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设计单元教学,促进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同步发展*

2019-12-28 07:35焦世强关媛
英语学习(下半月) 2019年12期
关键词:语篇意义目标

文/焦世强 关媛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实施建议提出,教师要关注主题意义,制定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具体来说,教师要认真分析单元教学内容,梳理并概括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确定教学重点,统筹安排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拓展主题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根据以上的建议,笔者依托北师大版高中《英语》新教材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2 单元“Success”的教学内容,尝试“以主题和内容为主线、以语言为暗线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学生在理解语篇内容、探究语篇主题意义的过程中体验语言的使用,感知语言的结构,尝试运用所学语言”(程晓堂,2018)。在此过程中,实现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融合发展。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及步骤

1.分析各语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确定单元主题意义探究方向

本单元的主题语境属于《课标》提供的“人与自我”下的“认识自我,自我丰富,自我完善”。涉及的话题是“成功”。在设计时主要依据了以下几个语篇:一个听力语篇、两个独立的阅读语篇及一个为写作任务服务的短小的阅读语篇。听力语篇(Top Five Secrets of Success)具体介绍了如何成功的5 个秘诀,并相应列举了几个成功人物的例子。阅读文本一(Getting to the Top)是英国铁人三项赛奥运冠军Lesley Paterson 写的一篇英文博客,介绍了她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所经历的困难和自己的人生选择。阅读文本二(A Material World)是一篇人物报道,介绍一位功成名就的大学教授放弃普通人眼中代表成功的金钱财产和丰富的物质生活,去寻求精神世界的成功和简单幸福的经历。写作语篇文章以“Iron Hammer”为标题,介绍郎平的主要经历和成就,展示郎平作为运动员和教练员在排球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

本单元的三个语篇都围绕“成功”这个核心话题。通过对单元文本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的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意义探究主线比较清晰地显现出来,如图1 所示。

随着单元学习内容的逐步推进,学生对“成功”这一话题的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入,这就确定了单元学习目标的基础。

2.根据单元整体主题意义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课标》指出单元教学目标要以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程晓堂(2018)也指出教师要尽量围绕主题和语境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该既包括基于主题的教学目标(如:学习有关某个主题的新知识、加深对某个主题的理解),也包括语言目标(如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方面的目标)。笔者针对本单元内容,先从宏观设计了整体学习目标,然后对整体目标进行了分课时切分。

(1)制定基于主题的单元整体学习目标

主题意义探究要通过单元整体学习目标进行落实。根据图1 内容,笔者认为本单元基于主题的学习目标是引导学生加深对“成功”的理解和再认识,即“如何成功?”“什么是真正意义的成功?”等。学生在对本单元三个语篇的逐一学习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语篇所涉及的具体人物和事例,首先获取成功的秘诀(听力语篇),其次分析和归纳成功的原因(听力语篇及阅读语篇一),再分析、判断和比较成功人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阅读语篇二),最后感受成功人士对社会的贡献。这样学生对“成功”这个常见但很“高大上”的概念的认识会变得立体、具象化,并逐步加深。这就是本话题下主题意义探究的主线。

基于此,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确定如表1 所示。

表中几个单元学习的目标既体现了本单元几个分课时的学习重点,又从整体上体现了单元意义探究的渐进性。

(2)根据单元整体学习目标,分解课时目标

通过分析本单元主题意义探究的方向制定了单元整体学习目标后,要将宏观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细化为每个课时可达成的微观具体目标(见表2)。

3.分析各语篇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语言能力提升点

图1.

表1.

《课标》指出英语语言能力构成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程晓堂(2018)指出,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设计以语篇为基本学习材料,以语篇的内容和主题为中轴,辅之以聚焦语言知识学习的英语教学思路。因此,笔者在围绕单元话题和主题意义探究进行分课时教学设计时,重点分析了每个文本核心内容的语言表达特点(这也是《课标》在“实施建议”一章中所提倡的做法),以及学生在理解语言上的难点。

下面笔者以阅读语篇一为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是针对该语篇的文本分析:

该文是一篇博客,因此整体结构松散,主线不明显。作者以内心的困扰为背景,对自己做出牺牲的原因进行阐述。开篇抛出一个问题“Why do Olympic athletes push themselves to the limit?”,虽没有直接给出答案,但在文章的层层拓展中阐明了她的观点。

作者梳理自己努力的历程时,首先用一些词块叙述了她缺失的生活,如:countless,ruin a family holiday,endless search for,list is endless。然后,以一组“I would”的排比句回忆了年少的她为获得成功把自己推向极限的经历,这种天性助就了她的成功,同时以较强的语气表达了自己的观点——Call it unhealthy if you want,but that is the way I roll,no matter what it is I'm applying myself to。另外,文章用词及表达方式非常地道,尤其是在介绍她为什么将自己推向极致时,用了一系列描写,如:boil down,be born with an enormous amount of drive and determination,live my life to extremes,little extra thing,set you apart from,等等。当然,这相应地也给学生阅读带来了一些困难。

最后,作者以坚定的话锋表达了对自己所选择的体育运动的忠诚及奥运冠军之路的无悔:Can this be overdone?Absolutely.But if your dream is to...,you had better be totally committed to your sport....are willing to do...,certainly not a balanced way...,be committed to,little extra bit,strive for greatness 等,并引用另一位英国运动员的话再次表明自己的人生选择,“I'd prefer to have three or four outstanding years of winning stuff than having ten years of being average.”

如果要达成阅读语篇一的前三个学习目标:获取成功的秘诀、对成功的秘诀发表个人看法、介绍一位成功人士成功的秘诀并作出评价,学生必定需要将理解重点聚焦在以上分析出的语言上。这是教师设计学习理解类活动,即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的出发点。

4.合理设计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类学习活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标》指出,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因此,在设计本单元的分课时学习活动时,笔者力图做到:第一,重视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和内化与主题意义相关的语言,为提升思维能力打好基础;第二,设计从理解到应用、从分析到评价等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从低阶到高阶稳步发展。

比如:在听力语篇的教学中,笔者设计的学习活动见表3。

可以看出,表中的活动都围绕听力文本的核心内容而设,学生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对主题意义的探究逐步深入。其中一个重要的听力理解活动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成功人士如何成功的具体原因并分享。

阅读语篇一的具体活动如表4 所示。

表2.单元分课时目标

表3.听力语篇英语学习活动

“高中学生在语篇学习中能表现出较多的独立性和深刻性,学习活动既表现为外显的言语行为活动,也表现为内在的语言思维活动,是学生与语篇的深度对话和语篇全面重构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主题、语篇、语言知识和技能、文化知识和学习策略的统整,注意把核心素养要素内嵌于学习活动之中;应提供高阶思维参与、由理解向运用和创新等拾级而上的活动路径,实现从表层意义的理解到深层内涵的领悟”(高洪德,2018)。综上所述,这一探究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教师针对每一个语篇设计从理解到应用,从分析到评价等有层次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多种工具和手段,比如思维导图和信息结构图,通过自主的合作方式进行理解与表达。

单元整体教学的实施效果

“教师组织单元学习的效果决定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水平”(刘月霞等,2018)。对于本教学设计,笔者带领的团队首先尝试了在不同的学校,针对不同的学生层次,针对听力语篇、阅读语篇一和写作语篇均进行了两课时连贯授课,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1.围绕主题的理解和表达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学生在进行阅读语篇一的学习时,教师基于主题,引导学生初步获取文章第一段内容的基本信息,将学生充分带入情境,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铺垫了个别生词,如:Lesley,tri-athlete,push themselves to the limit,strive for greatness 等并引导学生对下文进行预测。然后,教师基于学生对作者的初步认识,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视角理解并分析作者的内心活动,学生通过推理判断,给出了以下答案:She could be angry,but she wasn't.。随后,教师基于学生对作者的内心活动的理解,引导学生阅读其余的段落,梳理驱使作者做出如此的牺牲的深层原因。从学生梳理的思维图(见图2)可以看出,学生关注到了以下语言点:sacrifice,committed to,countless,list is endless,enormous amount of drive and determination,set you apart from your competitors 等,而这些内容又恰恰是教师在授课前进行文本分析时抓取的重点语言。

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见图2)进行口头汇报是对重点语言的内化和应用。在参与角色扮演活动(Talk Show)时,学生分别从不同的人物角度(Lesley Paterson 的儿时伙伴、家人和教练)再现了作者getting to the top 的艰辛历程,整合性运用语言进行灵活地表达。这些学习活动是对重点语言的再次内化和应用。

表4.阅读语篇英语学习活动

图2.学生作品笔迹原稿

2.围绕主题的理解和表达促使学生呈现出多彩的思维活动和深刻的思考力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获取、梳理并概括作者做出如此牺牲的心路历程时,学生呈现出了不同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从图3 可以看出,该学生逻辑清晰,信息之间的层级关系表现出其很强的概括信息的能力,横向和纵向的信息延展及信息之间的关联表现了其清晰的信息组织能力。

在Talk Show 活动之后,教师基于学生对作者的全面了解,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借助文本信息,推断作者成功所具备的品质。同时,引导学生欣赏语篇的深层内涵,对作者一生的选择作出理性的个人评价和正确的价值判断。学生进行评价时使用了大量文本中的语言,如:She was determined to be…,beyond her limits,get to the top,同时根据自己的已知,对作者的人生选择进行了有逻辑、有意义的评价,如:She is quite strong.,When we need a progress,a force against our limit is one of the most useful ways.,A determined girl like her would not regret the choice of being a tri-athlete 等,提升了迁移创新的能力。

对单元整体教学的进一步思考

1.单元主题意义的探究要以语言能力的逐步提升为核心任务

英语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在对单元主题意义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离不开对核心语言的理解以及基于理解的内化、分析、判断、迁移等思维活动。那么学生到底要学习哪些重点语言呢?选择这些语言需要教师对每一个文本进行科学、详细的分析,同时,针对每一个学习文本的分析又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基础。进行了文本的分析,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与表达观点等语言实践活动中,把信息的获取、梳理与技能的发展融合在一起,才能让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当代应用语言学主张让学生接触大量的英语口语与书面语语篇,……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获得英语语言知识,根据交流情景整合性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理解语篇意义,领会语篇的深层内涵,赏析有效表达意义所借助的语言手段;使用英语语言有效地交流信息和建立人际关系。这样,方能逐渐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刘道义等,2015)。

2.以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助力教师实施英语学习活动观

图3.

《课标》指出,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习者学习和尝试运用语言理解与表达意义,发展多元思维,培养文化意识,形成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在设计学习活动时,教师要善于设计具有缜密逻辑的问题链。例如,在本单元阅 读文本一的阅读课堂实践中,学生活动主要是以教师设计的四个主要的问题为引领,这些问题链逐层引导学生感知并进入情境,随后利用多种工具和手段整理、内化和应用语言,结合已知和新知,再现作者getting to the top 的艰辛历程并作出自己的评价。整个阅读学习的过程在问题链下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将语言、思维和文化相融合,促进了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

猜你喜欢
语篇意义目标
一件有意义的事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诗里有你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