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策略探究

2020-01-02 23:11白雯君
考试周刊 2020年38期
关键词:新课程学科历史

白雯君

一、引言

核心素养在高中历史课堂构建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可见其在历史教学中具有的重要意义。高中历史考查学生的人文素养能力与理解能力,因此,大部分学生与教师对于人文历史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学习能力与授课体验较差。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各所学校在改变其教学模式中首先考虑的问题。核心素养作为学生在学习中必不可缺的条件,是学生与教师都应当重视并且去不断加强深化的重要因素。历史的核心素养就是激发学生对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认识,并在生活中能够用人文情怀的目光去审视遇见的问题。在这一阶段,历史课堂上对学生的学科素养提出了新的条件,要求学生能够在文言文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将晦涩的文字转化为具象化问题,对其模糊的概念有一个新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学好历史。

二、帮助学生理解人文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学生正面临着高考,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任务是非常繁重的。日常生活中对人文情怀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这就要要求当代学生有足够浪漫文艺的本质,将生活中遇见的问题以高情商的方式给予妥善解决。在素质教育的当下,如何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课堂,运用好学生的特征,让孩子对学习保持激情是当前教师面临的巨大拦路虎。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与专业能力相匹配的教学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并将其运用于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并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现如今,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教学课堂中的首要问题,例如在讲授宋明理学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中最常遇见的理念,将其与儒家思想进行对比,循序渐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好奇心,以此来为高效的课堂奠定基础。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已经从授课者转化成为引导者,其首要任务也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更应当注重学生的课堂体验,打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以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应用脍炙人口的历史事件,强化学生对历史的认识

历史是一门趋于感性化的课程,往往需要辅之以大量的知识储备来让学生对课本中的概念有一个具象化的认识。中学生的理解判断能力已经有了一定发展,但若想要其能够拥有与课本知识相匹配的学科素养,还需要教师的引导。案例分析是教师在课堂中经常能用到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能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这一抽象的知识点,还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能力,让学生自身对数学这一学科产生学习兴趣,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满打满灌的教学方法在当今时代已经是一种不可取的教学方法,一味地灌输课本中的知识只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给学生留下学习是一个枯燥无味的过程的感受,从而产生抗拒学习的心理。历史课堂中教师往往都会利用历史上有趣的小故事来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寓意,帮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以此强化高效课堂的构建。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一方面可改良学生自身的学科素养,一方面可以辅助教师的授课过程,为学生和教师有一个良好的课堂体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组织学生进行历史事件人物扮演,强化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理解

在历史这一课程中,理解能力也是其学科素养中不容忽视的关键点。动手实践能力还能让学生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对课本中死板硬套的知识点有一个新的认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课堂和学习的灵魂,兴趣和好奇心是学生接触历史并爱上历史的核心。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征,设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游戏,在课堂中展开互动,以游戏竞赛和人物扮演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历史。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减轻教师的授课压力。这不仅仅是依靠教师在课堂中的授课或是学生自己去做习题可以培养出的,所依靠的是学生动手实践与思考的有机结合,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落实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策略。

五、结合教材中对历史人物的描写与生活中人们对于历史人物的印象,引导学生活性运用教材知识

历史课本上对于某一人物的刻画与现实中人们对其的印象往往有些出入,这正是一个让学生在生活中塑造历史课程核心素养的关键。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历史学习的主要过程,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中设置出环环相扣的问题,以此来引导学生理解教材知识,那将是新课程改革取得巨大成果的表现。简单的故事案例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深化课本知识,并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运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分析。例如生活中人们提及始皇帝都留有一种暴政的印象,再结合教材中对于始皇帝中肯的评价,就会发现平时人们对于历史人物的认识存在片面的弊端。端正学生对于历史的认识,大大提高历史知识的敏感度,增强教学质量,让学生从故事案例中了解历史的用途,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生活中调动教材知识,培养学生对历史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科素养。

六、如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大部分人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认识都是以一味地灌输为主要印象,其实不然。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不仅仅是会对教材知识有一个深化的讲解,对学生自身的学科素养能力的培养也是课堂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例如《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这一课,教师可以在课前对学生下达分组学习任务,让学生对于新课程的学习有个初步的了解,以此为第二天课程的学习搭建夯实的平台,呼吁新课程改革对当代高中生提出的要求。如果教师只是在四十五分中的课堂中就要求学生对教材知识有一个与预想相匹配的认识是非常困难的,不仅会让教师有一个非常疲惫的授课体验,还会让学生认为语文课堂是一个枯燥乏味的学习过程,从而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失去兴趣,使新课程改革的效果无法真正得到展示。正确的授课过程应当是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从网上搜集、实际调查、图书翻阅等途径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为其生活中的核心素养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还可以减轻教师在教学中的负担,使学生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可谓一举两得。

七、将学校与家庭联合起来,注重学生校内校外双方教育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会决定学生未来的眼界,父母是学生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也在孩子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家庭教育的熏陶对于学生的知识储备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效果,一个正确的理念往往会在某个时间段对孩子的决定起着意想不到的影响。注重学校与家庭的结合,双管齐下,做到让学生在学校自主学习,在家自觉学习的目的,那将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取得出乎意料的成就。如在讲授十九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下发学习任务,让学生回到家后和家长一起去调查了解这方面的数据分析,让学生在课前对世界文学艺术这一概念有个初步的认识,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分享自己的调查成果,从而让学生为课本知识的吸收打下基础。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一方面还能让学校与家庭互相配合孩子的学习任务,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八、结语

新课程改革的推行对各个方面都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要求学生提高自身学习素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强化学生学科素养,培养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敏感度。这不仅仅是一场课程的改革,更是对从古至今教学模式的改革。热爱学习的前提是拥有一个正确并积极向上的学科素养,各所学校已经将培育学生学科素养的任务放在首位,大面积地调整自身的教学模式。学科素养的培育不单单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发展方向,更是决定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是否拥有较强的思维能力的主要依据。历史对人们日常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历史案例与课堂的融会贯通将是帮助学生学好历史的主要方法。高中生的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都达到了一个非常成熟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却往往都被枯燥乏味的课堂体验磨掉了对于学习的激情。由此可见,课堂的有效构建更是当前高中课程教学的重要前提,以此为标准,新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效益将与日俱增。

猜你喜欢
新课程学科历史
【学科新书导览】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新历史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历史上的6月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