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方式探析

2020-01-02 23:11王莉萍
考试周刊 2020年38期
关键词:批判性教师应阅读教学

王莉萍

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目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课堂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仍然存在以教授单词、讲解语法、完成练习等为主要内容的满堂灌的现象。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阅读课堂过于注重追求“标准答案”。有些教师备课非常充分,课前准备好了问题以及问题的答案,课堂上学生也能积极参与回答问题,课堂气氛看似非常活跃。但这些问题大多是预设的,关注的只是学生对文章浅层次的理解。教师用自己一连串的预设问题代替了学生的思维过程,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很小。教师往往倾向于带着学生往“正确答案”上靠,而对学生从什么角度分析问题、自己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关注较少。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的答案和思路或新生成的问题很少关注,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作为一门外语语言学科,英语学科离不开语言、文化和思维。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外语学科担负的育人价值体现在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四个方面,其中思维品质的培养尤其容易被忽视。课标要求教学要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修订版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思维品质界定为:一个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在英语学科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就是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语言和文化中的异同,归纳语篇特点,分析和评价语篇所承载的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等,增强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从而增强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

思维从问题开始,问题是教学方向和教学动力生成的核心要素,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心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效的提问是唤起学生自觉学习、激发思维、开发智力和培养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能引导学生积极地分析和思考,帮助学生获得进步,实现个体发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关注的重点从“求解”转移到“读懂”上,注重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而不是只求问题的答案。因此,教师应针对阅读文章,结合学生认知进行有效的提问,并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从问题的类型、难度和内容等方面着手,设计和材料有关的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和回答。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有效提问的方式着重培养学生以下思维品质和能力。

一、推理判断能力

推断是根据事实或前提进行推理、判断事实的因果关系的心智活动。对于一篇文章,我们通过表层阅读往往先获得的是一种观点、一个事实,或是一种现象,而文章中的许多信息要靠学生推断获得,阅读理解的过程本质上是推断的过程。这就要求训练学生区分事实与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解语言的深层结构以及如何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等能力,这些能力通过训练,都可以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得到培养。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多训练学生借助上下文的语境,推断语言表层结构下的深层意思。以一堂以“父爱”为话题的课外延伸阅读课为例,这篇文章讲述的是父亲不辞辛苦,千方百计想要卖掉自己所种的麦子来供女儿上大学的故事,表达了深深的父爱。针对人物性格和心情的分析,教师列了两张表格。在第一张表格中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父亲的一些言语和行动并列举出来,根据列举内容概括出父亲的性格特点;在第二张表格中要求学生列出“我”的一些行为和表现,并提问“Can you feel Ellen's feelings based on these clues?”通过问题和任务的设计,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推断、体会人物的心情、情感和性格特点,而不是停留于文章表面的理解。

二、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思性思维,依据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思维的批判性在于质疑、求证的态度和行为。在阅读中要深入分析,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批判阅读,帮助学生摆脱表面性思考的问题,不盲目接受一种观点,而是通过精读的方法,找到支持观点的依据。精读是读者和作者对话的机会,是追随作者的思考、论证、创造的过程。启发学生对作者提问,基于文本思考作者怎么想,为什么这么想,进而思考自己的立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反思,比单纯的知识传授重要得多。

在这节课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故事背景的理解,教师向学生提问:“What did the common belief the people in Gotham hold?Do women in Gotham hold a higher or lower social status?How do you know that?”这些问题有效地帮助学生充分利用文本信息深入理解文章,从文中“The people in Gotham,Dad too sometimes,act as though Mom weren't quite...quite equal to Dad.”可以推断出“Women in Gotham had a lower social status”的结论。在对问题的推断过程中,学生在了解小说背景的同时锻炼了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英语阅读中用细读的方式去探究文本观点具备什么样的支撑,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这就是从阅读中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意义。自然而然地,学生开始思考和质疑,掌握了批判性思维的基本模式之后,他们开始学会对文本发问,去跟文本进行对话,而不是为了寻找标准答案而进行阅读。

三、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和方法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具有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英语学科的功能是多维的,语言学习本身就是学习者的创新思维和语言实践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对学生来说,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是借助阅读材料,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提出独特的见解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精心设计一系列探究式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以同篇文章为例,本篇文章由两位教师执教,另一位教师在带领学生分析父亲性格时采取了开放性的问题设计,不拘泥于文本限定,不限制答案,鼓励学生思维,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学生用“loving”“supporting/supportive”“devoted”...等词准确地概括出了父亲的性格特点和品质。教师及时肯定了这些答案,有效鼓励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基于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不是把阅读材料当作过多的背记、模仿的模板。

四、提问的策略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在课堂上完全拘泥于备课中的提问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地预设和生成问题,了解学生的思维品质和习惯,及时适当变通。

1.层层设问,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层到深层,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不能一开始就提出抽象或涉及本质的问题,应采用分解、诱导的方法,把问题分解成几个具有一定梯度的小问题,鼓励学生层层深入地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2.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及时改变提问角度或提问方法,也可以快速变更问题的某一部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3.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课堂提问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但每个同学的回答可能不尽相同,教师应鼓励不同的答案,只要课堂环境合适,学生的创造潜能就会得到挖掘。在启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中要求教师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对回答不明确、不全面的学生,可进一步有效追问,用连续提问且层层深入的方式引导学生深思熟虑,得到更完整更全面的答案。对离题的回答,如果学生确实回答不出或答错了,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答案,也不要立即改问其他学生,那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应当为他们提供线索,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并适时鼓励。这样能使学生在下一次答问时,不会产生不安和焦虑,会更倾向于努力回答问题。

(二)给予及时的评价

教师应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要努力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坚持表扬为主,时刻给学生以鼓励,尤其对基础较薄弱或有进步的学生更要特别鼓励。教师要认真思考学生的回答,以不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回答,从不同角度转换叙述方式,使表达的意思更明确;归纳学生回答的要点,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进行规范;对学生的回答补充新信息,提出新见解;对回答中的错误倾向、模糊认识,引导其他学生参与评价和完善。

五、总结

总之,在英语阅读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借助不同机会,通过提问的方式创造情景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并应鼓励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和背景知识积极主动地换位思考,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

猜你喜欢
批判性教师应阅读教学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