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司汤达写作手法视角的《红与黑》中爱情观的分析

2020-01-02 00:16付文基
文化学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侯爵司汤达红与黑

付文基

“爱情”是司汤达一生的追求,这点在他创作的小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基本上每部小说都围绕着爱情所述。《红与黑》通过描写主人公于连与市长夫人、侯爵女儿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出三个人截然不同的爱情观。于连的爱情观充分反映了作者对待爱情的态度,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背景。作者通过小说创作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理解,也间接批判了现实的社会,影响了很多学者和作家。

一、《红与黑》的故事内容

《红与黑》是法国著名现实主义批判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不仅是一部反映当时法国现实社会生活的小说,而且是一部洞察人们爱情观、刻画人们心灵感受的艺术作品。《红与黑》的主人公是一个小业主的儿子,名叫于连。于连从小就十分聪明,并且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当上了市长家的家庭教师。在工作的过程中,于连与市长夫人互生情愫,开始了他的第一次爱情。两人的爱情被发现以后,于连从市长家逃到了神学院,在院长的举荐下来到巴黎一个极端保王党中坚人物拉莫尔侯爵身边,成为侯爵的私人秘书,并且很快得到了侯爵的认可和重用。此时,于连又与侯爵的女儿发生了感情,开始他的第二次爱情。不久,市长夫人在教会的策划下被迫写了一封告密信向侯爵告发了于连,导致于连的事业毁于一旦。在盛怒之下,于连用枪打伤了市长夫人,最终被处以死刑,他的一生也走到了终点。

二、《红与黑》的特点

《红与黑》的写作中运用了大量联想、独白等,开创了意识流派小说的先河,这与复辟时期法国主流的爱情小说有很大区别。司汤达的《红与黑》打破了常规,对于爱情的描写也不再以为人们带去欢乐为目的,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描写了令人深思的爱情悲剧[1]。《红与黑》的出现并没有获得文学界和公众的认可,反而是批评声不绝于耳。随着时间的推移,司汤达的《红与黑》成为世界名著中的一员,“司汤达热”也如期而至,只不过来得稍晚了一些而已。

三、基于司汤达写作手法的《红与黑》爱情观

(一)于连的爱情观

于连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人格魅力得到了两个身份尊贵的女性的爱,可见他是幸运的。同时,他也是不幸的。在每一段爱情中,于连都处于低一等的地位,并且在两个人的爱情中始终扮演着“恶棍”的角色。每个读过《红与黑》的人都不会说他是一个好人,对他的评价也大多是负面的。市长夫人德·瑞那夫人和侯爵的女儿玛特尔小姐遇到于连时都被他身上那种独特的魅力所吸引,并且向其付出了爱情[2]。但是,于连对待爱情却是利益至上的。他并不愿意在爱情中付出一切,不愿意献身于爱情,爱情只是他追求前程路上的工具而已,他的爱情永远是源于自己、源于权利和实力。于连的爱情观是病态的,他不会为了爱情而付出真心,更不会做出任何的自我牺牲,但是他可以为了前程付出生命,这点是人们无法理解的,也是司汤达爱情观中最令人深思的地方。

于连在与德·瑞那夫人的爱情中扮演着一个诱惑者的角色,他对于德·瑞那夫人的爱是激情的、新奇的,也是报复的。于连想要在德·瑞那夫人身上得到狂欢似的爱情幸福,想要通过追求比自己大10岁并且身份、地位都比自己高很多的市长夫人,来证明自己有成为上等人的能力。于连追求市长夫人还有一种报复市长的心理。市长因为自己的地位和财产常常表现得高高在上,没有将于连放在眼里,将他当下人一样对待,这导致了于连的愤怒。于连想通过勾引市长夫人的方式去证明自己比市长还要强,以此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感受到报复的快感。于连和德·瑞那夫人有私情的事情曝光以后,于连本来有继续活下去的机会,但是他把自己的前途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他根本不在乎两人之间的感情,反而因为德·瑞那夫人被迫写信揭发了自己而萌生了报复心理,并开枪打伤了德·瑞那夫人,最终被送上了刑场。在这段爱情中,没有人是赢家,市长的声誉受到了影响、于连付出了生命,市长夫人则成为不幸的牺牲品,付出了真心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回报[3]。

于连与侯爵女儿玛特尔小姐的爱情也谈不上有爱,于连对玛特尔小姐的爱完完全全都是源于对权势的追求。在与玛特尔小姐恋爱的过程中,于连一直费尽心机去维系两人的感情,既要在爱情中得到应有的情感寄托,又想在爱情中获得权势以及利益的保障,处处都体现出于连病态的爱情观。于连刚刚来到侯爵府时,做人做事都小心翼翼,他不敢表现出自己的野心,怕带来不好的影响[4]。在侯爵女儿表现出对自己的爱时,他表现出了既向往、兴奋,又紧张、担忧的样子,这反而更加吸引了侯爵女儿的目光,最终两人走到了一起,产生了“爱情”。这种源于权利交易的爱情是不会有结果的,也是病态的。在于连被德·瑞那夫人写信告发后,他的前程也就到头了,他失去了对侯爵女儿的“爱”,剩下的只有冷漠和厌倦。即使侯爵女儿为他付出了真心,为他上下奔走,为他请命,他都熟视无睹,最终还是选择了付出生命去逃避现实。

(二)德·瑞那夫人的爱情观

在对待与于连的爱情时,德·瑞那夫人没有过多索取,有的只是真诚的爱和无私的爱。她16岁的时候就在姑母的安排下被迫嫁给了维利埃市长,但是她对市长并没有爱。在遇到于连之前,她没有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她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照顾孩子和向上帝祈祷上。于连的出现激起了德·瑞那夫人内心渴望爱情的浪花,她在于连的诱惑和激情下逐渐迷失了自我,奉献了自己的情感和身体,心中压抑多年的对爱情的渴望也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5]。德·瑞那夫人被迫写信告发于连以后,于连没有顾忌两人的爱情,反而是用枪打伤了她,导致他入狱。在狱中,于连首次对德·瑞那夫人的爱做出了真诚的回应,他让她发誓好好的活着,照顾好孩子,这也是对德·瑞那夫人无私的爱情最好的报答。德·瑞那夫人对于连的爱是纯粹的、真诚的,其中没有掺杂利益,是真正意义上心灵的爱情。即使于连由于愤怒对德·瑞那夫人造成了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伤害,她也没有表现出厌恶或者恨意,而是选择接受现实,并且去狱中看望于连。司汤达在书中对德·瑞那夫人的描写可以说是完美的,刻画出她对爱情的向往,体现她为了爱情作出的巨大努力。同时,表现出了她坚强的一面。她可以为了爱情放弃一切,不顾世俗的眼光,只为获得真正的爱情,与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德·瑞那夫人的爱情观体现的是真诚的、无私的心灵爱情,她不求大富大贵,也不在乎社会地位和世俗的眼光,只是追求心灵上的满足,这也导致她受到了很大伤害。

(三)玛特尔小姐的爱情观

作为侯爵的女儿,玛特尔小姐出身高贵,身边有很多优秀的追求者,但是他们都没有打动他的心,反倒是身份地位最卑微的于连获得了她的芳心。其实,玛特尔最初对于于连的感情是出于好奇,她接触了太多富家子弟,已经对异性失去了兴趣,于连身上那种社会底层人物的特点深深吸引了她,使她想要一探究竟。于连和玛特尔之间的爱情是一种交易的爱情,两人之前存在最多的联系就是博弈,两人的交往也是你进我退,令人捉摸不透[6]。在爱情中,于连想要获得权势,无论在多么难以忍受,他都咬牙坚持了下来,因为他知道与玛特尔小姐的爱情能够带给他什么。玛特尔则是因为对爱情的认识不够透彻,并且没有充分了解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爱情,导致两人之间的爱情充满波动,可以用“相爱相杀”一词去阐述两人的爱情[7]。虽然玛特尔在于连入狱后不惜抛头露面帮他上下奔走,想尽一切办法挽救他的命,但是于连并没有领情,反而认为玛特尔救他是为了寻找乐趣。殊不知,玛特尔是真心爱他,甚至可以为了他付出一切。

四、结语

司汤达的《红与黑》使读者看到了三个主人公不同的爱情观,于连病态的爱、德·瑞那夫人真诚的爱以及玛特尔小姐互相折磨的爱。无论是哪种爱情观,都是司汤达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也是对自己爱情观的一种阐述。他在小说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向人们呈现了一部悲惨的爱情故事,让人们陷入了深思。这部小说也对今天的人们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提醒人们要正视爱情,追求健康的爱情。

猜你喜欢
侯爵司汤达红与黑
鼻子
浅论《染血之室》中的意象
灵感不是等来的
喂靴子吃饭
从司汤达的精神世界论《红与黑》中于连的极度自尊
司汤达:让巴尔扎克“嫉妒”的天才
只爱黑白红
《红与黑》的主题意义与爱情观
东汉列侯推恩分封问题辨正
——东汉侯爵继承制度研究之一
红与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