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学史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科核心素养①

2020-01-02 23:11
考试周刊 2020年38期
关键词:科学史生物学科重难点

陈 琳

一、引言

由于生物教学难度与广度,为此,在学生高中生物时相关生物教师也应该从学生的自主学习方面寻找有效突破口。基于核心素养,加强科学史教学的相关作用。给予学生更多表现的机会,以此来提高整个课堂教学质量。它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相关热情,学生会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到知识学习的重要突破口。这也反映了新时代生物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教师应该在探索生物科学史的相关规律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总体特点,通过科学史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目前高中生物科学史教学现状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教材中出现的科学史内容大多出现在课本正文、资料分析这些板块,由此,教师对于这些知识也并不是太过重视。他们大多只是要求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解决而已,这也导致了学生在生物课堂上无法对这些科学史话、科学家的故事产生了解。

首先,很多教师会在教学科学史内容时将内容中的一些科学方法给摆出来,但是很少能够有教师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升华整个课程教学。大部分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系统的要求学生去学习生物科学史,他们在课堂上渗透的科学史内容也仅仅只是局限于教材的局部。很多教师对于科学教学方法了解的并不是太过到位,更谈不上生物课堂的科学教学了。其次,部分教师认为生物科学史在高考中的地位并不是太高,为此他们也不会浪费课时去进行这一方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对于生物科学史的学习也不是太过重视,整个生物科学史教学现状停留在一种初级阶段。教师无法知晓怎样评价学生的科学史掌握情况,也不知道科学史内容中渗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

三、科学史在生物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一)可以作为新课的重要导入材料

良好的开始环节会为学生的后期整个学习过程奠基,为此教师也必须注重好生物课堂的有效打开方式。以生物学史作为新课导入的相关材料,从而激发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相应兴趣。生物材料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它能够在网络视野下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教学《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课程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故事回顾模式来帮助学生探索科学家对于遗传规律的探寻过程。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一般性的学习规律。在教学生时教师可以利用的材料是非常多的,这也给生物新课程展开打下了十分好的基础。

(二)帮助教师突破生物教学重难点

一直以来核心概念教学就是高中生物教学的一大重难点,由于概念的抽象以及难懂性,学生在学习概念时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每一个概念都包含着生物科学家的酸甜苦辣,生物概念教学方法是有着很多的。

教师如果能够依照生物学史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那么学生在生物课堂上也会表现得更为活跃。这样一种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知晓概念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在教学《DNA 分子》这一课程时,为了帮助学生弄懂DNA 两条链的连接方式,教师就可以由当时两位研究DNA 分子空间构成的科学家的想法作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模型探究以及模拟过程中了解科学家的相关思维,在不断修正过程中领会生物学科学习的真正奥妙。

(三)有利于组织探究教学

科学探究能力是高中阶段学生在生物课程学习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一般来讲的话,科学探究的过程都是由学生自主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寻找问题,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类过程。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生生物时教师也要依照实验,依据实事求是重视生物课堂内的探究式教学。了解生物学科内容的相关由来方法,在历史回顾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发展素材。例如在生物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围绕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等科学方法帮助学生攻破生物学习重难点,通过科学史讲解来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生物学科的一般打开方式。教师可以围绕一些经典实验如DNA 复制特点、遗传规律发现,基于染色体的相关练习来帮助学生进行探索。通过适当的实验改变,将其设计成适合学生发展的探究性课题。

(四)有利于学生完成知识迁移

若仅仅只是依靠题海战术,那么学生在生物课堂上也很难获得提升。在学完相关的生物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借助生物学史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这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题目练习,它能够真正加深学生对于专项知识的理解。为此教师也要合理利用好一些科学史的材料,结合教学重难点、融合生物教学主题创新教学题目,以此来实现学生对于专项题目的掌握。这也说明了生物学史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意义,它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提升。

四、生物科学史融入生物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以知识作为载体

相关的生物发展科学史实际上也展示了人类对于生物知识研究的整个探索过程,在此类生物科学史的指引下,学生能够在生物课堂上表现得更为出色。它可以大大提高生物课程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相关热情。

在教学《遗传与进化》这一模板时,由于相关的遗传科学史并没有在教材正文中出现。为此在利用科学史进行生物教学时,教师如果以史而论,那么整个生物学习课堂也会显得十分枯燥。为改变此种教学模式,教师应该以知识作为重要载体,通过课堂教学来改变生物课堂的整体气氛。教师可先为学生补充相关的生物学史史料,利用多媒体进行相应视频展示,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如在教学DNA 分子复制这一课程时课本上并没有给出进行DNA 分子复制研究的全部实验,教师可通过适当的PPT 展示梅塞尔的实验过程。让学生通过对照分析来了解整个实验结果,这时学生通过及时的补充发现也知晓了DNA复制方式。对于生物教师来讲,如果在生物课堂上只是将科学史进行单一的陈述,那么还是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时代的生物教师应该以相关的生物知识点作为课堂打开的重要方式,利用科学材料挖掘出科学史材料中的内在教育价值,帮助学生加以应用,以知识载体来让整个生物课堂变得更具趣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突破整个生物课程教学重难点,帮助学生体会一般性的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意识。

(二)合理定位教学目标

科学史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于专项知识的理解,但是在进行具体的科学史教学时,教师也要依据新课改的相关教学目标来进行生物科学史教学。对生物科学史进行适当的整理研究,突出整个生物课堂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部分。在具体展开教学时,生物教师应该及时调整教学目标,改变以往的单一教学模式。注重生物材料的鲜活性,以突出生物课堂教学重难点作为教学出发点,让整个生物学史服务于学生的生物学习过程。

例如在教学《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这一课程时教师在课堂讲述过程中就可以适当的将孟德尔的个人生平以及在这八年实验过程中所发生的故事告诉学生,过后再将孟德尔的整体工作情况以及论文发表给学生进行适当介绍。在此种课堂模式展开下,整个生物课堂会变得趣味十足。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后期的孟德尔杂交规律,最终建立属于自我的生物知识体系。又如在教学《基因在染色体上》时,教师在生物课堂上就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课本上没有介绍的实验或者以摩尔根和他学生之后所做的后续实验作为课堂切入点。在相关的补充材料播放完毕之后,教师可试着提出一个问题――摩尔根为什么要假设控制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 染色体呢?通过这一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时学生在亲自思考过程中也了解了验证时测交亲本进行的组合方式。它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孟德尔假说演绎法的认知,最终突破学生学习的重难点。通过此种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能够在有效科学史带入过程中突破课堂局限,让学生了解科学史的深厚。

(三)符合学生的生物学习实际

将生物科学史带入课堂已成为现今很多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采用的一种策略,但是在应用科学史时相关生物教师也必须做好提前的筛选整理工作,不能够脱离学生的学习实际。

例如在教学《DNA 的复制》这一课程时,虽然DNA 的半保留复制证据是选学内容,但是这个知识点对于学生的后期学习来讲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已有的课堂实际将一些已有的知识点和结论作为已知条件告诉学生,帮助学生透过实验现象来观察实验本质。这时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也能够对生物学科所涉及的一般性原理加以理解,它真正加深了学生的整个思维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时并不要刻意去注重整个知识灌输过程,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目标在满足班级学生需求的情况之下合理利用好生物学史。如果有关的内容不需要学生记住只是要求学生了解,那么教师就应该遵循此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合理规划学习目标的情况之下完成自我学习能力的升华。

五、总结

在应用生物科学史进行教学时,相关的生物教师应该落实好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帮助学生突破生物学习局限。同时教师也要了解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利用好新型的教学模式,以知识作为载体。合理定位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生物学科的一般性规律。最终透过历史来了解生物学科的学习本质,升华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这样一种合适的教学方式更能够提高生物课堂的整体教学成果,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热情。

猜你喜欢
科学史生物学科重难点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教学
科学史上十大革命性理论
——博弈论
第十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招生简章
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
高三复习中生物学科的备考建议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科学有意思
——“科学史上的今天”10月号
“科学史上的今天”9月号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生物学科思想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