要注意体位,良好的体位有助于局部血液循环和促进伤口的愈合,在术后,护理人员需要第一时间结合患者的实际手术裂孔位置,眼底和相关填充物质采取相应合理的体位,遵从的原则是裂孔的位置需要处于体位的最高点[3]。根据相关的文献报道,合理的体位能够减少术后的并发症,促进伤口部位的炎症应激反应减弱,同时能够限制眼部活动,使得脱落的范围减小,此外,恰当的体位能够促进渗出液的排出,促进视网膜的恢复。②术后监测:护理人员在术后需要及时的观察患者术后是否有渗出物,是否有感染的表现,有无红肿热痛,以及是否出现头晕、眼球胀痛、恶心、呕吐等不适,观察眼睑和角膜部位是否发生水肿和出现眼内压升高的情况,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及时联系医生进一步对症处理,同时需要及时使用七叶皂苷钠或甘露醇进行脱水处理[4]。术后的眼罩需要在24 h-72 h左右打开,及时结合抗生素类的滴眼液进行对症抗炎处理,适当的按摩眼周部位,促进肌肉的松弛,避免压迫和刺激眼球,若出现眼部不适、烧灼感和刺激感疼痛感等,需要遵从医嘱进一步的对症处理。③日常生活护理:患者在术后需要注意加强保暖,切勿剧烈运动,防寒过程中注意打喷嚏和出现腹内压升高时,变换体位,同时针对不同部位的裂孔需要注意采用不同的休息时间下床活动,如果裂孔在上方,需要术后休息1周-2周;如果裂孔在下方,需要休息48 h-72 h即可,活动适量,防止出现视网膜再次脱落的危险。④饮食调节护理:患者术后的饮食和营养摄入对术后伤口和视网膜的恢复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在这一方面需要加强饮食宣教,术后的患者需要保证营养均衡,饮食中富含的微量元素和营养元素需要均衡搭配,主要摄入以维生素为主,适当补充富含维生素A、B、C族维生素,多补充富含纤维素食物,减少脂肪和高热量的摄入,适当补充优质蛋白,有助于伤口的愈合和视力的恢复。⑤人文关怀:患者在术后会出现一定的焦虑和内心的波动,这些影响因素都会对伤口的恢复和视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当然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戴眼罩的过程中,进行心理的辅导[5],及时给予心理安慰,配合患者家属做好思想沟通和人文交流工作,及时根据患者的行为表现,进行开导,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视网膜复位情况以及术后3个月视力恢复情况,同时在采用综合护理的过程中,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制定的评分和调查结果,将数据录入到SPSS 20.0,对所得到的数据进一步的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的是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视网膜复位情况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视网膜复位率为95.00%,对照组的患者视网膜复位率为8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视力恢复情况对比

2.2 两组视力恢复情况 对比两组数据,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比例为90.00%,对照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比例为83.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采用的综合护理模式护理满意度达到98.00%,较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82.00%显著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视网膜脱落是眼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在发现视网膜脱落时需要早发现早治疗,针对不同的病情需要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当然术后的护理对患者的预后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主要从综合护理模式入手,在采用综合护理模式的过程中,视网膜脱落的患者在视网膜复位、视力恢复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分析上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护理过程中,需要及时的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出现渗血渗液、头晕头痛、眼球胀痛、眼内压升高以及眼球疼痛等,需要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和药物干预治疗,嘱咐患者要卧床休息,眼罩保持佩戴,术后早期需要减少或者是避免光照的刺激,再结合饮食均衡搭配进一步的调节[6]。

综上,视网膜脱落的患者需要及时采用综合性的护理模式进行早期护理,提高患者的预后,复位率以及视力的提升,间接地也提高了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眼科临床护理上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裂孔体位视网膜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裂孔在黄斑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后复发嵌顿再手术一例报告
腹腔镜联合胃镜引导下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间质瘤的临床应用
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三例术中测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