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实践活动落实政治科学核心素养的刍议①

2020-01-02 23:11
考试周刊 2020年38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

李 茗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是构建以培养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学科内容的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显著特点。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课前布置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在课堂上以实践活动的内容为载体,用学科知识进行深层次的探讨,是符合新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中提出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要求,能较好地实现学科内容与活动设计的融合,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对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实践活动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逻辑关系

新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政治课是以发展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要求学科内容的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专题访谈、参观访问,以及各种职业体验等。笔者认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到社会,在社会生活中亲身体验、感受,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能较好地让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生根,而学生政治核心素养水平的提高,是检验实践活动实施是否有效的标准。

(一)实践活动是落实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载体和途径

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要解决学生“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更要解决学生“信不信”的问题。而解决好学生“信不信”的问题,并不是单纯靠老师上课的说教所能完成。老师的说教或许能让学生在试卷答题上写出答案,但做到真正地认可还有一定的差距。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为了能真正落实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就很有必要在政治课教学前布置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在政治课堂学习前,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方案,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在课堂上以自身实践成果为载体,以议题为纽带,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探究,感悟新知。在这个过程中,以学生亲身体验为基础,学生接触社会,贴近生活,从而能提高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二)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是检验实践活动是否有效的标准

高中政治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作为人的内在品质和能力,我们不能直接观测出来。那么如何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呢?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行为表现来评价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主要评价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思维活动,学生是否能运用学科内容来应对社会生活情境的问题,来评价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因此,以实践活动为载体的课堂教学,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得到了提高,说明教师设置的实践活动是有效的、有价值的,否则,则是无效的、无用的。

二、利用实践活动落实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实施策略

(一)善于利用学校开展的活动,让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

新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强调高中思想政治课要注重实践性,要求要将学科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但在实际的教学中,高中思想政治课每学期总课时量在40 节左右,且高中学生学习生活是非常紧张的,再加上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既费时又费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政治老师认为:在平时常态课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课前实践活动是非常不现实,只能是公开课时使用。那么教师该如何处理这二者的矛盾呢?

笔者认为,政治教师要善于利用学校开展的活动,让这些活动为学科教学服务。学校每年都会安排一些大型的学生活动,比如志愿者活动,科艺节活动,社团活动、9 月民族精神月活动、12 月宪法宣传活动、学雷锋活动等。而这些活动都与我们政治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政治教师可以根据课本知识结合学校开展的活动,以这些活动为载体,在课堂教学中设置议题,让学生在议题的探究中进行思维碰撞,产生思维火花,落实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比如,每年农历正月廿九日是福州地区特有的传统节日——“拗九节”,后又称为“后九节”“孝顺节”。每年这天,学校团委都会安排学生进行“拗九节”活动。教师在教学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四课《传统文化的继承》时,就可以结合学校团委组织的拗九节活动,以拗九节活动为载体,在课堂设置探究活动:从“拗九节”的变化发展,谈谈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作用以及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在课前,学生通过学校的活动已经对“拗九节”有了一定了解,并且还给老师和老人院的孤寡老人送拗九粥。在课堂上,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教师适时引导,拗九节来自福州民间故事《目连救母》,从过去孝顺母亲到现在演绎成为尊老敬老、崇尚孝顺的社会风尚,说明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民族性,同时传统文化顺应社会变迁,对社会起积极作用,所以对待传统文化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在这过程中,学生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传统文化,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同时又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在“信服”点设置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由于各种的客观因素,我们目前没法做到每节课都进行实践活动。但是实施实践活动,能够为教学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更丰富的资源、更真实的情境。笔者认为,对于课程内容理论性强,单纯地“说教”难以令学生“信服”的课程,可以设置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直接经验,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三)教师设置的实践活动要有较强的操作性,让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教师根据课本内容设置实践活动时应注意活动的可操作性,主要包括内容的可操作性,时间和空间上的可操作性。

从内容上来说,教师设置实践活动要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要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样的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好操作,不会因为畏难而终止。而坚持“三贴近”原则的实践活动,更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启发学生不断地探索,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

从时间和空间上来说,高中生的学习生活是非常紧张繁忙的,精力有限。学校和社会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安全问题,一般来说不会轻易安排学生到校外活动。这给实践活动实施增加了难度。因此,教师在安排实践活动时,应考虑到学生的时间和活动场所等因素,让实践活动顺利实施。这样才能将“大社会”与“小课堂”顺利接轨,落实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否则,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则成为“空中楼阁”。

比如,笔者在教学必修3《文化生活》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时,设置实践活动:本校高二学生对我国民族精神认知程度的调查,要求学生在课外通过实践活动制作问卷、发放、整理问卷数据,并提出现状。这个实践活动的设置就是从学生自身出发,而且只需要学生利用课间下课时间,在校园内实施实践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实践活动操作性强。在课前,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在课堂上,学生又能集思广益,针对实践中得出的高二学生对民族精神认知的现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法(课本内容: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而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增强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保持民族气节,维护民族尊严。

三、利用实践活动落实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应避免的误区

(一)课堂教学要避免实践活动与学科知识脱节

在高中政治教学课前设置实践活动,课堂上以实践活动为载体,采用议题式教学,一改过去传统枯燥的灌输式教学,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促进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但是,课堂上若过于注重实践活动的展示和讨论,忽略了学科知识的学习,看似很热闹,实际上根本没有完成教学目标,导致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低下,更不要说对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了。

(二)要避免评价主体单一化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一般来说都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笔者认为,教师在实施利用实践活动为载体的课堂活动,应改变这种单一主体的评价,应采用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多元主体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有利于学生自我主动的发展。采用同伴评价,能让学生之间进行更多的交流与合作,在合作中发现他人长处,取长补短。当然,对课程进行评价,要明确评价的维度,尤其是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一般采用“求同”和“求异”相结合方式,即有统一标准、无标准答案的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更加注重自己的行为,注重运用学科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了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学科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