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时代教育观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19-12-30 01:52张晓明
创新 2019年6期
关键词:全人教育时代新人终身教育

[摘 要] 新时代教育观的第一要义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基本要求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本方法是统筹贯通。新时代是具有时代内涵的新时代,需要具有与之匹配的社会主义新人。与新时代相适应的人具有特定内涵,满足时代要求的时代新人需要立足现实辩证看待。造就时代新人需要全面协调可持续教育观,需要师生彼此成就、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需要教师自我成长、学生自我成长成才,需要以教师的自我成长助力学生的自我成长。

[关键词] 时代新人;全人教育;和谐教育;终身教育;贯通教育

[中图分类号] D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19)06-0093-07

[收稿日期] 2019-08-09

[基金项目] 四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2015年度委托項目“西华师范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查研究”(CSZ15005)、南充市社会科学规划2018年度重点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精神追求研究”(NC2018A003)

[作者简介] 张晓明,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教务处副处长,博士,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四川南充,63700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进入了教育新时代,形成了新时代教育观,这个新时代教育观的第一要义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基本要求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本方法是统筹贯通。新时代教育观,就是对办什么样的教育、如何办教育、为谁办教育的探索与回答,就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探索与回答。新时代教育观具有时代性、民族性、人民性、发展性、全面性和协调性。我们就是要通过把时代性与民族性、继承性与发展性、全面性与协调性、主导性与包容性有机统一的新时代教育塑造具有全球胜任力与民族复兴担当力的时代新人,塑造具有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相统一的时代新人,塑造具有继承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时代新人,塑造具有主导性与包容性相统一的时代新人,塑造具有为人导向与人为努力相统一的时代新人,只有这样的时代新人才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个大局中担当重任。培养这样的人,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彼此成就,需要教育者自我革命带动学生的自我革命,只有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统一起来,才能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

一、正确识变: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时代内涵

(一)新时代是具有时代内涵的新时代

党的十九大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具体而言,对内,在国家层面就是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人民层面就是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团结奋斗、持续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在民族层面就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对外,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造福世界人民的时代。这个集内在整体性与外在整体性于一体的新时代,需要与之相匹配的人才来担当。

(二)新时代需要具有与之匹配的社会主义新人

能够担当时代使命的时代新人从应然角度来讲,对内,在层次上,既要具有家国情怀、又要有民族情怀,还要有人民情怀;在纵向上,既要不忘本来,又要立足现实,还要面向未来;在横向上,既要重点,又要全面,还要协调。对外,既要具有厚重的中国情怀,又要具备宽广的世界眼光;既是中国公民,又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员,也是世界公民,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员,也就是说时代重任需要具有时代思维的人来承担。这个时代思维就是开放包容、统筹兼顾、主导整合、和谐共生,体现在文化自信上,就是既要具有主体性,又要具有公共性,既要有我,又要超我,也就是要守正创新,汇通中外、兼容并包。只有这样的时代新人才能担当这样的时代大任。

(三)与新时代相适应的人具有特定内涵

时代新人是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存在条件下的新人,是现代化与后现代化双重叠加背景下的时代新人,是和平发展时代背景下的时代新人,是面向未来社会共同体公共进步背景下的时代新人,是从主体性走向主体间性时代背景下的时代新人,因此,时代新人需要具有弹性与韧性、主导包容性、贯通性、结合性和兼顾性,要能贯通古今、汇通中外,具有整合能力,具有兼容并包、守正创新、综合创新能力,也就是说要具有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因此,时代新人本质规定性就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方法基础上以人自由全面发展为中心,就是为人导向与人为努力的统一,就是大势所趋基础上的人心所向,是多样性基础上的内在结合与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时代追求来自自身的内在诉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自身诉求具有内圣外王的必然逻辑,也就是通过用先进的理论武装时代新人,让时代新人通过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达到安身立命,通过安身立命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新时代需要的时代新人只有具有这样的由内到外的逻辑认识,能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身的关系,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与社会和谐相处、与自身和谐相处,才能以辩证态度和科学思维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四)满足时代要求的时代新人需要立足现实辩证看待

时代新人不是既定的,而是生成的,是在面对历史虚无主义、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西方中心主义、民粹主义、精致利己主义、你死我活零和思维等思潮并存的现实中自觉自主生成的,在这种氛围中自在生成新人或许带有一定中西不平衡、城乡不平衡、区域不平衡、主体不平衡,以及与我国承担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还不充分相称,这些不平衡与不充分实然状态与我们应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时代新人还存在差距。时代新人应有状态与实然有差距是正常的,毕竟理想不等于现实,但这并不代表理想与现实没有相通性。理想与现实不相同,但可以相通,这个相通就是要让现实不断趋近理想,要让理想与现实相通,就要找到理想与现实产生差距的原因。这个原因既有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同时并存的时代原因,也有过去封闭排外的历史原因,还有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与后现代化并存、资本主义因素与社会主义因素同在的现实原因;既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原因,也有没有与时俱进进行自我反思的自身原因,也就是我们要从历史与现实、客观与主观、社会与个人来分析造成差距原因,从而缩小差距,达到理想与现实相通的预期。

二、积极应变:以新时代教育观造就时代新人

造就时代新人需要全面协调可持续教育观,通过全面教育、和谐教育、终身教育的新育人理念造就适应时代要求的时代新人。时代需要的是全人教育培养的时代新人,所谓的全人教育,就是全面教育,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也就是要培养有道德情操、道德信仰、道德坚守、道德操守的人,就是既要讲私德,也要讲公德,不仅要讲道德,而且要行道德,也就是要做到知行合一,就是要培养具有智识、智慧的人。这个智慧就是对知识的活学活用,就是对知识的内化与外化,就是经过反思后的真知,就是要培养具有健全体质的人。这个体育,不仅包括体方面的身体健康,还包括培养学生在规则范围内去赢,去体面而有尊严地去输,也就是要具有规则意识、竞争和进取意识、拼搏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公正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具有审美意识的人,也就是能够具有美的眼光、美的境界、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与素养,培养具有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及劳动习惯的人,只有具有德、智、體、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能担当时代大任。所谓的协调教育,就是在全面教育的基础上,德、智、体、美、劳之间要齐头并进,协调发展,不能有短板,不能有掉队的,而是要按照育人内在规律和谐共进,就是要处理好人与才的关系,不能重才不重视人。所谓终身教育,就是可持续学习、可持续教育,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就是随时随地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真实全面把握现实、把握世界,从而改造现实,改造世界。

三、主动求变:以师生彼此成就造就时代新人

(一)造就时代新人需要师生彼此成就

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教师成长成全,成人就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他们具有健康的体魄、宽广的胸怀、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从容做人,做正直、有担当的人。成才,就是培养学生掌握专门甚至精深的科学知识,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师作为学生成长成才路上的引路人和指路人,自身的成长、自我完善、自我革命非常关键,因为优秀是靠优秀带动的、卓越是靠卓越成就的。教师观念更新、思想解放、知识扩充、能力提升、素养养成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素养的前提。要想学生成长成才,先要教师成人成才,因此,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受教育者也存在一个学以成人、做以成人、精神成人、立德树人的问题,只有教师立德树己、学以成己、做以成己、精神成己,才能立自己德成学生的德、立自己人成学生的人,也就是先是为己之学,才是为人之学。学生成人、不仅需要借助教师,更需要自力更生、自我图强、自我发力,因此,学生成人是一个外力和内力相互结合的过程,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传承和创新的过程,是一个立人与立己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彼此成就的过程,是教学相长过程,需要我们把握这个过程的关键点和重要环节。

(二)师生彼此成就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1],就是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就是学生是学校中心,学校要围绕学生成长成才谋划布局,学校要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就是要形成科研育人、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协同育人、服务育人、组织育人的立体格局,要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命运共同体。为了一切学生,就是不能仅为了一部分学生,要实现优质教育的公平公正,就是要坚持以所有的学生为本,一个也不能少,也就是要全覆盖,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都有平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都有获得感、幸福感。为了学生的一切,就是要培养完整人,要看到学生不仅是一个经济人、政治人、文化人、社会人,而且是一个生态人,也就是要把学生看成一个全面人。要全面发展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要满足学生全面合理的需求,就是要坚持以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为中心,把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也就是要满足学生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的需要。德、智、体、美、劳不仅是知识,更是能力,还是素养。因此,我们要以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知识能力、素养为中心,不仅在知识上、能力上、素养上全覆盖德、智、体、美、劳,而且要实现知识之间的协调、能力之间的协调、素养之间的协调,还要实现知识能力素养之间的协调,也就是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和要求,只有这样才是真正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不是一味迎合学生,不是无原则迁就学生,而是遵循学生自身成长成才内在规律,把尊重学生成长规律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学生成长成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真善美的人。所谓的真,就是真实、真诚、真情;所谓的善,就是善良、善心、善行;所谓的美,就是形象美、心灵美,就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3],就是要培养一个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

(三)师生彼此成就需要教师自我成长

教师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和指引者,是彼此成就、教学相长的关系。现在的学生和过去的学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学生大多见多识广、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过去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现在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源源不断的水源。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学生在网上就能获取很多知识,因此,学生需要教师提供的不是一般网上的知识,不是书本上可以查到的知识,而是知识背后的知识,是边际性知识、结构性知识、平台性知识,不是死知识,而是活知识;不是孤立知识,而是联系知识;不是静态的知识,而是动态的知识。也就是说,学生需要的是辩证的知识。学生不仅需要知识,而且需要能力。这个能力不仅是应试能力,而且是素质能力;不仅是学会能力,而且是会学能力;不仅是学好能力,而且是好学能力;不仅是认识能力,而且是实践能力;不仅需要能力,而且需要素养。这个素养不仅包括学科素养、教育素养,还包括社会素养。要满足学生对知识、能力、素养的诉求,教师就必须转变观念,就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素养。教师不仅要具有这些知识、能力和素养,还要把这些知识、能力和素养传授给学生。因此,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仅是对学生而言,也是对教师而言。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不是没有针对性的口号,而是针对学生成长成才而言的,关乎人才培养的质量。现在的教师面临着双重角色,既是教师,又是学生;既要教学生,又要教自己。因此,教师自我成长、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革命没有终点,只有地点,没有过去时,只有进行时,永远在路上。教师的自我成长就是要转变教学观念,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以学科为本向育人为本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就是从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转变、从灌输课堂向对话课堂转变、从封闭课堂向开放课堂转变、从重知轻行向知行合一转变、从重学轻思向学思结合转变、从重理轻文向文理兼容转变、从重研轻教向研教融合转变、从重教轻学向教助于学转变、从重共性轻个性向因材施教转变、从终结评价向发展评价转变,从而在结合互动中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四)师生彼此成就关键在于学生自我成长成才

我们知道,虽然外因很重要,但是关键在于内因。学生自我需要、自我追求是自己成长成才的关键。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主导是建立在学生主体基础上的。师傅引进门,关键在个人,老师是引导,老师不能代替学生成长,因此,学生要有主动性、自觉性、主体性。只有学生想学,教师指导才能发挥作用,也就是说学生成长需要借助教师,教师帮学生,至少需要学生把手伸出来,因此,学生的自我激励、自我追求、自我施压、自我需求很重要。学生要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只有学生在学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产生了困惑,才能发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学生要有学的欲望、学的志气、学的冲动、学的需求,并且在产生问题后主动找老师解惑。只有直面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才能成长、成才。成长、成才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在实践中成长、成才,需要在实践中去历练,因此,学生要敢于到实踐中去经受锻炼。在实践中成长、成才不是在温室里成长,而是在风雨中成长,风风雨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学生成长成才过程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过程,是接受考验、迎接挑战、化解风险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客观看待自己、世界和自然,也就是需要自己败而不馁、胜而不骄,做到心平气和、从从容容,做到有韧性、有弹性、有定力,做到刚柔并济、游刃有余;知晓任何事情坏到极致就是反弹的机会,要在方向正确下保持定力、坚持到底。因此,学生自我成长、成才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以人为本的过程,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过程,是一个遇水架桥、逢山开路、奋发有为、不断进步的过程。学生知识结构要靠自己主动学习来构建,学生的技能和能力只能靠自己亲身实践获得,学生素养体系需要靠自己去体会和感悟来获得,也就是经由自己努力方能拥有。

(五)师生彼此成就需要以教师自我成长助力学生自我成长

教师的教关系到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关系到学生成长成才。师生是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因此,要想学生成长成才,教师必须成长进步,教师要不断成长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和有仁爱之心”[4]的“四有”老师,学生要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以“四有”老师成就“四有”学生。做学生要有做学生的样子,大学生就要有大学生的样子,大学教师就要有大学教师的样子;大学生要有大学生的感觉,大学教师要有大学教师的感觉,就是要成为“大先生”[5]。也就是说,大要有大的样子,就是要有大格局、大胸怀、大气魄、大情怀、大追求、大责任、大担当,要有使命感、责任感,要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造就具有使命感、时代感、责任感的大学生。教师要有使命感、责任感、时代感,对于教师来说,要让学生有大情怀、大格局、大气魄,教师必须自身具有这样的素质和能力。上好课是教师最大的师德,要上好课,教师就要看教材、写教案,就要走进学生、研究学生,就要自我学习。一个大学只有教师想上课、学生想上课,学生全面发展、诗意栖居,教师从容治学、优雅从教,这个学校的校风、学风、教风才会蔚然成风。一个学校的精神长相、一个教师的精神长相、一个学生的精神长相,就是要有读书气氛、书香气质。因此,学校、教师、学生是互相影响、相互作用、彼此成就的。要以教师成长带动学生成才,要以学生成长成才带动整个学校的发展。今天学生以学校教师为荣,明天学校教师以学生为荣,学生成长是教师最大的学术成就,学生成长成才是学校最大内涵发展。教师最大的学术成就不仅仅是自己的学术成果,而是自己培养了多少健康成长、对社会有益的学生。学校发展,不是看有多少大楼和大师,而是看毕业的学生对社会贡献度有多大。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既是教师提高教学热情、愿意在本科教学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又是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愿意下功夫去探索新知。

(六)师生彼此成就就是师生相互激励和激发潜能的过程

教师和学生的能力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如何激活、激发、激励已有的师生潜能,是卓越教育教学的内在要求。师生相互激活、激发和激励隐性能力的过程,就是相互在教与学上较劲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要从教师身上学到真本事,就需要不断思考和提问,让老师施展真本事,不仅要逼出老师的真本事,而且要迫使老师增长真本事。真本事不是一劳永逸,而是不断生成和不断更新的,就是自己与老师共同成长的过程。因此,师生之间的关系不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而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教学不仅要讲主体性,更要讲主体间性,也就是师生之间的主体间性,不仅要讲师生之间的“主体间性”[6],而且要把师生作为一个教书育人命运共同体共同面对自然与社会,形成共同体的共同性;也就是要共同面对一些事情,并且从更广大的范围内考虑问题,要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也就是要有大格局、大眼光、大视野、大胸怀,就是要有更大的抱负、更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个使命感、责任感使自己逼自己成长成才和师生共同成长成为一个自觉的过程,也就是说不是被动地成长、成才,而是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召唤需要,要把成长中阵痛和付出与努力变为一种自觉行为。师生相互逼自己成长不要看成一个苦差事,就像我们常说的刻苦学习,其实这是外人、旁观者的看法,对于当事者而言,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不会觉得苦,反而乐在其中。因此,师生彼此成就是一个有阵痛、有不自在存在的问题,如何把这种阵痛、不自在变成一个心甘情愿的过程,就需要师生互相承认与认同,共同具有远大愿景和理想。师生成就其实是一个痛并快乐的事情,师生彼此成就是对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深化。师生彼此成就不是以哪一个为中心,而是教与学过程中的交互,是教师与学生相互扶持、不断前行、不断生长的过程。

四、结语

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谁来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一个环环相扣、彼此关联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把握、统揽全局,需要顶天立地、凝心聚力、持续发力、实事求是、以人为本,需要古今贯通、中西汇通、文理兼容,需要借力与助力,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需要重点突破、带动全局、点面结合、融会贯通。在人才培养上,我们要把握好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个灵魂,把握好规划、规律、规范这三个规,把握好教师、教材、教法这三个教,把握好学风、学生这两个学。我们需要有灵魂的教育,培养有灵魂的卓越人才,帮助学生实现全面、自由、和谐发展,让每一个人都能成就最好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理想和理想的人才培养,才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能力,从而为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赵炬明,高筱卉.关于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17(8).

[2]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0.

[3] 费孝通.文化自觉 和而不同——在“二十一世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国际人类学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J].民俗研究,2000(3).

[4] 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

[5] 石中英.教师如何成为“大先生”[J].安徽教育研究,2018(1).

[6] 韩雪青.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当代中华文明——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郭湛教授[J].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8(2).

[责任编辑:丁浩芮]

Nurturing People Who Can Undertake National Rejuvenation with Education

Concept in the New Era

Zhang Xiaoming

Abstract:The priority of education concept in the new era is to make people satisfy with the education, with student-centered development as the core, all-around, balance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oral, intellectual, physical, aesthetics and labor education as the basic requirement, and coordination as the basic way. The new era has its own connotation. Thus, nurturing people in the new era needs an all-around, balanced and sustainable education concept, needs student-centered development, needs teacher development and needs teacher development to help student development.

Key words:People in the New Era; Holistic Education; Harmonious Education; Life-long Education; Well-versed Education

猜你喜欢
全人教育时代新人终身教育
关于高校教师对终身教育认可度的研究报告
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的特点、偏差与改进
时代新人的成长环境
高等教育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如何让十九大精神浸润学子心平
立德树人与初中地理课堂的亲密接触
全人教育理念下医科高校学业困难学生管理探析
全人教育视野下的班级教育小组改革初探
高等艺术院校网球教学中塑造“全人”的探讨
教育戏剧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