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银器錾刻工艺的田野考察

2020-01-01 06:50杨初然谢云霞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银器蒙古族工艺

杨初然 谢云霞

(1.内蒙古艺术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2.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重庆 400000)

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蒙古高原及周边地区的一个游牧民族,也是生活在中国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金属材质工艺品的使用,在蒙古族中十分普遍,例如蒙古人游牧过程中使用的金属质马镫、鞍花、铃铛,还有平时用于装饰佩戴的金银首饰以及日常使用的生活器物:烤炉、火盆、壶和锅等。

在各类金属材质的器物中,古代的蒙古人对于金银器物十分偏爱。甚至影响到元帝国其他地区和民族对于金银器的喜爱,在中国的江南地区,多年来不断出土的蒙元时期的墓葬中展现的金银器皿,足以说明这一问题。[1](304)

在蒙元时代,金银的产量虽极少,用途却十分广泛,如作为赏赐之用、衡量物价的高低、用作货币进行买卖等。但相较金,银是更接近蒙古人日常生活的贵金属材料。因为欧亚草原东端的蒙古高原及周边地区,除去阿尔泰山地区外,金银的矿藏资源均有限,但银矿还是比金矿多一些。故而,相比金,银的价格相对较低,也较容易获取,于是,在蒙古人的日常生活中,银的使用更为普遍。

一、素胎

银器素胎,顾名思义,是银器不加雕饰的朴素的“胚胎”,是银器在进行錾刻步骤前的基本形态,錾刻则是在银器素胎上进行的。

从简易的锤揲技术到复杂的锤鍱工艺,银制器物的制作在蒙元时代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所谓“揲”即是折叠之意,锤揲即是将不同的金属部件经过捶打、结合在一起的工艺。[1](305)至宋朝时已经成熟,到了蒙元时代,该工艺发展到极致。现代保留的蒙古族银器素胎的制作基本沿袭了上述的传统技法,也加入了一些现代加工技法,如高温焊枪的运用等。笔者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蒙錾银饰品加工店的店主周君老师的实地调查,确定了以纯银虎头摆件(见图1,图1 为纯银虎头摆件。拍摄时间:2020 年2 月1日。拍摄地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蒙錾银饰品加工店。摄影:杨初然)为调查个例,将银器素胎的制作过程大致总结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是绘制手稿。绘制手稿,是指匠人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之初,确定所创作作品的基本形态表现及主题思想表达基本意向的一种方式。手稿绘制是蒙古族银器制作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它既是创作一件优秀錾刻作品的根本保障,又是錾刻艺术创作成功的重要因素。

几乎所有的蒙古族银器制作的匠人都有一定的美术功底。笔者采访的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周君老师(见图2,图2 为笔者采访周君老师。拍摄时间:2020 年2 月2 日。拍摄地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蒙錾银饰品加工店。摄影:张华珺)1986 年毕业于职业美术专业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内蒙古外贸工艺品厂工作,师承傅孟强、张建平两位师傅,培养了深厚的绘画功底,这为银器的制作与錾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方面,由于银器在制作中途是很难进行修改和调整的,如果在手稿中考虑不周,后期在制作和錾刻过程中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也很难制作出满意的作品。绘制手稿是一个可以使银器制作和錾刻事半功倍的重要过程,但这个过程并不难。绘制手稿的工具极其简单,绘制简便,一支笔一张纸足矣,对于笔的种类也并无限制与要求,铅笔、炭笔、钢笔、毛笔等均可,同时,绘制手稿也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无论时间地点信手拈来,并可以随时根据喜好与要求进行修改,相比在制作与錾刻过程中进行修改,其修改成本是很小的。

图1

图2

图3

另一方面,绘制手稿也是记录和激发创作灵感的最佳方式,艺术创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对艺术的感受与把握,把脑海中的意象直接具化为银器錾刻作品是无法实现的,能够第一时间记录并保存这种“意象”的最佳方式便是绘制手稿,直接、快速地记录想法,只要是脑海里流露的想法,就可以通过画笔迅速记录下来。此外,绘制手稿(见图3,图3 为虎头摆件的绘制手稿。拍摄时间:2020 年2 月1 日。拍摄地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蒙錾银饰品加工店。摄影:杨初然)也是一个加工再创作的过程,在绘制手稿的过程中,可以不断整理思路,让脑海里的模糊形象向逐渐清晰,让最初的“意象”不断丰满,进一步将思想具化为可以落实的操作步骤。绘画手稿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见证了银器錾刻探索的心路历程,是原始的创作动力,它不经修饰,但却最真实。

其次是选择银质材料。银是蒙古族银器的主要材料,银具有白色光泽,不易氧化,反射率可达到91%,广泛应用于首饰和装饰品。银对可见光的反射率为91%,而铂为69%,钯为57%,高反射率显示高亮度,故银的反射亮度极高。

银的硬度为2.7,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它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呈微带黄的银白色,呈柔和的、雪亮的金属光泽。银999①由于银本身的特性,质地非常软,易折,因此不适宜过于精细的工艺要求。但是蒙古族银器的錾刻却十分追求细节,錾刻工艺十分精细的,如:虎头摆件的虎纹细节等。而过于柔软、易折的银999 则无法承载这些细节的刻画。因此,在不会对银料的延展性造成过大影响的前提下,为加大其的硬度,通常会在银999中加入其他金属元素,在1000℃左右的高温中熔断为较银999 硬度略强、延展性优良的银合金板,其厚度大约为0.5CM。

这些银板比大块银料更方便于存放,并且可以即取即用,使用时用锤将银板分数次敲打拉伸,锤成厚度仅为0.7-0.8 毫米的银片。要完成这个动作,有一个很重要的工具是不可或缺的,这便是“铁砧子”。

“铁砧子”其实就是一个铁块,有四足,上表面平整,在敲打拉伸银板、银片时,通常将“铁砧子”固定在桌面上,再将银板置于“铁砧子”平整的上表面进行敲打拉伸。一方面,“铁砧子”起到隔离桌面的作用,以免在敲打拉伸的过程中,伤害桌面,另一方面,“铁砧子”硬度高且上表面平整,更利于将银板、银片拉伸的更均匀。有意思的是,“铁砧子”通常有两孔,这一特点在“铁砧子”的制作传承中被保留下来。据民间说法,是由于古时的蒙古族银匠常常穿梭于部落与部落之间,“铁砧子”虽然十分沉重,但在银器錾刻中是必不可少的器具,因此,蒙古族银匠为了方便携带沉重的“铁砧子”,便在铁砧子上打两个孔用于穿绳携带(见图4,图4为打孔的铁砧子。拍摄时间:2020 年2 月4 日。拍摄地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蒙錾银饰品加工店。摄影:杨初然)。

图4

图5

图6

再次是做素胎。做素胎是银匠将绘制的手稿转化为银器作品的第一步,也是在进行錾刻前打造基本形态的重要步骤。首先银匠需要“敲大形”(见图5,图5 为“敲大形”的步骤。拍摄时间:2020 年2 月7 日。拍摄地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蒙錾银饰品加工店。摄影:杨初然),即用锤子敲出虎头的大致形状,但是银片很薄,仅有0.7-0.8 毫米,如果一次完成,银片会因超出其拉伸极限而破损,因此在敲大形的过程中需要配合700℃的焊枪,使银片稍稍变软,再用锤子捶打拉伸银片,如此周而复始,直到敲出满意的大致形状。在此过程中不必太拘泥于细节,需要考虑银片的拉伸极限,仅需敲制出虎头的大致形状即可。

虎头为左右对称的立体浮雕,因此需要两片敲好“大形”的银片焊接完成,采用“先焊再錾”的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先进行银片的焊接完成大致轮廓,再进行细节錾刻的方法。在蒙古族银器的錾刻过程中,也有“先錾再焊”的方法,也就是先完成细节錾刻,再组合焊接。这两种方法的选择要根据银器造型的具体需求来进行。

为了使焊接接口更加平整,在焊接之前,还需要将虎头摆件的左右两片对接后用板锉(宽锉)锉平整。焊接时,将焊枪的温度调整在700-800℃之间,加入焊药②进行焊接,将虎头摆件的左右两片牢牢地自然结合在一起。

此时,焊接好的虎头摆件是形状粗略的、空心的,不宜整理其形状。为了更好地整理形状,向虎头中填充入加热熔化后的胶,待胶凝固后,虎头摆件整体便具有了一定硬度,从而更方便对其形状进行整理。完成虎头摆件的形状整理后,只需清理余胶,用锉子锉平焊药(见图6,图6 为用锉子锉焊药,拍摄时间:2020 年2 月7 日。拍摄地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蒙錾银饰品加工店。摄影:杨初然),虎头摆件的素胎便完成了。

二、錾刻

錾刻就是打制,即用模子把不同材料的金属打制成型或成形。即将不同金属材质打制成自然形状或图案,或是依靠各种加工工具在工艺品的素胎上錾刻出各种花纹和图案。[1](305)

据《元典章》记载,在蒙元时代,蒙古族银器的纹样制作工艺就十分高超,包括錾刻、模压、揞丝、错金等多种工艺技法,其中,“錾刻”是十分普遍且常用的纹样制作工艺。

錾刻工艺属于金属雕刻工艺,金属雕刻工艺本就比较复杂,铸造成形、焊铆成形、冲压成形等受条件的限制很多,加大了金属雕刻的难度,故而,金属雕刻不如泥塑、木雕、石雕等容易普及。但由于金属材料的可熔性、延展性、柔韧性、柔曲性、导热性,以及它的光泽、硬度和强度,使得金属材料具有了特殊的美感和独有的魅力。

根据錾刻的位置不同,传统的蒙古族錾刻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内錾(见图7,图7 为用錾子在银素胎上进行内錾。拍摄时间:2020 年2 月7 日。拍摄地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蒙錾银饰品加工店。摄影:杨初然),即从银器内部向外錾刻,这是为了使银器能够从内向外鼓起来,整体看上去更有体积感,花纹更加圆润。第二种是外錾,即从银器外部向内錾刻,这是蒙古族银器中最常用、最普遍的錾刻方法。虎头摆件的錾刻方法便是外錾。錾刻的工具一般有小锤和各种尺寸的錾(见图8,图8 为各种尺寸的錾子。拍摄时间:2020 年2 月1 日。拍摄地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蒙錾银饰品加工店。摄影:杨初然)。錾子卡在银器表面需要錾刻的地方,用小锤轻微锤动錾子末端,使錾子在银器表面錾成一个个小点,用一个个小点连接成线,再用一根根线条构成图案花纹。人工的錾刻不同于机器的批量生产,每一个花纹都不尽相同,饱含着匠人对作品的思考,这也是传统錾刻工艺的独特魅力。

图7

图8

一般来说,整个錾刻过程会在胶板③上完成。一方面,胶板方便固定待錾刻的银素胎,另一方面,胶板较银来说熔点较低,因此,在錾刻完成之后,方便直接化开胶板取出银器錾刻作品,而不对细腻的錾刻花纹造成损伤。

蒙古族錾刻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便是其独特的花纹与图案。蒙古族崇尚自然,个性豪迈,因此,蒙古族银器錾刻的特色花纹图案也处处体现着他们的性格与追求。蒙古族银器錾刻的花纹图案主要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自然图案。这一类图案均取自自然,包括花草、动物、自然事物等纹样,其中花草纹样有牡丹、海棠、芍药、杏、梅、丹等, 动物纹样有蝙蝠、鹿、马、羊、牛、骆驼、狮子、老虎、大象等, 自然事物纹样有山、水、火、云等。

第二类为吉祥图案。这一类图案与蒙古族特有的民族文化有关,在蒙古族文化中某些图案是有吉祥之意的,将这些寓意吉祥的图案錾刻在金银器上,以寄托着人们美好的祝愿。吉祥图案包括福、禄、寿、喜、盘肠、云纹、八结、犄纹、方胜、龙凤呈祥、佛手、宝莲、宝相花等。 另外,值得一提是的,蒙古族吉祥图案中有不少图案是与其他民族的吉祥图案经过组合、再创新得来的,特别是与汉族和藏族的吉祥图案组合创新。

其中, 蒙古族对云纹图案和八宝图案情有独钟, 在蒙古族银器的錾刻中很普遍。云纹是“鼻子”的意思, 蒙古民间有个传说:一天远处来了一头牛, 边走边闻路边的灰土, 走到蒙古包前就用鼻子印上图案, 牧民们认为是上天降下的福音, 因此便用云纹象征幸福吉祥。

“八宝”又称“八吉祥”,是佛教传说中的宝物。八宝图案包括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肠八种宝物。北京《雍和宫法物说明册》称:法螺:具有吉祥果的妙音, 表示佛音吉祥, 是好运的象征。法轮:表示佛法圆轮, 生命不息之意。宝伞:表示开闭自如, 覆盖、保护众生之意。白盖:遮覆大千世界, 净一切药, 解脱大众病痛的象征。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是圣洁的象征。宝瓶:表示祝福圆满, 且无漏洞, 有成功和名利之意。金鱼:表示结实活泼, 有解脱、避邪之意。盘肠:表示回贯一切, 是长寿和无穷尽之意。[2]

银器对蒙古族人民的生活十分重要,运用独特的錾刻工艺,在银器上錾刻的各种各样具有民族特色的图案纹样表现了蒙古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蒙古族银器的錾刻工艺凝聚着蒙古族人民的浓厚情感和民族信仰,凝结着蒙古族人民劳动的经验与智慧。蒙古族独特的民族文化造就了蒙古族银器錾刻的工艺,同时,通过蒙古族银器的錾刻工艺,我们也能感受到蒙古族独特的民族文化的魅力。

三、保护与传承

笔者认为,蒙古族银器錾刻工艺作为文化资源的特点十分突出。人们的精神需求越来越丰富多样,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势在必行,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的资料来源,是文化产业的基础,蒙古族银器錾刻工艺作为优质的民族文化资源,为发展内蒙古地区民族文化产业提供了动力。蒙古族银器錾刻工艺之所以可作为优质的民族文化资源,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是民族的独特性。“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3](63)蒙古族银器錾刻技艺作为蒙古族文化资源是在蒙古族历史发展过程中稳定形成的,胡适先生曾说:“文化,就是一种文明的生存方式。”[4](5)蒙古族银器錾刻工艺的形成与蒙古族人游牧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它展示的不仅仅是这种独特的银器錾刻工艺本身,更凝集着蒙古族先民的集体智慧。

其次是历史的承载性。“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我们看不到“古时月”,但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却始终铭刻着历史的蛛丝马迹。通过蒙古族银器传统的錾刻工艺,我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当时蒙古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文化思想,还可以通过这项传统技艺去深度理解蒙古族的历史文化。

再次是独特的艺术性。中国多民族均有使用银器的传统,也有成熟的银器制作和雕刻工艺。但蒙古族传统的银器制作和雕刻工艺主要受蒙元文化的影响,呈现出蒙古族银器独有的挺拔简洁、刚柔并济的特点,蒙古族传统银器十分注重纹饰的錾刻,受游牧文化和藏传佛教文化的影响,纹饰多样且极富民族特色,纹饰錾刻虽奢华大气,但却全无雕琢工巧之感。

今天,蒙古族银器錾刻工艺所面临的困境也是不能回避的。在文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似乎是毫无意义的。实则不然,面对现代文明和世界多文化的冲击,我们应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那么我们的文化自信从何而来?正是源自我们丰富的民族文化!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保持自我的同时吸纳外来,形成别具一格的中华文化,只有守住传统文化的根脉,在能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蒙古族银器錾刻工艺作为优质的民族文化资源,其继承和发展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有重要意义,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也有着特殊的意义。

然而,对于蒙古族银器錾刻工艺的保护仍面临着许多困境,制约着这项传统技艺的继承与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缺乏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意识。人们面对文化的消失往往是比较麻木的,因为文化消失带来的影响是意识层面的,是潜移默化的,并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实际上,保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对于维护文化生态的平衡性和全面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文化多样性的维护,不仅是文化传统的需要,也是现实的需要,文化的多样性就如同生态的多样性一样。[5](145)在世界各民族都不遗余力地保护文化独特性的大背景下,我们也应更加重视本地区珍贵文化资源的保护。

蒙古族文化是内蒙古地区民间文化的中流砥柱,蒙古族文化的保护对内蒙古地区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是文化资源生存环境恶化。随着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蒙古族与汉族的杂居,蒙古族人的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由曾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变为定居生活,许多蒙古族人从小就生活在城市,大部分传统的蒙古族银器在蒙古族人的城市生活逐渐消失,使蒙古族银器錾刻的应用范围逐渐缩小,使这项传统技艺的生存空间进步一压缩,生存能力更加脆弱。

另外,文化全球化减弱了各种文化之间的差异性,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趋同,全球的文化多样性均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再次是传承空间被压缩。另外,和很多手工艺的传承方式相同,蒙古族银器錾刻工艺的传承也是师徒相授的方式,然而,传承蒙古族银器錾刻工艺的老手工艺人收徒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是现在的年轻人对这项古老的工艺不甚了解,就更谈不上去从事这门手艺;二是蒙古族银器的錾刻工艺复杂且耗时较长,徒弟出师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蒙古族银器錾刻工艺传承的空间被不断压缩。

那么,我们对于蒙古族银器錾刻工艺应如何保护与传承?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的讲话中提到的,对于优秀的民间文化,应该倾尽一切力量使其发光发热,要努力适应时代的变迁,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辉。蒙古族银器錾刻工艺是内蒙古地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内蒙古地区优质的民族文化资源,其面临的种种困境,仅依靠个人或个别社会团体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应充分调动社会的一切力量,扩大蒙古族银器錾刻工艺在民间的影响力,加深民众对它的认识,关注它的生存发展,让蒙古族的传统手工艺能够继续传承下去。

一方面,蒙古族银器錾刻工艺的传承和保护需要政府的扶持,国家和相关职能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对工艺传承人给予补贴,同时,支持工艺传承人创业并形成品牌效应,让这些传统工艺转化为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6]

另一方面,蒙古族银器錾刻工艺的传承也是文化的传承,传承离不开年轻一辈的力量。可以通过民间教育和学院教育吸引青年手工艺人才,一是鼓励工艺传承人创办培训班,以师徒相授的方式推动文化的纵向传播,二是在高校开设蒙古族银器錾刻的专业或相关课程,并请手工艺传承人授课,使蒙古族银器錾刻工艺的传承构成一种长效机制。

最后,蒙古族银器錾刻工艺打造的蒙古族银器并非只是包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工艺品,同时还是一件文化产品,要让蒙古族银器錾刻工艺保有长足的发展空间,结合市场需求,寻求创新也十分是必要的。如结合人们的现代生活,用传统工艺打造富有现代气息的产品等。

蒙古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银器文化,而其独特的錾刻工艺让蒙古族银器具有了鲜明民族特色,使得蒙古族的银器与其他民族的银器很明晰地区分开来,这其中蕴含着蒙古族人民独特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的魅力和时代风采。”蒙古族银器錾刻工艺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对它的保护与传承是时代赋予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蒙古族银器錾刻工艺的保护与传承对于传承民族文化、提升大众的民族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注 释:

①“银999”就是纯度为99.9%的银。银及其合金纯度通常其纯度千分数表示如,800、925、990、999,纯度千分数前常常冠以“银”或“S”。

②焊药是用银和铜的合金,铜含量越高则焊药的流动性越好。但是,焊药作为粘合剂,并不是流动性越大越好,只有流动性保持适中,粘合力才能达到最大。

③胶板是一种用松香胶混合食用油、灰土以及细涂料制作而成的软胶。

猜你喜欢
银器蒙古族工艺
LNG加气站工艺危害分析
小方坯连铸无塞杆保护浇注工艺实践
俄罗斯银器有多少种装饰手法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大型船舶T型材焊接工艺试验及工艺再造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赏工艺,看杰作再现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银器一试,鸡蛋猕猴桃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