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巧用问题设计激活初中物理课堂的策略

2020-01-02 23:11蔡红冲
考试周刊 2020年38期
关键词:物理课堂设计

蔡红冲

一、引言

最近几年教育专家,提出了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们尽可能探索一些全新的教学模式。因此,初中物理教师也要充分贯彻这一理念,对一些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予以借鉴,优化现有的课堂。这其中,问题设计便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得教学氛围得到全面改善,促使学生融入进来,以此提升知识学习的整体效率,进而促使学生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进行问题设计的重要性

基于新课标的要求能够得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理应尽可能开发一些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方案,确保各类问题设计都能够在整个课堂之中得到全面贯彻。

其一,对于问题设计展开合理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时刻保持注意力集中,以此将其内心潜在的兴趣完全激发出来。

其二,通过采用问题教学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活动的整体效率,促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以问题处理的方式,完成所有知识内容的传递。

其三,教师可以带着全班学生一同投入到思考活动之中,一边探究具体答案,一边加深理解的效果,促使其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这样一来,学生的知识水平必然会得到有效提高,为其未来的学习能够带来诸多帮助。

三、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

(一)问题要有较高趣味性

优秀的物理问题,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将学生潜在的求知欲完全激发出来,促使其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为此,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理应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存在联系,并与其个人爱好以及年龄特征能够结合在一起,以此保证教学情境有着较强的生动性,满足广大学生的学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自然对于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教师自己处理要有扎实的基础之外,还要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明白学生究竟对哪些事物感兴趣,以此保证问题的有效性。同时在实际教学的时候,可以做到善于提问,及时点拨。

例如,在进行“滑动变阻器”的相关知识教学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一段“春节联欢晚会”的相关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其在观看的过程中,认真体会其中灯光的具体变化。之后再对其展开引导,让其慢慢思考,灯光的强弱变化具体是怎样实现的?如此一来,学生自然能够积极融入课堂学习活动之中,完成本堂课程知识内容的学习。

(二)问题要有一定难度和梯度

教师在进行问题提问之前,理应深入了解本堂课程的内容,结合其中的知识难度,设计相关问题,确保问题本身和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接受能力有所联系。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过高,学生无法答出,只能依靠教师解答,自然会影响引导的效果。同样,如果问题的难度过低,学生无需过多思考,直接能够完成回答,同样对其正常学习没有太多帮助。针对这一情况,教师理应确保问题的难度适中,并有着一定的梯度。除了保证所有后进生能够完全接受,而且优等生自身的实际发展也能得到有效满足。同时问题还要将本堂课程的重点部分凸显出来。如果发现部分知识点的难度过高,则需要做到由浅入深,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对其展开递进提问,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及理解。

例如,在进行“凸透镜成像”的相关知识教学时,如果直接展开提问,让学生直接回答凸透镜所成的像是怎样的,很多学生都会变得不知所措,不明白如何回答。但是,如果教师选择层层递进的方式,慢慢深入,先让学生使用凸透镜,从近到远进行实物观察,并注意成像的大小和正倒情况。在完成观察之后,再进行提问,此时学生就能根据自己所见和自身的思考,有效回答教师的问题。

四、在物理教学中采取问题设计的方法

(一)通过课前提问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多数初中学生来说,普遍对于物理课程有着一定的反感情绪。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出现,主要是因为物理知识的难度相对较高,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频频受挫,从而失去了自信心。为此,初中物理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理应设计一些有趣的导入问题,以此进行启发,让学生认真思考,从而感受到物理知识学习的乐趣所在。

例如,在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正式开始之前,向学生提问:“对于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早期物理学家在进行探究的时候,具体是怎样发现的?采用了怎样的实验?”如此就能让学生自主进行资料搜索。不同学生应用的搜索工具有所不同,寻找的方向也会有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得出的资料自然也会有着区别。如此一来,当学生在次日进行学习的时候,彼此之间就能相互交换意见,分享自己的搜索内容。同时还能引导其通过理性思维参与到物理问题之中,深入其中慢慢思考,进而使其知识学习的兴趣得到全面激发,为其个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结合生活实际深化教学内容

很多初中学生在初期接触物理知识的时候,发现很多理论都非常抽象,和自己的实际生活之间有着非常大的距离。伴随着深入学习,就会觉得这些知识内容十分枯燥,整个学习过程也极其乏味。为此,初中物理教师就可以深入了解学生本身,结合其自身的生活情况。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尽可能以一些基础知识为主,逐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而在解答这些问题的时候,慢慢深化教材中的知识内容。促使学生对于物理知识有着全新的认知,明白虽然一些知识内容较为难以理解,理论性非常强,但同时也来源于生活本身。

例如,在进行“力学”的相关知识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向学生提问:“我们大家都有过擦黑板的经历,在擦黑板的时候,具体受力是怎样的情况?”通过安排学生思考之后,大家的心中都会保留着疑问,渴望得到正确答案。此时教师再以此为基础,画出相关受力分析图,让学生感受“受力分析”的全部过程,体会其中的价值。显然,这种问题设计的模式可以让学生在进行问题思考的过程中,逐步掌握问题处理的相关分析方案,促使其能够更好地感受物理知识学习的魅力所在,进而使得学习质量得到全面增强。

(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基础环境

早期在进行物理教学的时候,部分教师总是将自己当作是课堂的主体人物,强行向学生进行知识传递,而对于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则有些忽视。如此虽然能够确保学生完成知识记忆,但却对其问题处理能力的提高没有任何益处。为此,教师理应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有效处理相关问题的基础情境,促使其在实践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学习,慢慢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面对相关物理题目的时候,可以通过自己独有的处理方案完成解答。

例如,在进行“小孔成像”的相关知识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尝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基础情境,让学生自主使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诸如易拉罐、皮筋、纸杯以及薄膜等,自主进行“小孔成像”的相关模拟实验。通过实际操作,让其明白“成像的大小”通常会和哪些因素存在联系。依靠这种情景创设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自主完成答案的思考,进而使其更好地完成理解,并将其完全消化,为之后的物理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引导学生课后反思

在进行处置物理教学的时候,为了能够将问题的作用全部发挥出来,教师理应保证全班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因此,实际设计的问题理应和教材内容有所联系,结合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促使其基于问题本身,从中有所收获,获得启发。因此,在课堂教学的结束阶段,教师同样可以进行问题提问,让学生带着疑问回到家中进行思考,或者和周围的学生共同探究,也可以自己在互联网中搜索相关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设计的问题理应做到通俗易懂,并且要和学生自身的特点有所贴合。

例如,在完成“温度”的相关知识学习之后,教师就可以按照教材的要求,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自己在家中准备三杯水,分别是凉水、温水以及热水,两个手的手指分别插入到凉水和热水之中,保持五分钟,然后再一同插入到温水之中,具体会有怎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由于该问题本身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很有启发性。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让学生自主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完成验证。在得出自己的答案之后,再在次日的课堂之中与他人展开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意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于相关物理知识内容的理解变得更为深刻,促使其学习效果得到全面提高。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的时候,通过采用问题设计的方式,可以有效起到引导的作用,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问题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对于物理学习将会有着更多的兴趣,以此保证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物理课堂设计
只因是物理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处处留心皆物理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