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2020-01-02 23:11林妙萍
考试周刊 2020年38期
关键词:群文文章素养

林妙萍

一、群文阅读与语文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

(一)群文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必要基础,而语言是语文学科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体系中,语言能力是最基础的一项内容,是语文课程的本体性要求,对于学生的个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小学语文教材有着“文质兼美”的特征,课本中均是优秀的文章,对语言文字的运用准确合理,并实现了传递思想、表达情感、普及知识等多种功能。然而,要想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仅依靠教材内容略显不足。在群文阅读中,学生能够获得更为广阔的文化视野,感受到语言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积累起更多的语言知识,阅读与表达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同时,通过不同文章之间的对比,能够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形成更为准确深入的理解。我国古代文人在写诗的时候用字用词十分讲究,如“推敲”一词就是在唐代诗人贾岛创作诗歌的过程中诞生的,对于相同事物和主题,不同的作者、文章在具体的表现方法上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同样是写愁,李白写“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清照写“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煜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由于表达方式与内容的不同,这些“愁”带给读者的感受也会不同。群文阅读正是通过这种具有一定相似性与联系性文章的对比学习,放大语言的魅力,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悟。

(二)群文阅读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品质

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与自身的思维品质息息相关。因此,小学语文不仅要教给学生语言知识,更要注重对他们进行思维培养,才能使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实现个体语文素养的提升。群文阅读本质上是一种对比性的阅读,是对一组文章比较分析,理解其内在信息,进而明确其异同、实现深度理解的过程。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有时也会涉及比较学习,但主要是各个段落之间的对比,具有较强的联系性,但在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没有太大的区别,因此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效果较为有限。与其相比,在群文阅读中,教师既可以在单篇文章内进行比较,也可以对多篇文章进行比较,能够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章,深入把握这些文章所具有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对于掌握阅读和写作的方法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三)群文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趣味

在核心素养理念下,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审美趣味的提升,引导学生阅读优美的作品来给予他们美的体验,让他们体验到语言文字的精妙,进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创造美的能力,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与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相比,教师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可以更加集中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比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借用莲表现了一种人格上的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则展示了一副生动宽阔的画卷,突出了景色的美丽。对不同的文章中进行解读与对比,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事物多方面的美感,使他们学会从多种角度去欣赏和描述事物。

(四)群文阅读有利于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淀文化的过程,小学语文课本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能够为学生打开认识世界的窗户,使他们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化,形成良好的文化意识。虽然单篇阅读教学也能够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发展形成促进的作用,但教学过程总体较为侧重知识与能力,同时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教师并未对文化培养形成充分的重视。在群文阅读中,可通过对一组文章的整合教学,形成更加浓郁的文化氛围,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熏陶效果,对学生文化素养发展起到更加显著的作用。比如《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等属于中国古代神话;《长城》《秦兵马俑》《颐和园》等都属于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将这些课文组合起来,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有利于突显文化主题,引导学生从文化层面来理解和学习这些文章,从而实现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创设阅读任务情境,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在运用群文阅读的时候,有的教师选择直接让学生对选择好的文章进行阅读,忽略了对学生的引导,以至于阅读过程较为生硬刻板,学生难以很好地把握文章之间的联系性。如果文章符合小学生的兴趣,教学的效果会好一些,如果文章阅读难度较高,或者内容比较陌生,学生可能产生排斥或者畏难的心理,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可采用创设阅读任务情境的方式,一方面为学生的阅读过程起到指引的作用,让学生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阅读,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自主运用知识的机会,加强他们对语言的掌握。例如在教学《七颗钻石》的时候,教师可提出“反复结构童话”的主题,并据此选择相关的文章,如《小壁虎借尾巴》《渔夫和金鱼》等。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这几篇童话,接着,教师选择一篇童话,对其故事结构进行梳理,并让学生按照这种方式来画其他童话的结构图,通过这一任务的提出,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深入阅读文章,理解其内容与特点。最后,教师让学生对这些结构图进行观察,进而发现“反复结构”这一写作手法,并让学生运用反复结构来自主创编故事,锻炼他们的语言理解与应用能力。

(二)树立多元化教学意识,发展学生思维品质

群文阅读是一个需要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允许和鼓励多元化思维。学生作为独特的个体,对于事物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群文阅读中,教师要树立起多元化的意识,不能将自己的看法或所谓的标准答案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要鼓励学生主动地思考和发言,提高学生在群文阅读过程中的参与性,为他们的思维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例如在教学《秋思》的时候,教师以“秋”为主题,组织学生阅读相关的诗词。在阅读过程中,许多诗词都将秋天和忧愁、思念、悲伤等情感结合在一起,因此学生也大多对秋天形成了这样的看法。这时候,有个学生却说自己喜欢秋天,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对此,教师可提出一些其他风格的诗词,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等,让学生感受到秋景的美丽,改变他们的刻板印象,也让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三)丰富群文阅读体验,提高学生审美趣味

体验是审美活动中的基础部分,在群文阅读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将抽象的文字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沉浸在文章塑造的环境之中,从而体会到其中人物、事物、景物的美感。在此基础上,再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欣赏、分析与评价,让他们深入理解语言美、结构美、形象美等不同类型的美感,进而让学生学会表现和创造美,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审美趣味。例如在开展以“明月”为主题的群文阅读活动时,教师可在教学导入时播放歌曲《明月几时有》,借用其婉转动听的曲调和优美的歌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在脑海中勾勒出相应的美景。接着,教师可根据所选的诗词,播放一些相关的图片,比如刘禹锡的《望洞庭》,展现了月色与水色交融的美景,吕岩的《牧童》描述了一个明月照亮田野的景象,此外还有《望月怀远》《关山月》,也都展现了不同风格的月色,教师可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置身于画面之中,并通过吟诵来深入感受不同诗词的美感。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想象一副关于月亮的美丽景色,并尝试用语言来描述,增强他们的审美体验,提升创作美的能力。

(四)结合丰富课外资源,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既是对于语言的学习,也是学生文化素养不断成长的过程。语文学科一直承担着继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责任,但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很少引入课外资源,学生所能接触到的文化知识较为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文化素养的发展。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接触更多的文章,从而了解不同民族、国家的丰富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他们文化传承意识与文化理解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可开展“成语故事”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成语背后的故事,如闻鸡起舞、程门立雪、铁杵磨针、揠苗助长等,既能够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又能让他们感受中国成语言简意赅的特征,体会故事中古人留下的宝贵精神和智慧。又如,教师可将《威尼斯的小艇》《与象共舞》《彩色的非洲》等课文组合起来,成立一个“异域风情”的专题,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其他国家的照片,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国家的人文环境、地理特征以及生活习俗等,开阔他们的文化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意识。

三、结语

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不能只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注重他们思维品质、审美趣味以及文化素养等多方面的发展。教师应当积极运用群文阅读的方式,精心挑选符合学生兴趣的文章,与学生共同探讨学习,在一定的时间里带领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多种文本,并通过整合、对比、归纳等多种思维方式来深入理解文章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某一类型的文章,了解其语言风格、表达方式以及思想情感等,还能够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丰富其精神世界,提升审美趣味,积累起更加深厚的文化知识,有利于解决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量低等问题,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猜你喜欢
群文文章素养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群文活动
放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