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初中作文教学的策略探析

2020-01-02 23:11张建芹
考试周刊 2020年38期
关键词:导图教学活动内容

张建芹

一、引言

对于思维导图而言,可以帮助学生将多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同时还能对其思维起到相应的发散效果。因此,思维导图便成为广大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重点部分。

二、初中作文教学应用思维导图的重要性

(一)启发学生的思维

思维导图可以基于关键词本身,不断深入,通过寻找与之存在联系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逐步形成一个网状结构。当教师给出关键词之后,学生便可以以此为基础,将其看作是构建整篇文章的基础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再会有无从下手的情况出现。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有所不同,自身理念也完全不一样。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时候,理应将其实际情况考虑进来,基于个体差异,帮助其构建与其个体特点存在联系的思维导图,进而逐步形成自己独有的写作风格。

(二)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

思维导图主要基于某个单一词语,在此基础上不断延伸,从而形成一幅网状图片。通过这种方式,所有知识内容的罗列将会变得更为直观,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思维发散。虽然语言本身属于一类较为抽象的事物,往往很难进行记忆,但通过导图联结之后,彼此之间就有了更多的联系。学生可以顺着导图提供的思路,一步一步延伸,慢慢思考,筛选一些适合自己写作的内容,逐步完成写作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想象力便会得到有效开发。

(三)加强师生的沟通

在早期教学的过程中,通常都是教师先提供题目,之后安排学生自主写作。当教师完成批改之后,学生根据评语内容可以了解到自己的写作水平。这种方式不但效率偏低,同时师生之间的交流过于浅薄。而思维导图本身是基于师生深入探究之后形成的图表,可以让师生在探究过程之中,思维模式持续碰撞,进而提升探究的整体效果。如此一来,探究的整体效率也会有所提升。毕竟教师的个人精力十分有限,不可能与全班每个同学完成深入交流。而通过这一模式,所有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

三、思维导图涉及的理论

(一)建构理论

对于建构理论来说,主要对于学生自身知识建构的实际过程有所重视,理应有着较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教学活动的整体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首要工作便是为学生创设相关情境,抑或者为学生提供一些与其日常生活存在联系的案例,引导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认真反思,基于全新认知和传统认知本身,产生相应的冲突。显然,这样的方式对其个人成长和发展将会带来诸多益处。最后,再根据这些全新的认知,重新组建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认知结构。但凡学生的大脑之中完成构建工作,由此可以说明学生当前已经完成了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并获得了大量的经验,为其未来的个人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有效教学理论

对于有效教学理论来说,主要是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有所强调,以此确保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有所提升。一般来说,该理论具体关注的内容包括六个方面。其一,对于教学活动整体过程有所注重,并关注对应的评价。其二,促使教师的教学质量有所提升。其三,针对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展开管理。其四,对于教学本身,思考是否能够面向所有学生。其五,通过设计相应的标准,确保其有着较强的可测性以及可量化性,以此对教学活动本身展开更为有效的评价。其六,对于现有的教学活动展开反思,从中找出一些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

(三)脑科学理论

对于脑科学理论来说,主要是对人体的大脑展开研究,并通过图像的方式,将其呈现在人们眼前。通过观察能够了解,人体的思维模式处在一个发散的状态。正是因为这一因素,人们便开发了思维导图的形式,一部分是基于思维本身的灵感,另一部分则是受到了大脑神经元的启发。从某种角度来说,图示化结构可以展现出思维模式的外显形态,而思维导图的基本形式与该模式就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以此促使学生的大脑得到进一步开发。

四、初中作文教学应用思维导图的具体方法

(一)强化学生的写作思路

许多初中学生在拿到题目之后,经常会感到不知所措。不仅觉得自己没有任何能够表达的内容,而且自身语言组织水平也不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便需要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其突破相关难题。从事实角度来看,当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关键词之后,基本上就能完成对学生的引导,促使其按照主题的要求逐步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

例如,教师在作文课教学时,为学生提供了基础词语“春天”,由于春天一词十分宽泛,许多学生无法有效把握,写不出所以然。然而,教师便可以尝试对学生展开引导,让其基于“春天”自身的基本特点,充分发挥想象,假设自己当前正处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之中,细细品味和感受,并从中找到一些与春天有所关联的内容以及能够突显春天特色的内容。一些学生在颜色层面有所拓展,包括生机勃勃的绿色、金光闪闪的黄色以及明媚的湛蓝色等;一些学生在事物层面有所拓展,包括绵绵细雨、百花争艳以及青山绿水等。之后,再根据这些词进一步拓展和联想,诸如绿色就可以进一步联想到大树、小草以及美丽的大自然,绵绵细雨又能联想到柔和之感以及飘逸之美,而百花争艳又能够联想到花团锦簇、繁花似锦以及花海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思路便会得到强化,在实际写作时,就可以按照思维导图提供的思路,逐步完成每一步描述,进而完成表达,提升作文的表现力。

(二)优化学生的思维模式

1.对学生潜在的写作积极性展开激发

教师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通过应用思维导图,理应对学生的个人情感展开激发,促使其逐步转变对于写作的态度,慢慢产生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思维发散。毕竟“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于写作有了兴趣之后,才会积极尝试应用思维导图,并不断延伸和联想,写出一篇令自己感到满意的优秀作品。

2.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积极想象

基于关键词本身,对其不断拓展和延伸,得出许多与其存在相关联系的词语,以此起到欲望激发的效果。许多学生其实已经有了较强的学习基础,只是联想能力不强,在拿到一个新词语时,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完成拓展。为此,教师便需要安排学生进行专门训练。诸如,基于词语“红色”,可以拓展为“五星红旗”“姹紫嫣红”“红彤彤的脸蛋”等。按照教师提供的示范,学生分别从形容词语、象征事物以及类比事物等多个角度出发进行联想。或许初次接触时,还不是很习惯,但经过长期练习之后,自身综合水平便会得到提高。

3.教师引导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

很多学生之所以感觉自己无话可写,或者在已经提供的关键词之上无法进一步延伸,就是因为自身积累过少。“书中自有黄金屋”,只有通过大量阅读,学生才能不断丰富自我,增加自己的见识,拓宽自己的视野。每当接触到一个词语时,脑海中就能立刻蹦出多个与之存在相关联系的词汇,并且还能在得出的新词汇上进一步延伸。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思路就能得到有效拓展。一般来说,教师再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的时候,最好能够和其兴趣有所关联。一些喜欢历史的学生,可以为其推荐《聊斋志异》《山海经》;一些喜欢小说的学生,可以为其推荐《哈利·波特》《福尔摩斯探案集》;一些喜欢诗歌的学生,可以为其推荐《你是人间四月天》《泰戈尔诗歌》。

(三)关键词实现具体化

对于思维导图而言,虽然是对内容进行总结和精简,但同时也能对重点知识部分予以概括。因此,语文教师在实际授课的时候,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完成教学活动。并尝试将关键词进行具体化演变,帮助学生理解写作的价值。

例如,在以“叶子”为题进行写作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基于课文本身,对学生展开引导。如果单纯直接让学生进行描写,学生往往会缺少应有的思路,不知道如何下笔。此时,教师便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篇小学时学过的文章《秋天的叶子》,让其思考在这篇文章之中,对于叶子本身这一主题进行了怎样的拓展。之后,再让学生思考,如果自己想要写一篇《冬天的叶子》,是否同样可以套用这一思路和模式,二者之间又会有着怎样的区别。通过这一方式,学生的写作思路就会被完全打开,结合文章内容本身,以叶子为核心,列出相关关键词,从而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在课堂结束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根据这些关键词,认真观察自己身边的生活,为自己的写作提供素材,进而能够有效提升写作效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之中包含了大量丰富的基本内容,对学生的正常理解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因此,教师理应提高对于思维导图的重视程度,将其本身的优化作用全部发挥出来,同时还要尽可能促进师生之间的彼此交流。在早期的教学之中,思维导图多在一些理科科目之中有所应用,很少会在文科科目之中进行渗透。所以,教师在实际采用的过程中,自然会有大量问题出现。为了改进这一问题,教师便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及时引导,以此将思维导图的效果全部发挥出来。

猜你喜欢
导图教学活动内容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烃思维导图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主要内容
第6章 一次函数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