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元素视角下农业生态园的规划与实践

2019-12-30 09:44闫伟红
安徽农业科学 2019年23期
关键词:文化元素

摘要 在现代休闲农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农业生态园要充分挖掘农业中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创造内涵丰富、特色突出的文化氛围。该研究采用具体案例分析法,以江苏徐福农业生态园为例,分析其自然山水资源区域同构、旅游依托不足的劣势,从徐福文化、茶文化和农耕文化阐述该生态园文化元素表达的内容,在生态园六大功能分区、十个功能亚区的规划建设中,重点放在景区入口、文化体验区和休闲养生区3个部分,将能体现当地文化的元素运用其中,并在园区道路交通设计中体现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特色。最终实现功能分区明确,用地布局合理,充分体现生态园区生态性、休闲性和文化性的有机融合。

关键词 文化元素;农业生态园;徐福生态园

中图分类号 TU 98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23-0139-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23.04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Agro Ecological Pa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Elements

YAN Wei hong

(College of Arts and Tourism, Lianyungang Technical College, Lianyungang,Jiangsu 222000)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leisure agriculture, the agro ecological park should put its focus upon full exploration of the boundless and colorful cultural resources in agriculture so as to create a cultural atmosphere with rich content and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adopts the specific case analysis method by taking Jiangsu Xufu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Park as an example to provide detailed analysis.It first analyzes the present disadvantages of the park due to its over reliance upon similar natural resources in the region, such as the mountain and waters, and due to its lack of substantial tourism support.The paper expounds the cultural contents expressed by the cultural elements of the ecological park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Xufu culture, tea culture and farming culture.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6 functional zones and 10 functional sub zones of the ecological park shall highlight these three major areas: the scenic spot entrance area, the cultural experience area, together with the leisure andhealthcarearea. These areas will intensively reflect the elements of local culture. In addition, the traffic routedesigns designs in the park will further display the local natur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he final effects shall include clearly defined division of functional areas and reasonable layout of the land resources so that the ecological park could fully embody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ecology, leisure and culture.

Key words Cultural elements;Agro ecological park;Xufu Ecological Park

农业生态园是以现有或开发的农业和农村资源为对象,按照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规律和构成要素,对其进行改造、配套、组装和深度开发[1],通过游客对其农产品的观赏、品尝和购买,农业活动的参与,农村设施的居住,民俗民风的体验,达到吸引消费者,创造经济效益的一种新型产业形态。农业生态园具有农业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教育、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于一体[2]。农业生态园在我国近几年蓬勃发展,大部分是以观赏自然景观为依托,以体验乡村生活和购买土特产品为补充。农业生态園中的传统项目已经向体验型和参与型项目过渡,游客更趋向于个性化、品质化、多样化的需求。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促使农业生态园项目提升文化内涵。文化在农业生态园中的应用可提升生态园的品质和核心竞争力,是其开发、转型、提升的必要手段,使现有的旅游资源实现了高附加值,拓展了农业生态园的开发空间和市场空间,为未来农业生态园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3]。

农业生态园在规划、设计、建造过程中,文化不能只作为一个主题出现,而是应该通过物质载体实现物态化与公众化,才能赋予农业生态园的灵魂,實现生态园的可持续发展。该研究以江苏徐福生态园为例,探讨文化元素视角下的农业生态园的规划与开发。

1 概况及规划定位

徐福农业生态园位于黄海之滨、连云港市北部、赣榆区金山镇境内,地处苏鲁交界,交通便捷。园区内山体、坡地、水库并存,地形丰富,海拔10~93 m。气候为北亚热带湿润类型,由于受海洋调节,较同纬度地区,夏季温度稍低,冬季温度稍高。

1.1 资源优势 徐福生态园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文化形态异彩纷呈,自然景观呈多样性特征,开展休闲度假及观光旅游具有较好的优势条件。

1.1.1 自然生态条件优越。园区内有2座山体、3座水库,自然条件优越,山体、缓坡、水库相结合,现状植被丰富。山、水、林、果、茶成为园区景观特色的基本构成要素[4]。

2座山体为怀仁山(又名宿山)及泊船山(又名龟山、石揽山),高程分别为75.3 m和92.9 m,山体余脉形成的坡地构成整个基地的主要地势形态。3个水库和与之相连的部分水系贯穿于山体之间,依托水系形成非常秀美和独特的台地型湿地景观。山体和水系形成架构风景区的绝佳自然资源,整个区域内呈现出环境清幽、空气清新的特点。

1.1.2 人文资源丰富。

园区内历史遗存丰富。金山镇是赣榆出土文物最多的镇,有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从事劳动生产的石核石器、新石器时代的石磨棒及石祖(龙山文化遗物,母系氏族过渡时期象形的人类生殖崇拜物),还有土石船锚、汉代画像石、西周筒瓦、秦汉瓦当等古文物[5]。

徐福东渡的故事中外驰名,徐福入海的历史故事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对于徐福入海的目的有“求仙说”“开发海外说”“科考说”“抗秦说”等说法。徐福所率领的数千童男童女,百工以及五谷,推动了日本迅速进入以使用金属工具、种植水稻为特征的弥生文化时期,产生了中日两国之间的地缘乃至血缘关系,实现了人民和文化的交融。徐福被日本人民尊之为神,在日本新宫市、佐贺市有徐福公园、徐福墓、徐福纪念馆等,近期还在日本神奈川县的庙善寺内发现了徐福子孙墓。

园区南侧徐福村即为方士徐福的故里,今建有徐福祠以示纪念。徐福村的发现与考证,不但推动了徐福研究的深入发展,而且促进了赣榆与日本、韩国相关地区的友好往来。悠久的历史、淳朴的民风,为发展旅游提供了重要的人文条件。

怀仁县是赣榆区的前身,自汉至金,名称犹存,城址在赣榆、莒南一代,数有变迁。怀仁山下有北周怀仁县遗址,山亦因此得名(原名宿山,北周时得名)。文豪诗人苏轼曾生活于古怀仁县城。

1.1.3 有机茶场、林地形成规模。

园区内现有针叶林、针叶阔叶混交林、果林、茶林等众多林木类型,具有良好的利用条件。有机茶场已形成一定规模,千亩茶园绿浪起伏,茶香缭绕,“茶乡”美誉名不虚传。徐福茶厂每年生产精茶12 t、粗茶100多t,该厂生产的优质绿茶已经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认证,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1.1.4 农耕文化资源丰富。

园区内农耕文化深厚,农、林、牧、渔业俱全,可结合周边的自然村落、以人工茶园为依托,借助蚕桑历史,发展民俗体验、茶叶制作、果树采摘、桑蚕养殖、垂钓等参与型生态农业和田园观光农业旅游。

1.2 资源劣势分析

1.2.1 自然山水区域同构。

整个区域及周边具有相似的地理地貌,山水特色同构。园区内水资源不够丰富,水体以水库为主,分布分散,不成系统,多为平面水体,竖向景观效果不够,水量不够丰沛,不利于景观营造和滨水活动的开展,植被资源林相结构单一,季相变化不够丰富。

1.2.2 区域旅游依托不足。周边可依托的旅游资源不足,基础设施条件及相关的旅游配套设施不足。

1.3 规划定位 徐福农业观光园自然及人文特色突出,发展访幽寻古、观光旅游及休闲度假的优势十分明显,但也存在当前区域经济不够发达等一些不利因素。因此,规划上要力图突出文化特色、地域特色、个性特色,立足于旅游与休闲度假、农业产业相结合,以一产为基础、以徐福历史文化为特色、以生态环境为吸引点,努力构建以访幽寻古、休闲度假、生态体验为主的农业生态园。其核心定位就是“休闲度假圣地、文化传播桥梁”。

2 文化元素表达的内容

2.1 徐福文化

徐福,即徐市,字君房,齐地琅琊(今江苏赣榆)人,秦著名方士。他学识渊博,在医学、天文、航海等领域有很多成就,并且他关爱百姓,深受人民的爱戴,所以在沿海一带德高望重。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第一次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登上楼船驶入大海去寻求一种能让他长生不老的仙药。徐福苦苦寻找数年未能得到。公元前184年,秦始皇再次派徐福等人带上必备的物资出海求药,仍然未果。最终徐福等人在熊野浦登陆,发现了“平原广泽”(日本九州)并长居于此,不再复返。徐福等人在九州岛将农耕知识和捕鱼、锻冶、制盐等技术传播给日本土著民族,并教给当地人民医疗等秦朝先进的文化成果,促进了日本社会发展,因此日本人民尊称徐福为“司农耕神”和“医药神”[6]。目前在和歌山县、佐贺县、广岛县、爱知县、秋田县、富士山地区都能找到徐福活动的遗迹。还有很多地方将徐福作为神来供奉,每年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祭祀活动。

2.2 茶文化

茶产业是休闲农业中最具特色的产业之一,而茶叶是农产品中文化品位最高的一种,茶文化既有茶叶的种植、培育、采摘、烤制、销售等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物质内涵,又有茶叶的品种、品尝、礼仪、民俗,以及与饮茶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等有关的精神内涵。徐福茶具有“叶片厚、滋味浓、香气高、耐冲泡”等特点,曾获江苏省第九届“陆羽杯”名优质奖,开发中可以从茶叶向茶产品加工,茶与艺术、宗教以及养生方面延伸,逐步由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次,最终形成茶之人与事、茶之器与具,茶之书与画、茶之诗与词、茶之艺与乐、茶之礼与俗、茶之所等多种形式的茶文化建设[7]。

2.3 农耕文化

农耕文化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劳作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其核心是农业生产活动,主体包括语言、风俗禁忌、生产工具、劳作环境等[8]。农耕文化是我国最广泛的一种文化形式,在中原汉族聚集区的农耕文化融合了儒教思想,有一定的汉文化特征。在当前休闲农业旅游中,农耕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传统农耕文化的类型可以分为3类,即农业物质文化、农业智能文化和农业景观文化。农业物质文化即几千年农业生活、生产活动中创造、培育及传承下来的带有历史痕迹或文化附加成分的物化品[9]。农业智能文化即农业生产与生活中经民间总结提炼而成的具有理论化、文学化、经验化、习俗化的内容。农业景观文化即农业生产形成的自然景观环境和生态环境。

3 文化元素表达的载体

3.1 园区总体构思

园区总体上以探访徐福文化、休闲度假、生态体验为核心,满足吃、住、游、购、娱的多种需求(图1)。设计中融合了龟山、怀仁水库、徐福茶厂、各色林木果实等自然景观,以及“农家乐”、民俗村、徐福文化開发基地等为一体,打造依山傍水、空气清新的生态旅游之地。

3.2 景观分区设计

根据以上基本构思,紧密结合功能定位,力求功能分区明确,用地布局合理,充分体现生态性、休闲性和文化性的有机融合。形成自然与人工融合的格局、生态与人文比肩的关系,形成具有地标概念和心理认同感的地域景观[10]。

3.2.1 徐福文化区。

徐福文化区是整个农业观光园的核心景区,该区充分挖掘金山镇的徐福文化,由徐福庙、徐福文化论坛和徐氏宗祠三大部分组成(图2)。在规划中这三大板块主要通过建筑外观和主题活动将徐福文化充分挖掘,从而形成该区域的文化特征。

(1)徐福庙。

徐福庙承袭中国古代庙宇型制,与地貌环境相结合,形成两条并行轴线。满足宗庙和现代管理的需要。西轴线串联了前广场、山门、主殿和藏经阁。形成一气呵成的起承转合、高低错落的严谨的中轴线。东轴线则串接有贵宾接待和管理办公区域,并以基地中一眼从不干涸的泉眼为主体布置,后花园为轴线终点。后花园的设计充分体现徐福寻求仙岛的梦想,在不老泉中置三岛,自然的园林风格与西轴线严谨的风格形成强烈的对比。建筑群仿汉制,风格雄浑,简洁有力,极富中国传统寺庙建筑的特色。

(2)徐福文化论坛。论坛以“纪念徐福”的主题展开,布置有徐福纪念广场和徐福纪念馆,用以开展一年一度的徐福祭祀活动和徐福文化研讨活动。徐福纪念广场以徐福雕像为中心,同时保留了已有70年树龄的优质茶树,将徐福茶园穿插其中,让徐福文化和茶文化紧密结合。在茶园前布置纪念广场,以充分满足人们在此进行纪念和祭祀徐福先人的集会活动,茶园使人们在广场上有了更好的瞻仰徐福雕像的距离和视角。广场南端入口设置秦代建筑风格的门阙,形成与徐福像的中轴线布局,广场的北端,设置两片弧形浮雕纪念墙分立于中轴线两侧,一侧文化墙是以先秦时徐福出海历史为主题,另一侧文化墙是以徐福生平为主题,文化墙作为引导游人到达徐福纪念馆和茶艺坊的元素,起到最佳的围合和界定作用。一舞台将两文化墙联系起来,同时设置香炉,满足祭祀或纪念典礼的需要。徐福纪念馆在徐福雕像的东侧,以徐福像为中轴对称,布置徐福纪念馆,是整个徐福文化论坛的主体,建筑以先秦的建筑风格加以现代简洁处理,以展示徐福先人的生平、历史事件、文化传播、中日文化交流等,向游人提供全面了解徐福文化的平台。

(3)徐氏宗祠。结合怀仁山的地形特点,在民俗风情街的轴线对景上布置徐氏宗祠,延续和强化观光园的徐福文化主题,使游人在风情街畅玩之际,感受观光园徐福文化的浓厚氛围。宗祠采用典型的中国古代宗祠型制,纵轴三进院落结合地形层层叠落,使之成为风情街的完美对景,并与怀仁山形成良好的呼应。

3.2.2 茶园文化区。

徐福茶园以独特的自然生长环境和有机栽培,使徐福茶具有“叶片厚、滋味浓、香气高、耐冲泡”等特点,依托徐福茶厂,通过现场采茶、炒茶和茶艺表演等活动,将茶叶等农副产品的科研、生产、旅游和教育相结合,展现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沁心茶艺坊利用原有建筑加以改造,将原有呆板的条形建筑群加上连廊、门廊等元素形成具有传统神韵的院落、街道空间。在树荫掩映中的茶坊,为游人提供清新可口的茶水,留齿余香,回味无穷。同时展现金山镇当地历史悠久的茶文化,通过扶植艺术家创作茶文化艺术作品,举办茶文化书画展、藏品展、座谈会、茶叶发展论坛、联谊晚会等弘扬中国茶文化,增进与社会各界的友谊与交流。

茶文化创作中心体现种茶、采茶、制茶、用茶,形成现代化的茶产品生产线。同时,将茶叶等农副产品的科研、生产、旅游和教育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休闲、学习场所。穿过茶艺坊茶香浓郁、茶文化氛围优良的传统街道,游人在此可通过参观展览、亲见茶叶生产全过程,全面了解茶文化的含义。同时,专业人员表演茶艺、茶道,展现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3.2.3 农耕文化区。

徐福东渡向日本传播了中国的农耕文明,观光区内特设了农耕文化这一主题区域,包括农展馆、室外农耕文化雕塑等,通过农耕活动的再现,充分展现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发展。

丰收广场位于功能区的南向道路交汇处,将现代与传统相结合,设置简洁朴素的场地设施,以废弃的各类农业生产用具,如手推车、拖拉机、谷筒等,并以之为创作原型形成的雕塑小品、植物图案点缀其间,营造浓郁的农耕文化氛围和丰收场景。

田园水车是经过整理连接的水系装置,滚滚稻浪,提醒游人正身处野趣乡村,同时作为主入口景观区可以远眺的标志性景观之一,使游客可以感受到田园乡村的优美景致。

木桩图腾是艺术家创作的图腾形象,采取反映金山镇悠久历史的图案,寄托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国运昌盛的美好愿望。

水乡磨坊用流水带动的水车推动石磨,游人可实地操作,购买五谷杂粮磨细成粉,体验乡村劳动乐趣。

在水田之中规律地设置稻草人,形成稻草人阵,以传统的元素加入现代的布置手法形成特色景观。

田园麦香和蔬菜园主要是面向城市居民,开展农耕、种菜、农作教育,通过参观展览、农地、田园、菜地等,了解农业历史、现状和发展,感受绿色产业的魅力。园内提供田地、农具、牲畜、作物等,指导游人实地操作,按季节开展不同活动,让游人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农耕生活的乐趣。

手工作坊用来现场打造、制作富有农家特色的物件、农具,兼有展示民间手工艺绝活:编织、针线丝绣等。可以按要求量身定做,也可让游人亲自操作,用双手创造自己心仪的器具,是景区指定的旅游纪念品出售场所。

3.2.4 休闲养生区。

生态园内拥有二山、二河、三水库,山水相拥,形成非常秀美和独特的台地型湿地景观,利用这里的自然条件,形成一个以康体养生、休闲娱乐和湿地体验为主要功能的特色景区。该区包括“农家乐”生态园、滨水垂钓、滨水木屋客栈、湿地观鸟区等,旨在展现自然田园风光,通过一系列活动让游客在体验历史文化的同时,感受清新自然的农家乐趣,放松心情。在养生文化的大背景下,营造养生环境,提供养生餐饮,发展养生活动。

(1)康体养生区。

观光园中规划有农家特色餐馆、家禽园、瓜果廊以及农家小院,让城市居民享受居住山林的田园生活环境。茅屋柴门,鸡鸣狗吠,半亩方田种上各种时令蔬菜瓜果,一派田园风情。夕阳晚照,林间小屋中炊烟袅袅,劳作一天的人们在这里品尝乡村土菜,唠家常,围炉促膝而谈。夏季到来,可以听到城市中已不常听到的蝉鸣之声。

(2)休闲娱乐区。休闲娱乐区主要分映山镜湖和垂钓中心两部分,主要打造亲水广场和宜于修心养性的垂钓中心。

(3)湿地文化区。以大片水面和山谷形成的洼地为优势,大力对其开发整理利用,使其成为湿地或岛景等旅游景观,对资源充分利用,将整理水面产生的土方打造为坡地景观。结合湿地景观特点,在原有农田、植被的基础上配置各种适合当地气候的旱伞草、水烛、花菖蒲和美人蕉等水生观赏植物。并通过设置各类形式的湿地景观,形成供人游憩、

娱乐的亲水性体验空间。在映山镜湖水库的北端水流合汇

口,利用其绝佳的纵览湿地的视野,布置湿地茶舍,形成面水的幽雅环境,并广植翠竹芦苇,在水面转折变化形成的湾口处设游船摆渡,沿水边芦苇丛穿梭,亲切、朴实、野趣横生。通过现状水面的整理和连接,结合地形处理形成流水花溪,利用自然的水系及湿地花草的净化功能改善水质,将观景游览与环保教育功能相结合。在坡岸的打造上,以湿地乔木群植或散植于农田与水面之间,形成湿地疏林,并在其中设置小体量、趣味型木质观察站和长廊,供游人观测和游玩(图3)。

3.3 道路交通设计

3.3.1 交通组织构思。

交通线既是联系城镇和园区的纽带,又是园区与城镇交流的空间界面[11],园区道路以通行轿车、旅游电瓶车、非机动车和人行为主,除基本的交通功能外,还具有引导游人以最佳角度观赏景物的作用,观光园应当把风景引到路边,延伸至水边。园区设计时将机动车截流于风景功能区边缘。

3.3.2 道路功能组织。园区内部道路系统,在满足各功能区基本要求和组织景观的前提下,原则上尽量利用现状路结合功能分区,主要由游览主道路、游览次路和游览支路形成[12],其中支路可分为游览步道、山林蹬道、木制栈道(图4)。

3.3.3 道路分级规划。

游览主路是园区与周边道路相衔接以及各大功能区之间相联系的主要功能干线。道路线型尽量保持与地形相随流畅。道路宽度8 m[13],材料可采用沥青路面。游览主路可以通行轿车、电瓶车和非机动车以及其他紧急车辆。

游览次路主要是功能区内部联系道路,通向或连接主要景点,路宽4~5 m,材料以混凝土和块石相结合,形成较为自然的路面。可结合不同分区或景点情况设计。该类道路以电瓶车、人行和通行非机动车为主,但可供紧急车辆通行。

游览支路可分为一般游览步道、山林蹬道和木制栈道等。是园区深入每个景点的游览线,道路设计曲折蜿蜒,随地形而变化,以步行为主。

(1)一般游览步道。主要用于坡度较小的地区,道路宽度为1.5~3 m,材料选用片石、块石、混凝土预制块、卵石、瓦片等。

(2)山林蹬道。主要用于较陡峭的山地区,道路宽度为1.2~1.8m,材料用条石、块石。

(3)木制栈道。主要用于湿地文化游赏区和山林生态游赏区,采用架空方式,提高游赏的趣味性和体现生态理念。

4 结语

该研究以徐福生态园为实践项目来探讨文化元素视角下农业观光园的规划与建设。徐福生态园通过园区入口空间气氛的营造,引出设计的重点区域——文化体验区。作为观光园中的核心景区,文化体验区在徐福文化、茶文化和农耕文化3个方面充分挖掘文化资源,结合农业生态生产、景观艺术设计,形成特色突出的文化氛围。同时为满足游客休闲度假的需求,开设休闲养生区,在满足游客高层次精神需求的同时,使身体放松、精神愉悦。徐福生态园既完成了园区生产的功能,又满足了游客对生态、文化的体验,达到度假、休闲疗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宇,姜卫兵.观光农业园区景观规划的探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0(6):297-298.

[2] 单婵,杨旺生.论休闲农业园区地域文化魅力的提升:以江苏鸿山现代农业园区为例[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4):38-42.

[3] 康杰,杨欣.文化创意视角下乡村旅游开发的策略[J].农学学报,2015,5(5):136-140.

[4] 2010年乡镇工作计划(4)[EB/OL].(2010-07-30)[2019-03-05]. http://www.reader8.cn/data/20100730/531514_4.html.

[5] 闫伟红,李冠喜.文化元素在休閑农业中的营造研究:以连云港徐福生态园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4):130-135.

[6] 王芬.游在港城[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8:18-19.

[7] 赵泽澜.农业观光园文化创意及实证研究:以南京市西岗庙山湖农业观光园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8] 黄爱莲,李月兰.特色农业旅游与民族民间文化生态景观[J].广西社会科学,2005(1):59-62.

[9] 刘志茹,况明生,王爱玲.北京农业文化与观光休闲农业开发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79-12380,12382.

[10] 张峥华.蟠龙云水旅游度假区的项目策划研究:旅游房地产的项目策划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7.

[11] 王强.景观园林工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168-172.

[12] 孔凌燕.园林规划设计[J].现代园艺,2014(11):86-87.

[13] 赵燕.生态视野下的农业产业园景观规划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猜你喜欢
文化元素
文化元素在旅游型古镇景观中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