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时期习近平教育思想

2020-01-02 01:57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思想教育

罗 兰 叶 波

(长沙师范学院,湖南长沙 410100)

1 教育之魂

1.1 教育使命

首先,站在全人类的宏观立场,教育事关人类发展,以及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致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启动的贺信》中曾有对教育事关民族未来的论述。其次,致力于创造人类福祉的事业,教育决定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的高度。再次,教育、国运二者之间的关联,教育的高低程度与国家富强的程度成正比。

1.2 教育方针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2013年,他指出要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领域里面的重要程度,要以马列主义为全党、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统一思想”,不允许有懈怠、松动的“倾向”,对那些有麻木松动思想的错误现象,予以指出。

1.3 教育之根本任务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思想政治领域各类思想交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物质世界十分丰富。各类学生正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环境,各种各样境内、境外的言论包围,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少年,更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有三观正确,才能胜任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2018年,习主席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2 教育之体

2.1 学校教育——基础教育

首先对基础教育的地位进行了阐述。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基础教育以基础性以及先导性为基础,在国民教育中是奠基工程,基础教育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抓教育从“娃娃”开始。

其次,明确了基础教育的任务。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并且是“人生第一师”的重要阶段,立场鲜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基础。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将良好的习惯、爱国的情怀、历史的使命融入基础教育当中。[1]引导学生爱国、守法、有信,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的心中发芽。

再次,对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进行阐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矛盾,切实解决“不合理负担”。何谓“不合理负担”?素质教育、创新精神必须融入基础教育的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培养受教育者的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课外负担重,禁而不止,就业岗位的竞争、稀缺性,教育深层次原因,教育评价的深度改革、刮骨去毒。

另外,教育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基础教育领域尤其是“重灾区”,需要高度重视;义务教育是重中之重,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来考虑;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从“十二五”起至今,国家发展改革委持续支持边远艰苦地区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累计安排中央资金超过200亿元;办好学前教育方面,“十三五”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超过10亿元,支持各地加强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幼儿师范学院建设;在特殊教育方面,国家发改委在完成全国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布局的基础上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约13亿元,重点支持24所特殊教育师范院校改善办学条件。

2.2 学校教育——高等教育

有关高等教育的地位阐述:人民对高等教育寄予希望,象牙塔为社会带来思想活力以及各类人才。“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指出高等教育发展首先要重视质量,要力争出“精品课程”、“优质金课”、“卓越教师”。[3]尤其重视的是高等师范教育内涵提质量,十八大以来,国家发改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40余亿元,支持近50所普通师范高校。

对于高等教育的办学方向,提出了“四个服务”。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特别提出打造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教书育人,立德树人。

对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出了“四个坚持不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然后在此前提下,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五大方面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对高教师资的要求。习近平指出,一流大学的标志,不在于一流的大楼,而在于一流的大师。要以非常规的方法,引进以及培养大批青年学者乃至学术大师,使得广大教师潜心学问,善于创新,大学是“思想之源”,需“日日更新”。[4]重视教师队伍的结构,提升福利,使得广大教师安心从教,乐于从教,终身以教师为职业,使得全社会最优秀的人才都来从事教育事业。

2.3 家庭教育

“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第一师,家庭是第一修德“场域”,要以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以及淳朴的家风“熏陶”孩子,耳濡目染、日日精进,以德为先。[5]习近平指出,要引导家长改变重知轻德的倾向,在关心孩子学业成绩的同时,重视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孩子全面发展。

3 教育之气

3.1 师者气质

教师是民族的脊梁,肩负着为民族“教育”人才的重任,是知识的“化身”,“思想”的源泉,也是学生的“引路人”、“指路人”、“榜样”;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人才培养,关键在师资。中华民族尊师重教,天地君亲师,教师神圣的地位,必要需要“超然”些许的气质,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教师是学生知识的引路人,品格塑造的锤炼人,创新思维的点燃者,爱国爱家的引导人,教师职业崇高而神圣。

3.2 青年气质

习主席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上指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中国梦与世界梦息息相通,中华民族应该对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崇尚的四海一家、天下为公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4 教育之力

4.1 教育之“生产力”

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教育的现代化。“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并对改革提出了总体要求,明确改革的方向、具体举措。教育与网络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技术突破攻坚克难,需要大勇气、大决心。抓产业体系建设,在技术、产业、政策上共同发力。

4.2 教育之“健康力”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经济要发展,健康要上去,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都离不开健康。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习近平主席2019年6月18日给北京体育大学2016级研究生冠军班全体学生专程回信,希望他们继续带头拼、加油干,为建设体育强国多作贡献,为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

4.3 教育之“创造力”

习近平指出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要采用人工智能平台和基于数据的学习分析等关键技术构建可支持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综合型终身学习体系,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得以共享,无论性别、残疾情况、年龄、地域条件等限制,推动人类社会迎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时代。

4.4 教育之“向心力”

强调青年——国家的未来,习主席勉励广大青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青春力量。曾经在调研中,习主席关切地询问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北大外国语学院有哪些作为?强调外语人才的培养应该是服务国家外事政策的,强调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希望,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需与全世界各国青年朋友一道,汲取国际智慧,合力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猜你喜欢
思想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转化思想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思想与“剑”
什么是“好的教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