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夏大豆绿色高效种植模式研究

2019-12-30 09:44高凤菊贺洪军田艺心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23期
关键词:种植模式推广应用供给侧改革

高凤菊 贺洪军 田艺心

摘要 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国产大豆产业绿色、健康、快速的发展,对黄淮海地区优质夏大豆绿色高效种植模式进行了调研,在项目实施过程、主要关键技术、实施效果评价、推广应用前景及建议方面形成調研报告,以期为现代大豆产业模式推广应用提供技术示范和理论指导。

关键词 大豆;种植模式;供给侧改革;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 S 565.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23-0021-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23.008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Green and Efficient Planting Mode of High quality Summer Soybean

GAO Feng ju, HE Hong jun, TIAN Yi xin

(Dezho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Dezhou, Shandong 253015)

Abstract The green and efficient planting mode of high quality summer soybean in Huang Huai Hai region was investigated, aiming to further promoting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and the green,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soybean industry.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project, the key technology, the evaluation of implementation effect, the prospects and suggestions of application were studied, so as to provide technical demonstration and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oybean modern.

Key words Soybean;Planting mode;Supply side reform;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2018年禹城市5万亩优质夏大豆丰收,10月3日受山东省农业厅委托,禹城市委、市政府邀请国内外知名大豆专家对夏大豆进行了实地验收,验收结果表明夏大豆产量均在4 050 kg/hm2以上,并且创造了产量4 624.05 kg/hm2的高产纪录。专家一致认为,禹城市5万亩夏大豆普遍长势良好,其绿色高效种植模式真正实现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进而促进了全市大豆产业的振兴,这不仅为德州市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发展动能,也为山东省耕地玉米-大豆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提供了可借鉴、复制的经验。

鉴于此,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相关人员成立技术小组,对该种植模式进行了全程栽培技术指导,并就大豆产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相关调研,以期为现代大豆产业模式推广应用提供技术示范和理论指导。

1 项目实施过程

1.1 积极对接交流、成立技术小组

在响应国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形势的需要下,按照农业部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工作部署要求,2018年5月禹城市相关农业部门率先承担山东省玉米-大豆轮作休耕试点项目5万亩,集成推广玉米-大豆轮作种植模式,并与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签订优质大豆生产基地技术服务协议,由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对禹城市生产基地5万亩大豆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1]。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专门成立禹城大豆产业技术服务小组,先后多次到禹城市大豆产业基地进行实地考察,通过专业咨询、技术培训、专题讲座、田间指导、现场观摩、微信平台、电话交流等多种形式,与禹城市农业局、种植乡镇主要负责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及部分豆农进行沟通交流,以解决大豆种植管理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难题,全力配合该项目的有序开展。

1.2 精选适宜品种,精准技术指导

品种选择是项目实施的基础,是实现农民增收的关键。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技人员根据多年的大豆育种栽培研究经验,在多次组织相关专家论证的基础上,优选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大豆新品种“齐黄34”。该大豆品种当地生态环境适应性好、抗逆性强,且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都较高,符合禹城市及周边大豆加工企业对大豆高蛋白的要求。在夏大豆的播种、出苗、开花、结荚、鼓粒、收获等关键生长时期,从选用优质品种、提高播种质量、科学调控肥水、绿色防控病虫、适时开展收获等关键环节入手,提前制定可操作性强、简便易行的关键栽培技术要点,加强田间管理。利用田间指导、现场观摩、技术培训、微信互动、电话交流、印发明白纸等多种形式,与相关种植人员及时沟通解决大豆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确保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和豆农能准确及时地掌握大豆各个生长关键时期的管理技术,保证各项关键技术精准实施。

1.3 全程跟踪服务,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2018年6月25日,禹城市平均降雨量在100 mm左右,苗期大豆田间积水严重,技术人员及时与豆农通过电话和微信沟通,并到田间指导,通过有效挖沟建渠,迅速排除田间积水,保证苗期生长;7月下旬,技术人员根据多种工作经验,配制有效的防治药剂配方,采取直升飞机飞防的统防统治方法,有效预防了点峰缘蝽的发生,规避了大豆减产风险;8月14日,由于大风暴雨天气,造成了部分大豆倒伏,技术人员连夜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及时发放到豆农手中,有效减轻大豆损失。

2 主要技术关键

2.1 选择优良品种

选择适宜夏播,优质、适应性强、抗逆性强、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适宜机械化收获,大面积推广风险小,并且是大豆蛋白加工企业急需的大豆品种,如齐黄34、冀豆12、菏豆12等。

2.2 适墒精量播种

播种是夏大豆生产最为关键的技术环节,是实现高产的基础。首先种子要用30%多福克悬浮种衣剂1:50包衣或拌种;小麦收割后,及时灭茬,适墒播种,适播期6月10~20日;采用精量点播机,播深3~5 cm,行距50 cm,株距10 cm,播量52.5~60.0 kg/hm2;种肥同播,一般不镇压。根据土壤肥力不同,配方施肥,不施或适当少施氮肥;播后立即喷施除草剂,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金都尔)900~1 275 mL/hm2,或33%二甲戊灵乳油2 250~3 000 mL/hm2,对水600~750 kg/hm2,要喷匀喷实。

2.3 加强田间管理

2.3.1 苗期。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在第1片复叶展开后间苗,第2片复叶展开后定苗,保证留苗15.0万株/hm2;在大豆2~3片复叶期,喷施10%精喹禾灵乳油和25%氟磺胺草醚水剂防除苗期杂草;用48%毒死蜱乳油500 g拌成毒饵或3%辛硫磷颗粒剂撒施,防治地老虎、蛴螬、金针虫、蝼蛄等地下害虫;用甲维盐、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等复配制剂,防治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等;用吡虫啉、啶虫咪、高效氯氰菊酯防治蚜虫;用四聚乙醛撒施或喷雾防治蜗牛。结合防病治虫,可同时喷施生根壮苗的叶面肥。苗期一般不必浇水,如遇雨田间出现大量积水时,要及时疏通沟渠,排出田间积水。

2.3.2 开花期。

主要做到五防,即防徒长、防早衰、防干旱、防病虫、防倒伏。长势过旺、行间郁闭的大豆,在初花期或盛花期可叶面喷施豆亿金和胺鲜酯;土壤肥力较差或播种时没有施肥的,初花期结合中耕,追施尿素或复合肥75~90 kg/hm2,同时叶面喷施0.4%磷酸二氢钾、0.4%硼肥、01%的钼肥600~750 kg/hm2,促进开花结荚;中午叶片出现萎蔫时,需及时小水浇灌,但遇暴雨或连续阴雨造成田间积水,要排水防涝;害虫要早防早治,并严格控制用药量与浓度,特别是要预防点蜂缘蝽的发生,可用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毒死蜱喷雾防治,隔7~10 d喷1次,连续喷2~3次;用阿维菌素乳油、哒螨灵、灭螨净防治红蜘蛛,同时注意防治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卷叶螟、造桥虫、蚜虫等害虫的危害。

2.3.3 结荚鼓粒期。

鼓粒前期如遇连续干旱,要小水灌溉,遇雨及时排除田间积水;要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和01%钼酸铵溶液600~750 kg/hm2,防止大豆出现早衰。如有脱肥现象,及时喷施0.2%尿素600~750 kg/hm2,可与防病虫药剂一起喷施;同时要注意防治食心虫、豆荚螟、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卷叶螟、蚜虫、豆杆黑潜蝇、飞虱等害虫,保证大豆的叶面积,并延长叶片功能期。

2.4 适时机械收获

一般完熟期收获,易脱粒,品质好,产量高,耐贮性强。此时,叶片全部脱落,荚皮变色,籽粒饱满,色泽纯正,植株摇动时有响声,可选择适宜的大豆专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收获。机收时应避开露水,清除杂草,防止籽粒粘附泥土,影响外观品质;一定要割茬低,不留底荚,田间收割损失率小于3%,破碎率小于5%,泥花脸小于5%。条件允许时,适当推迟3~5 d,籽粒含水量降至13%左右,可直接入库贮存。

3 实施效果评价

3.1 专家评价意见

专家一致认为,禹城市5万亩夏大豆普遍长势良好,产量均在4 050 kg/hm2以上,并且创造了4 624.05 kg/hm2的高产纪录,实现了大面积丰收。

3.2 经济及生态效益分析

2018年,禹城5万亩优质夏大豆,平均产量3 750 kg/hm2,按单价2.0元/斤计算,毛收入15 000元/hm2,扣除种子、播种、肥料、农药、浇水、收获等费用4 500元/hm2,纯收入10 500元/hm2左右,比種植玉米节本增效2 100元/hm2,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减少了肥料用量,改善了土壤环境,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大豆主要产区集中于东北三省、黄淮海平原和南方产区,特别是黄淮海地区,是我国高蛋白大豆的优势产区。目前山东省种植大豆面积13.33万hm2,计划到2020年增加到33.33万hm2。德州市现有耕地面积64.00万hm2以上,其中玉米种植面积750多万亩以上,如有6.67万hm2(13%)种植大豆,可增加大豆约25万t,增收约0.35亿元,能满足德州大豆加工企业需要量的十分之一[2]。目前大豆种植已经实现了精播简化栽培,并且种管收全程机械化,管理简单,又可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质量,并有利于提高下茬作物的冬小麦产量,减少肥料使用,符合国家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的政策要求,可促进当地种植业结构调整。

4 推广应用前景

4.1 生态条件适宜

德州市光照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2 592 h,气温12.9 ℃。降水量547.5 mm,其中夏季(6—8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7.7%。无霜期长达208 d。农业生态条件优越,土壤肥沃,光温水土和无霜期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大豆的生长,是全国高蛋白夏大豆优势产区。

4.2 政策要求

2000—2015年,由于进口大豆的冲击,我国大豆生产不断萎缩,自给能力逐年降低,年生产量只占总需求量的10%左右,进口依赖度超过85%。常年种植面积由933.33万hm2下降到600万hm2左右。2016年,中央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计划到2020年调减籽粒玉米333.33万hm2,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增加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2019年计划增加大豆种植面积66.67万hm2。山东省计划到2020年,调减籽粒玉米面积33.33万hm2,重点是发展豆类作物,2019年山东省增加大豆种植面积3.33万hm2[3-4]。

4.3 产业发展需求

2012年以来,我国食品工业大豆原料用量(直接食用,不含进口转基因大豆)在1 000万t以上,并且逐年增加,近90%的国产大豆用于食用加工[5]。2018年,山东省年产大豆50多万t,不足大豆蛋白加工需求的15%,不到大豆总加工需求量的5%。德州作为全国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集散地和现货交易中心,年交易大豆约300万t。大豆加工是德州的优势产业,规模以上企业10余家,年需求量200万t以上,年产各类大豆蛋白40多万t,占全国的50%左右。当地企业需求的大豆主要来自东北三省,与黄淮海生产的大豆相比,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随着人民对健康膳食要求的提高,作为优质蛋白质来源的大豆制品,市场需求在不断扩大。

4.4 农民种植意愿变化

多年来,当地农民有夏播种植玉米的习惯,2016年国家取消临储收购政策后,价格大幅下滑,种植效益下降,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和流转土地的积极性。由于大豆的收益高于玉米,因此,自2018年始,很多农民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自愿选择种植大豆[6]。2017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增加46.67万hm2,山东省增加近1.33万hm2,禹城市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自发种植大豆近333.33 hm2;2018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增加66.67万hm2,山东省增加大豆面积近6.67万hm2。种植大豆纯收入可达10 500元/hm2,比玉米增加2 100元/hm2,这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的种植积极性。

5 推广应用建议

5.1 农机农艺融合

2018年的大豆种植过程中,虽然实现了种管收全程机械化,但在播种、收获环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7]。一是大豆专用播种、收获机械少,没有实现精量播种、适时收获。二是机手培训不到位,运行速度快、操作不规范,出现缺苗断垄现象,影响了出苗质量;而收获时泥花脸、破碎率、田间损失率均较高,降低了产量。因此,要加大大豆播种、收获专用机械的投入,强化机手培训,提升农机农艺融合力度,真正实现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

5.2 良种良法配套

筛选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大豆品种是高产的基础,而精播简化栽培技术是挖掘实现增产的关键。农民是实现良种良法配套的主体,由于良种良法不配套,良种不能充分实现增产增收作用,因此要加大宣传和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科学种豆水平,把大豆关键时期的栽培技术精准落实到田间管理中[8-9]。同时要解决好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细化县乡村三级推广网络,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科技服务人员能及时迅速到达田间地头,解决豆农的管理需求,为实现大豆丰产丰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5.3 节本增效并重

节本就是增效,要尽量降低大豆生长期间的人工投入和管理成本。种植生产成本包括种子、肥料、播种、农药、浇水、收获等,尤其是肥料和农药,如果选择不当,会直接增加生产成本,严重的还会造成减产。因此,要从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入手,严格执行栽培技术要点,并贯彻到位。有条件的地区,在用好惠农政策的基础上,规范农资市场,打击假冒伪劣,并最大限度地让利农民。要节本和增效并重,在优化、降低种植成本的同时,提高豆农的种植收入。

5.4 加大政策支持

目前,山东省种植大豆没有补贴,大豆种植补贴政策缺失也是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的关键因素,更直接影响到种植收益。各级政府部门在积极为农民争取补贴的同时,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积极性高、成效显著的县市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一定的奖补支持;鼓励大豆加工企業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建立稳定、可靠、长久的放心优质原料基地;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继续加强技术指导服务,为豆农丰收提供技术支撑。多管齐下,真正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德州的大豆产业振兴。

参考文献

[1] 王文瑞,丁亚.禹城市发展优质大豆规模种植的做法与成效[J].中国农技推广,2019,35(4):8-9.

[2] 贺洪军,高凤菊,田艺心.玉米-大豆高效复合种植模式调研报告[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8(6):112-115.

[3] 李锦华.聚焦重点发力 做好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减法[J].农村工作通讯,2016(10):39-41.

[4] 罗其友,尤飞,杨亚东.我国种植业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与调整方向[J].种业导刊,2016(2):5-7.

[5] 言幸.我国大豆对外依存状况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商论,2019(7):108-109.

[6] 高凤菊,徐宪斌,田艺心.德州市夏秋作物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2):229-232.

[7] 冯丽娟.大豆优质高效机械化种植生产技术[J].现代化农业,2019(5):9-11.

[8] 刘西超.淮北地区夏大豆减量精播高产栽培技术[J].山西农经,2018(5):75,85.

[9] 庞洪军.德州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践与启示[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5(6):28-30.

[10] 苏荣存,金桂芳.德州市新型农业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J].德州学院学报,2016,32(2):5-7,42.

猜你喜欢
种植模式推广应用供给侧改革
基层烟站信息化防雷系统的应用与管护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