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整合策略探究

2020-01-02 23:11谢炜光
考试周刊 2020年38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信息技术

谢炜光

传统思维之下,很多学生认为历史只是枯燥地记录了冰冷的过往,对于历史课程学习的兴致并不高。学生不能充分意识到历史学科的史学价值及史料研究的重要意义。同时历史的人文价值也不能有效彰显,使得学生很难对历史建立基本的认同感。通过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为历史教学开辟了一个新思路。教师不仅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使过往历史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一个个发人深省的历史故事建立基本的唯物史观,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因此,在面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更高层次的培养要求时,我们必须要深度思考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恰当融合。

一、教育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教育信息技术本身具有很强的学科渗透性,在很多学科中都产生了广泛影响,对于以教师的讲解和课本上的图片为主要教学手段的历史课程而言,这一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无疑为教学创新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一)借助教育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在高中历史相对初中历史来说,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这也是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兴趣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一些事件从表面来看毫无关联,但其背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学生在新知识构建过程中必须要调动对旧知识的认知,同时进行一些再创造和再思考,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些历史。历史事件本身离学生所处的时代比较远,很多问题让学生凭空想象非常的困难。这使得学生概念理解和知识记忆的过程更加枯燥。

借助教育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剖析一些历史问题。同时通过视频、影音、文献等资源,能够使学生建立更加生动直观的认知,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显著降低知识学习难度。例如,“维新思想”这一课的学习,涉及维新变法思想的时代背景、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理论探索与政治实践、维新思想传播的历史意义三方面的内容。教师除了通过语言引导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影视片段,通过网络检索一些思想理论的发展过程等,使学生可以从时空发展的角度去认证这一事件。

(二)教育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整合有利于运用史料教学,更加凸显历史教学的学科特色

历史教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会把大量史料运用到教学当中。历史本身非常的厚重,涉及的细节非常多。而课本教材所能为学生提供的信息和素材非常有限,更多的知识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去探索和搜集,多角度去学习和了解,通过反复的强化记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思路。这个过程对于教师而言亦不容易,让学生们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更是难上加难。当前我们正处于网络极度便利的一个信息化时代,必须要充分发挥教育信息技术的优势。借助信息化技术,教师既可以主动为学生搜集和整理一些相关的信息,还可以鼓励学生们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主动开展历史知识学习和史料搜集工作。

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制定相应的任务指导书,让学生们课内联系课外,教会学生主动开展相关知识的学习。让他们自己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等渠道,亲自去收集和整理相关的素材,从而完善自己的认知过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成绩汇报工作,积极表扬和肯定他们的辛苦付出和丰硕成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历史学习的一个基础方法,同时面对海量的信息,学生自身要从中抽丝剥茧地进行筛选和分析。这样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教会学生大量搜集、小心求证、客观认知,使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可以更加扎实。

(三)教育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整合有利于增强学生历史解释能力

随着新课标的逐步推进,高考中对历史素养的考察已经越来越灵活,这就提醒历史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按部就班地来教历史,更重要的鼓励学生以个性化的思维,对学科知识开展主动建构。学生可以以教材为资料,从探究的角度来思考历史,对于每一个史料都要多角度研读,增强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提升学生的剖析意识及规律总结意识。让学生能够跳出死记硬背的思路模式,从理解与应用的角度来学习历史,这样不仅可以显著降低历史的枯燥性,而且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科创新意识。教育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就可以很好地发挥助力作用。借助影音、视频、多媒体课件等方式呈现的历史,不是对课本教材的照搬照抄,而是将一些史料真实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们自主去思考这段历史反映出来哪些问题,鼓励学生们自己主动完成知识建构的过程,这比教师生硬的讲解更加有趣且富有挑战性。

例如,必修课“早期殖民扩张”这一学习专题,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评价早期殖民扩张。为此,教师可选取有关的视频和图片材料,使学生感受当时欧洲殖民者对殖民地的残酷剥夺以及殖民地人民所面临的恶劣境况,如劳动时间长,工作条件差,工资低,生活环境恶劣,劳动权益没有保障,从而认识到殖民主义的血腥性,同时,也要通过让学生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搜集相关的殖民地新旧发展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到,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即传播新的生产方式、新的制度、新的思想。从而使学生全面认识殖民主义的影响。提高了学生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突出培养了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四)教育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整合可以使历史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立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手段越来越多。有的教学仅靠教师的口头表达进行教学,即使是表达水平很高的教师也会有很多的局限,而配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则可以是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例如,在进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这一课的教学当中,老师播放一段关于“开国大典”的视频,给学生带来的感染和产生的效果,是传统的板书和单纯的老师讲述所无法相比的。此景此景,使学生油然而生的是对伟大祖国深深的爱,这样的情感教学的效果更加的实在。让学生亲临其境,让事实说话,既开阔的眼界,又陶冶了情操,更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对爱国英雄的敬仰之情。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情感教育中,不断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二、教育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整合的有效策略

(一)要更好地实现教与学互动性

教育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整合的最大作用就是能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结构的作用。教师在上课前应根据教材内容对课堂的教学流程作精心设计,对教学环节进行周密安排,课件运行、设疑、学生的反馈等细节教师要心中有数。如《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一节课里,教师先设计一些问题,如:清朝是怎样建立的?清朝民族融合的表现及原因是什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主探究,从而达到对大量知识的内化。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培养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

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资源环境就是要打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极大地扩充教学知识量,扩大学生知识面。如在学习《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节课时,一种学习方式是教师在校园网上利用自己设计的“历史E+课堂”网页把大量的所需的资源整理出来,课堂上学生通过访问该网页来选择有用信息;另一种学习方式是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或介绍一些网址(如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学科网等),由学生自己通过搜集相关素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的理解。

(三)注重教学资源的实用性和科学性

避免在应用多媒体历史教学中向学生罗列太多的知识资料而忽视信息质量反馈的倾向,选材时一定要谨慎。首先要确认材料的真实性;其次要精于取舍,选取最典型最具有说服力的材料;再次要有针对性围绕突破重点、浅化难点、趣化枯燥点这一目的,选择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件、微课、翻转课堂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创设出赋有启发性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进一步深化教学模式改革

教师作为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发挥其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中的互动技术、网络技术,学会自主学习,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和探究的手段,以及解决问题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环境,提高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和加工、整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总之,把教育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整合是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让学生置身其中,在情境中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在愉悦中主动探索,在过程中发展思维,获取知识,提高素养,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历史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