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规模化猪场主要病毒性疾病的诊断及防治

2020-01-01 03:38郝帅稳樊兆斌菏泽学院药学院山东菏泽274015
山东畜牧兽医 2020年3期
关键词:猪仔猪群病猪

郝帅稳 樊兆斌 (菏泽学院药学院 山东 菏泽 274015)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对猪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极大的促进了养猪业的发展。现在猪的养殖正朝着科学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养殖人员容易受到猪疾病的困扰,同时,猪疾病的也制约了养猪业的发展。本文在阅读文献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列举了几种病毒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希望能给业内带来帮助。

1 温和型猪瘟[1]

1.1 发病原因 根据临床症状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将猪瘟分成4个型,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最急性发病5d死亡,急性发病后绝大多数10~20d死亡,亚急性发病后可延长20d以上,慢性延至30d以上。最急性和急性猪瘟多数由H型群病毒引起,慢性猪瘟由B型病毒所引起,因此毒力的变化和抗原性的变化相关。该病发病的年龄和季节性问题,很可能与春季防疫密度有关,当时有部分小猪未防疫,以及疫苗在使用中免疫效果降低等因素,从而构成5~10月间流行的特殊条件。

1.2 流行特点 初步证明该病系由猪瘟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温和型猪瘟,该病一年四季均呈散发或地方流行,主要发生在5~10月。该病流行以架子猪(15~50kg)的发病率最高,哺育仔猪、母猪、肥猪较少发病。另一个特点是养殖大户饲养的猪未见发病。发病地区的猪,一般经过春季猪瘟预防注射。在该病流行时,未免疫的猪发病时,多表现典型的猪瘟症状和病理变化;而免疫的猪多表现为温和型猪瘟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1.3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1)该病常突发,高温稽留在40~42℃,体温升高后病猪食欲减退,随后拒食、嗜眠、鼻盘干燥、结膜潮红或贫血、大便多呈干球状、带白色黏液,个别带血。少数病例排糊状稀粪,口干喜水,甚至吞食瘀泥;病症较长的有咳嗽气喘等症状。严重病猪常因衰竭死亡,不死者亦可逐渐康复。(2)病变主要表现在全身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水肿,特别是肺门淋巴尤为明显,未见出血,少数病例有周边出血。肾脏表面色泽较浅,有些部位出现大小不一、轮廓不清的瘀血区。未经免疫的病猪,脾脏边缘梗死,淋巴结大理石样出血,喉头、胆、膀胱黏膜有小出血点,回音瓣处钮扣状溃疡。

1.4 防治措施 猪高温病除了由猪瘟病毒引起外,有些病例是由弓形体或链球菌等引起,在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猪瘟相似,须加以鉴别。温和型猪瘟主要是通过加强猪瘟防疫来控制,注意疫苗使用保管,必要时加大免疫剂量。

2 高致病性蓝耳病

2.1 发病原因 (1)饲养管理不当。许多养殖场普遍存在养殖密度过大,圈舍卫生不良,防暑降温措施不当的问题。(2)消毒措施不正确。但很多小规模养殖户,认为消毒作用不明显,并不能制定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和清理制度,在养殖场出现传染性疫病后,也不能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2]。

2.2 流行特点 高致病性蓝耳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高温高湿季节,发病率最高。该种病毒性疾病对任何品种和年龄的猪都具有致病性,患病猪和带毒猪是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2]。

2.3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1)一般情况下,当妊娠期的母猪出现流产或早产的情况,并出现产后无乳时,可以判断其为猪蓝耳病。另外,当猪群出现与感冒较为相似的症状,且耳朵出现蓝紫色或青紫色的斑点,也可判断为蓝耳病。(2)病猪的猪膀胱、心脏等部位出血性梗死和渗出性炎症。病猪的脾脏表面有梗死病灶,肾脏表面呈土黄色,且伴有出血斑点。另外,病猪肠道、心脏等部门也有出血斑点,脾脏肿大[3]。

2.4 防治措施 (1)养殖户就需要采用相应的封闭式管理模式,对其进行严格的隔离消毒管理并且要对种猪厂应采取全进全出的制度,使得产房以及保育舍都能够采取全进全出的制度。养殖人员还需要结合实际的养殖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药物预防制度,根据生猪实际情况,采用科学合理的抗菌类药物,从而使得生猪健康得到良好保障,有效提高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2)目前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常采用复方黄芪注射液、头孢类抗病毒等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如果病猪出现高热,应采用安乃近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注意不能使用大量的抗生素,可以采用三磷酸腺苷、能量合剂等相关的药剂,对病猪补充适当的能量。基于此,治疗人员还要注意适当采用抗生素药物,防止继发感染,降低死亡率。(3)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免疫是其防控的关键措施,现阶段,我国对该病已经研制出了有效的灭活疫苗。当仔猪断奶后,需要进行第一次的免疫,而且每一次的接种疫苗剂量都需要保持在2ml。如果处于病的流行区域,仔猪在第一次接种之后,隔一个月要增加一次免疫,每一次的接种疫苗剂量同样需要保证在2ml。对母猪而言,70月龄以前的母猪被称之为后备母猪,疫苗接种剂量同一个月大小的仔猪剂量相同。而对种猪而言,每6个月就需要接种一次疫苗,而每一次需要注射的疫苗剂量则应该为4ml[2]。

3 伪狂犬

3.1 发病原因 (1)仔猪免疫程序不合理,比如在出生25d左右时,猪场内的相关管理人员对猪群注射疫苗,由于这些猪仔在母源抗体中存在时间较长,如果及时进行接种,会导致猪仔的疫苗效果失败。因此,对于一些无母源抗体的猪仔在其出生6周后进行疫苗接种。如果具有母源抗体的猪仔就需要在10周以后进行疫苗接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猪仔健康的生长下去;(2)猪场在购买外来猪仔时没能及时注射伪狂犬病疫苗,使其他猪群感染伪狂犬病,从而导致一些肥猪发生伪狂犬病;(3)一些免疫母猪在繁殖期间不能保证猪仔被免疫,从而导致这些猪仔在生长期间原有的群猪母源抗体就已经消失,如果养殖人员没有对这些猪仔及时进行接种,就会导致这些猪仔在生长期间感染伪狂犬病,危害到整片猪群[4]。

3.2 流行特点 伪狂犬病毒是一种以急性脑脊髓炎、发热以及奇痒(猪除外)等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急性传染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可危害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猪是伪狂犬病的传染源和自然宿主。目前猪伪狂犬病的流行出现上升的形式,已经成为养猪业危害中严重的疫病之一。猪伪狂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冬春季、产仔旺季病毒活动尤为活跃。

3.3 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1)临床症状:新生猪以及4周内的仔猪在感染伪狂犬病毒后会出现大量死亡,尤其是1周内的仔猪是感染死亡的高发阶段,死亡率可以达到100%。仔猪在感染初期会出现明显的发热、进食不佳、情绪较为低落,并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出现呕吐、腹泻、高声尖叫,情绪逐渐失控,兴奋不安逐渐出现癫痫症状、高频率抽搐、身体麻木、不断转圈等现象。4周至4月龄的猪在患病初期表现为咳嗽、流鼻涕、呼吸急促并且不通畅、偶尔会出现腹泻和呕吐现象,严重病猪会伴随神经性症状。育肥猪的患病症状是突发性高热不退,呼吸急促困难,食欲废绝,一部分病猪会出现神经性症状,病猪的呼吸道症状能够持续25d左右。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临床表现不明显。怀孕阶段的母猪表现为难产、死胎、木乃伊胎等,其中死胎现象较为明显多见,即便是母猪能顺利生产,产下的小猪也会在3d左右死亡。伪狂犬病的另一发病特点表现为种猪不孕症。带毒母猪屡配不孕。公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后,表现出睾丸肿胀、萎缩,丧失种用能力。(2)剖检症状:猪鼻腔中出现明显的卡他性或化脓性炎症,上呼吸道内有大量泡沫样水肿液,扁桃体肿胀、咽喉发炎。肺部淤血、水肿,呈现支气管肺炎的病变。心包积液,偶见心内膜的斑块状出血。胃黏膜呈卡他性炎症,胃底黏膜出血。小肠黏膜充血、水肿,大肠黏膜呈斑点状出血。肝和脾均有散在的渐进性白色坏死灶。肾脏有针尖状出血点。有神经症状时,脑膜明显充血、出血、水肿,脑脊髓液增多,子宫内感染可发展为溶解坏死性胎盘炎[5]。

3.4 防治措施 (1)隔离病猪,淘汰无治疗价值的病猪,对病死猪、流产胎儿等进行无害化处理。用0.2%过氧乙酸对猪群、猪舍进行喷雾消毒,用20%石灰乳将猪舍地板和猪场走到进行消毒。(2)对存栏猪接种猪伪狂犬疫苗。(3)改善饲养管理,提高健康猪群的抵抗力。添加葡萄糖7kg、黄芪多糖0.5kg、电解质多维0.1kg于1000L饮水中,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250g/t。(4)对病猪注射氟苯尼考、黄芪多糖和头孢噻呋进行治疗,连用3d[6]。

4 细小病毒[7]

4.1 发病原因 受污染的猪舍是猪细小病毒的主要储藏所。受猪细小病毒污染的食物及唾液能在污染的猪舍内存活长达几个月之久,从而进行长时间的连续传播。即便受污染的猪舍经过严格的消毒,易感染猪进入后,依旧可能感染该病毒。本病具有很高的感染性,—旦病毒传入易感的健康猪群,3个月内几乎可导致猪群100%感染;感染群的猪,较长时间保持血清学反应阳性。

4.2 流行特点 猪细小病毒病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1967年,猪细小病毒病最早发生于英国,1983年上海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潘雪珠研究员首次分离到该病毒。完整的PPV病毒颗粒是无囊膜的六角形或圆形,直径20~23nm,基因组为单股DNA,约5.2Kb。猪是细小病毒的唯一已知宿主,各种不同年龄、性别的家猪和野猪均易感染猪细小病毒病。猪场一旦有该病发生,病原很难清除。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来自感染细小病毒的母猪和带毒的公猪,后备母猪比经产母猪易感染。该病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还可通过胎盘进行垂直传播。感染母猪所产的死胎、仔猪及母猪子宫内的排泄物均含有很高浓度的病毒。感染种公猪也是该病最危险的传染源,感染种公猪的精液、精索、附睾、性腺中均可分离到猪细小病毒,受感染种公猪可通过配种传染给易感母猪,并使该病传播扩散。本病多发生于春、夏季节或母猪产仔和交配季节。

4.3 临床症状 怀孕母猪感染本病时,主要表现繁殖障碍,如多次发情而不孕或产出死胎、木乃伊胎,窝仔数减少,母猪难产和产后久不孕等临床症状部分妊娠母猪初期感染时会表现出体温升高的情况,同时死亡胚胎可能被母猪吸收,胚胎的死亡率可高达80%~100%,致使母猪不孕和不规则反复发情。妊娠母猪中期感染时,会出现不同程度木乃伊化,分娩时与 弱胎猪和活仔猪一起排出,延长分娩间隔。在怀孕期70d后,大多数胎儿能对病毒感染产生有意义的免疫应答而存活,此时胎儿常常能在子宫内存活而无明显的临诊症状,出生后仔猪常带有抗体和病毒,而排毒需要很长时间甚至终生。种猪感染病毒后,尽管精液中长时间带毒,但不会严重影响其性欲和受精率。

4.4 防治措施 (1)免疫预防规模猪场应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做好猪细小病毒的免疫接种工作,免疫时应选择适合当地血清型毒株的疫苗,并且定期进行免疫抗体监测使种猪群始终处于免疫保护状态,防止细小病毒病发生。新生仔猪适宜在大约20周龄免疫接种猪细小病毒疫苗;后备种猪适宜在配种前 至少20d免疫接种苗;经产母猪适宜在产后15d免疫接种疫苗,每年需要进行2次接种,连续使用3年即可;种公猪在每年春、秋季节各免疫接种1次。如果猪曾经感染该病,大部分会获得免疫力,体内产生较高滴度、持续长时间的抗体,能够得到很好的保护,此时无需再接种疫苗。(2)防控措施:切实做好猪场内外的生物安全工作,坚持自繁自养,不从有疫情的地区或猪场引猪,必须外购生猪时,应做好检疫和隔离。改善猪舍环境做好通风换气,降低饲养 密度,做好防潮保温。加强饲养管理,认真执行卫生防疫消毒制度;同时选择有效消毒药物,如2%氢氧化钠、0.5%的漂白粉、福尔马林等进行定期消毒。

5 圆环病毒二型(PCV2)

5.1 发病原因 PCV2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是迄今发现的最小的动物病毒,病毒粒子直径为17nm,呈20面体对称,无囊膜,为单股环状DNA病毒[8]。单独感染2型圆环病毒病不一定会表现出症状,需要有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才能引起发病。如与蓝耳病、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疾病的混合感染;免疫刺激,特别是油包水的疫苗能够刺激圆环病毒的增殖;免疫抑制;日龄,日龄越大感染的程度越轻;性别,阉割的公猪更容易感染圆环病毒;品种,长白猪最容易感染圆环病毒;毒株差异,在中国PCV2b的致病力要远远高于PCV2a;免疫状态。以上因素都会造成感染2型圆环病毒的猪发病[9]。

5.2 流行特点 该病流行范围广、传播速度快,是严重影响养猪业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家猪和野猪是PCV2的天然宿主。病猪、感染未发病猪、发病后痊愈猪及公猪精液、流产胎儿均是本病的传染源。PCV2主要通过消化道(如饲料、饮水等)和呼吸道水平传播,也可能通过精液或胎盘垂直传播,引起繁殖障碍。消化道和呼吸道是PCV2最常见的传播途径,PCV2可通过鼻腔、扁桃体、气管和眼分泌物排出,也可通过粪便、唾液、尿液、乳汁和精液排放出来;而且,饲料中的PCV2病毒可经口腔感染易感仔猪。PCV2感染猪和易感猪混合饲养后可水平传播PMWS,易感猪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发生感染,并于感染4~5周后可出现临床症状。怀孕母猪感染PCV2后,可导致繁殖障碍,并可经胎盘垂直传染给仔猪,另外,PCV2污染的精液对胎儿和仔猪均存在致病威胁[8]。

5.3 临床症状及诊断 对生长猪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肺炎、逐渐消瘦、皮炎、肠炎(伴有体重减轻和轻度呼吸系统综合征),一般年龄越大的猪表现的肠炎症状越明显、肺炎症状越轻;同时感染圆环病毒病后,其他病原感染后的症状也会加重。对于母猪,会引起相关的繁殖障碍疾病,同时可导致胎儿出生时带毒。根据临床症状只能初步诊断圆环病毒病,要确诊一定要通过实验室检测。通常有四种方法:病理学诊断(通过检测淋巴结的病例变化确定)、免疫组化(肺或者淋巴结)、PCR(对肺或者血清做PCR检测)、病毒分离[9]。

5.4 防治措施 (1)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PCVD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综合征,仅单纯的靠PCV2商品苗不能完全抑制PCV2的流行。因此对猪场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进行有效的综合防控才是最佳选择,相关研究报道PCV2核酸存在于啮齿动物和商品猪疫苗中,因此选择合格的疫苗,定期驱虫灭鼠,禁止无关动物入场,防止PCV2跨物种传播,针对进入猪场的车辆、器械应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灭菌,从而切断外界病原流入猪场;环境因素方面应定期消毒,保证卫生条件,猪舍内的通风、温度、气流、密度应保持在良好的状态;饲养管理方面应注重猪群营养改善,定期进行药物保健,保障猪群的健康状态,防止继发感染。猪群全进全出,多点饲养,防止混批饲养或者交叉寄养。对引种和精液质量要严格把控,避免造成病原在场内传播与流通。(2)消除混合感染源,在现阶段,虽然国内外已研制出PCV2灭活疫苗、基因工程苗和亚单位疫苗,但因PCVD并非仅由PCV2单独感染所引起,其必须与PPV、PRRS等病原协同作用于免疫系统,才能使猪发病。目前各国控制本病的经验证明,对共同感染源作适当的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对于该病的防控有显著的效果,选择性的预防性投药和治疗,对控制细菌性的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同样有效。PCV2的共同感染原很多,如PRRSV、PPV、SIV、猪肺炎支原体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等,不同猪场的疾病谱往往不同,发病猪场首先要确定自身的共同感染源,并应用相应的疫苗对母猪实施合理的免疫,对确保妊娠期胎儿和哺乳仔猪的安全相当重要。与此同时,通过病原检测确定母源抗体消失后的仔猪和育成猪的共同感染原,采用合适的疫苗和药物防治,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3)免疫预防有效预防和控制其他感染性疾病,做好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蓝耳病和猪支原体肺炎等疾病的疫苗免疫接种,提高猪群整体的免疫水平,减少呼吸道病原体的继发感染,增强肺脏对PCV2的抵抗力。同时可选择PCV2灭活疫苗或亚单位疫苗对猪群进行免疫,降低猪群感染PCV2的风险。(4)净化与根除,虽然PCV2疫苗非常适合疾病的预防,但不具备治疗作用,仅凭疫苗接种在我国进行PCV2的净化与根除是不切实际的。常见清除病原的方法有清群重建,免疫,检测,淘汰等。针对PCV2的根除,可通过合理的疫苗设计,如开发可以区分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接种的标记疫苗,实现更高功效的保护。同时还应建立无疫区,引入无PCV2的猪群,强制免疫接种疫苗。并落实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然后逐步至扩大区域甚至扩大到全国,同时对外来进入的动物要严格实施检疫措施[8]。

猜你喜欢
猪仔猪群病猪
中兽医辨证治疗猪湿热黄疸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氟苯尼考对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效果观察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病猪喂药有办法
中药方剂治疗猪支原体肺炎的效果观察
保育猪兽医管理
猪群免疫抑制因素及应对措施
九菊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