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下小学识字教学策略探究

2020-01-02 23:11薛红香
考试周刊 2020年38期
关键词:生字识字教师应

薛红香

一、小学识字教学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强、综合性高的语言学科,它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识字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掌握语文技能的前提条件,更是发展学生语文思维的核心关键。教师通过认形、发音、组词等,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探究语文知识上。教师通过发挥学生的识字潜能,不断熏陶学生的识字素养,使学生能够依据字、词,创造更多的句子,从而不断升华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丰富学生的语文情感

从某种层面上看,文字是语言文化的基石单位,也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根基所在。带领学生识字,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情感。一般来说,为了促动学生深入研究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教师必须要本着“生本”思想,逐步加大识字教育力度。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文字学习环境,不断升华学生的思想,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依托所学文字,更好地体验和感悟句子中的情感,从而在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智力素质。

(三)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一般来说,识字教学是语文教育中的重中之重环节。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需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良好的识字和用字能力,不仅能够锤炼学生的思维素质和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培养学生的语言意识,从而使学生适应语文环境以及理解社会生活。基于此,教师可以深化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识字兴趣,逐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部编版教材下小学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识字途径

随着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各种识字教学法应运而生,但一些语文教师没有做到推陈出新,没有改良识字教学方法,致使识字教学法过于单一,没有点燃学生的识字热情,甚至已严重限制了学生的识字意识。一般来说,识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如果教师没有将识字作为教学重点,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方向。基于此,教师应积极研究各种识字教学法,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

(二)教学思路过于保守,识字教学枯燥

众所周知,识字教学是语文教育中的重点内容。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需要借助各种教学方法,不断促动学生识字。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思路桎梏,没有满足学生的识字需求,导致学生无法认真识字,不能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找寻乐趣。尤其是在枯燥的教学氛围影响下,一些学生开始不配合教师教学,甚至产生了明显的厌学情况。长此以往,学生语文能力得不到锻炼,很容易沦为语文学困生。

(三)教学手段不足,认字、识字效率低

随着教学技术的发展,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变得更加丰富。然而一些语文教师没有接受新兴的教学技术,没有重视提升识字氛围的趣味性,致使一些学生认字、识字变得异常困难。再加上一些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没有将识字教学放在重要位置,让学生自主认知、识字。这种没有考虑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不仅会加重学生的学习压力,还促进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大大遏制了学生语文思维品质的发展。

三、部编版教材下小学识字教学的策略方法

(一)挖掘教材内容,找寻识字教学方向

随着部编版教材的改革,小学识字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教师必须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不断帮助学生找寻识字学习方向,从而使学生能够开启学习语文的大门。首先,在带领学生学习文章时,教师需要逐字逐句地引导学生学习。通过给学生讲述文字内涵,拓展文字应用范围,使学生能够对识字产生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例如,教师在教《秋天》时,需要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与学生一同标注生字、生词,从而在加深学生记忆的同时,促进学生认知更多的文字。其次,教师应依托教材内容,给学生制订量、度适宜的识字计划。例如,教师在教《升国旗》时,可以事先给学生制订明确的识字计划。依托文章中心思想,熏陶学生的文字思维,从而在激发学生思想情怀的同时,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认字、识字。

(二)依托游戏教学法,营造趣味性课堂

为了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教师需要应用游戏教学法,不断营造课堂趣味性,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首先,教师应分析与考量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断利用游戏,引导学生认识文字,使学生在体验游戏的同时,认识和理解更多的文字。例如,教师在教《燕子》时,可以根据文章内容,给学生编制一个小游戏,从而在丰满燕子形象的同时,激发学生的识字意识。其次,教师应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化元素。通过在课堂开始前,带领学生玩一些文字小游戏,促使学生汲取更多的文字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阶梯教室。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电脑上做“敲地鼠”游戏。通过给学生讲解“敲地鼠”的游戏规则,使学生按照出现的文字敲打地鼠的头,从而在训练学生识字能力的同时,协调学生的手和脑。

(三)结合多种实际生活,创设识字情景

一般来说,生活是知识的源泉,也是知识的归处。为了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应从识字角度出发。通过给学生创设识字情景,不断提升学生的认字、识字、用字能力。首先,教师应将汉字生活化,将生活汉字化。通过拓展汉字的内涵,不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用汉字。例如,教师在教《中国美食》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一些美味佳肴。通过让学生说出菜的名字,不断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通过向学生提问如“有哪位同学认识这道菜”“同学们爱吃这道菜吗”等问题,不断引导学生认识和菜有关的生字。其次,教师应加大识字教育力度。通过给学生讲述一些古人励志识字的小故事,不断熏陶学生的识字意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生字。例如,教师可以从网上给学生筛选一些有质量的文章,带领学生一起欣赏文章中的文字,使学生更好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促动学生认知和理解语言文字。

(四)遵循字体构造方法,掌握识字规律

遵循汉字的构造方法,是激发学生识字情怀的有效方法。通过带领学生认字,逐步帮助学生掌握文字组成规律,使学生在识字学习中,找寻成就感和自信心,从而深入探究语文知识。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渗透一些有趣的文字。通过结合音乐、美术等学科,不断帮助学生记忆汉字。例如,教师在教《金木水火土》时,可以依据轻音乐,以及配合各种各样的色彩,不断丰富学生的思想,强化学生分析与理解汉字的能力。其次,教师应巧妙地联系各类生字,不断升华学生的语言思维,从而在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素质。例如,教师在教《彩色的梦》时,可以依托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对学生进行细致性的造梦。通过分析生字的偏旁部首,不断深化生字的发音与字义,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五)丰富识字资源,强化识字教学效果

为了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教师必须要丰富识字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识字,从而在达到满意教学效果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识字成果。首先,教师应在挖掘教材内容的同时,积极拓宽其他识字渠道。通过在网上找寻一些容易记忆的生字,不断开发学生的识字思维,提高学生的认字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围绕“尖”和“歪”进行识字教学。通过将“尖”字进行形象的分析,使学生发现“尖”的个性与特点,即上小下大等,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对文字的想象力。通过将“歪”字进行风趣性的分析,使学生意识到做事的道理,即不正就歪等,从而不断拨动学生学习文字的心弦。

(六)开展多项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识字

开展多样化的识字活动,提高学生的识字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依据教师的教学规划,不断发展学生的文字能力。基于此,教师应重视策划各种学习活动,不断敦促学生认识生字,使学生能够依托所学文字,不断升华语文学习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开展“谁认字多”的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认字比赛。通过在比赛中,教会学生理解文字,不断提升学生的识字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依托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讨论各个文字的使用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汲取更多的文字知识。最后,教师应做好识字教学总结工作。通过带领学生复习所学过的文字,使学生能够借助演讲、写作、阅读等学习方式,不断深化语言的驾驭能力,促进学生发展语文思维素养。

(七)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教师可以使传统文化与识字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深厚的历史背景及文化气息是在汉字的演变过程当中就具有的,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应当对字体背后所蕴含的历史背景、文化气息、字体的规律以及形成的过程,做一个详细的介绍。使学生在实际学习当中,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进而使学生产生深入探索的求知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适当地引入一些讲述传统文化的事例,使学生的文字驾驭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引导学生意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意义,这也是在语文教学当中道德教育思想渗透的一个主要表现。

四、结语

总之,想要提升小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师必须要遵从部编版教材。通过从识字教学开始教起,不断研究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学生识字能力的因素,从而创新识字方式方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生字识字教师应
读儿歌识生字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生字辨识大闯关
识字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生字变身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