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辞赋与其书信文之对比
——以《登大雷岸与妹书》为例

2020-01-02 23:49罗小冉
文化产业 2020年18期
关键词:鲍照辞赋书信

◎罗小冉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 北京 100024)

鲍照是南朝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学术界对鲍照的关注主要集中在其诗歌和辞赋的研究上,而对其以《登大雷岸与妹书》为代表的山水书信文研究甚少。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全文以骈体写作而成,辞藻丰赡、文辞华丽、意境高远。作者运用比喻、夸张、想象、类比等手法将其情感寄托于山光水色之间,郁结于心中的苦闷跃然纸上。《登大雷岸与妹书》全文83%左右的篇幅都在描绘山水云烟等自然景色,鲍照笔走龙蛇,点染山色云烟,淋漓尽致地再现了自然景物的雄奇瑰丽。作为一篇书信,这是前人所未有的。吴汝纶评价说:“奇崛惊绝,前无此体,明远创之”。由此观之,《登大雷岸与妹书》不仅仅是一封家书,还是一篇山水散文,是我国以书信体描写山水的典范之作,对后来的陶弘景、吴均等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纵观《登大雷岸与妹书》,可以发现它的语言、形式、风格特征等方面与其辞赋有很大的相似性。

一、鲍照辞赋与《登大雷岸与妹书》作期考

鲍照的辞赋现存总为十篇,其内容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哀叹自身命运不济之作;二是描绘山光景色的咏物之作。两类作品虽有不同,但都抒发了作者跌宕起伏的人生感叹,有着浓厚的抒情意味。

对于鲍照大多数辞赋创作的具体时间,学界没有得出统一结论。鲍照的诸多辞赋中,其中有四篇赋创作的时间可以确定,但具体时间有争议,另外六篇由于时间久远,加之史料不足,不能确认,只能通过辞赋表达的思想、情感意蕴来推测其大致创作时期。

《芜城赋》的创作时间学者们观点不一。第一种观点认为根据五臣注《文选》的引文说,这篇赋创作于孝武帝时鲍照为临海王子顼僚时期;第二种观点认为此赋创作于竟陵王刘诞据广陵起兵朝廷被平后而作;第三种观点认为此赋是鲍照客江北时作;第四种是公元 459 年鲍照客居江北游广陵芜城感怀而作。

鲍照还有咏物赋六篇,即《舞鹤赋》《观漏赋》《园葵赋》《芙蓉赋》《尺蠖赋》《飞蛾赋》。这六篇赋的创作时间难以确定。要确定这几篇赋的创作的大体时期,需要对鲍照的生平经历、心理变化以及作品风格的流变进行考察。丁福林先生《从〈飞蛾赋〉和〈尺蠖赋〉看鲍照前后期人生态度的转变》一文从鲍照的心理变化切入,分析赋中所反映鲍照的情感、性格来确定这两篇小赋可能是鲍照屡遭不顺时而写的[1]。《芙蓉赋》的创作手法模仿于楚辞,全文用香草美人作喻,表达了自己“忠而被谤”怀才不遇的苦闷心情。

学界对《登大雷岸与妹书》的创作时间也存在着争议。目前,学界大致有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登大雷岸与妹书》作于元嘉十七年(440年),鲍照跟随刘义庆镇南兖州途中所作。而钱仲联先生提出了另一种观点,他认为此赋应是元嘉十六年初离家时作的,他给出的理由是文中有“去亲为客,如何,如何?”为初离家的语气[2]。但不管怎么说,《登大雷岸与妹书》创作于鲍照24岁到25岁之间。

综上所述,在鲍照作《登大雷岸与妹书》之前已确定创作了《野鹅赋》一篇,这对他写山水书信提供了创作经验。鲍照辞赋语言奇丽、形式华美、骨气劲健,与《登大雷岸与妹书》有相似之处,二者呈现出非同一般的韵味。

二、鲍照辞赋之特色

鲍照的作品的语言可以说是精彩绝伦,后人难以比拟的,他充分吸收前人成果,发挥语言的优势以细致的语言描绘形象,把描写对象与自身细腻的情感充分结合,用超乎世人的语言浇胸中之块垒。其语言不乏艳丽的辞藻,然华丽中也不乏逸气。学者们对鲍照辞赋特色评价时都会提到“奇”,敖器之云:“鲍明远如饥鹰独出,奇矫无前。”方东树有言:“明远既取真境,又加奇警,所以为至。”这些虽然评价的是鲍照的诗,但同样适用于鲍照的辞赋,且非常精当。

南朝时期文坛形式主义泛滥,文人重视语言的表达,所以他们的作品往往辞藻华丽、音韵和谐,文章往往不重视思想和内容,陈子昂曾评价说:“汉魏风骨, 晋宋莫传”,这些文章往往缺乏骨气。鲍照在南朝时期的文坛可以说是一股清流。由于鲍照不受重用,仕宦经历非常坎坷, 导致他不平之气郁结在心中,后以诗、赋、文等形式呈现出来。鲍照辞赋中当然也表现了这种骨气。如《舞鹤赋》中对鹤舞姿描绘得惟妙惟肖,鲍照表现的不仅是仙鹤婀娜的舞姿,更表现了一只浩然之气的仙鹤清朗的气质。“逸翮后尘,翱翥先路。指会规翔,临岐矩步。态有遗妍,貌无停趣。”仙鹤的舞姿超凡绝俗,孤独冷傲,仙鹤仿佛被赋予了鲍照的孤傲灵魂。全文虽在咏物,但殊不知咏物之表下,是鲍照的自我独白和人生自述。

三、鲍照辞赋与《登大雷岸与妹书》相似之处

鲍照辞赋与《登大雷岸与妹书》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的地方,根据鲍照辞赋的创作时间可以推知,他在写《登大雷岸与妹书》的前后写过多篇辞赋,辞赋的创作已趋于成熟,二者在语言、形式和风格上有诸多相似之处。

从语言上说,《登大雷岸与妹书》华丽中含有诡奇之气。在这篇书信中,鲍照笔走龙蛇,以妙笔描绘着途中所经历的山光水色。这篇书信文的丽首先表现在其描述对象之多上,有其辞赋的气势。在“丽”之外,文章还营造出一种诡奇的语言特征,从文中的意象的选择便可知一二。如文中大量选用深色调的景物作为描写的对象,如寒蓬、古树、青霭、紫霄、潭壑、轻烟等,这些景物的色调为深绿、青、紫、黑、灰等,这些独具特色的物象营造出孤冷、深秀的气氛。

从形式上来说,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结构完整,语言错落有致,且对仗工整[3]。《登大雷岸与妹书》打破了传统书信体的写作方式。文章的结构紧密而完整,作者首先对景物进行大篇幅的描写,把郁结在胸中的不快通过景色展现出来,最后在文末表现对妹妹的思念。鲍照这篇书信开创了以写山水景色为主体的书信体范式。

鲍照在创作《登大雷岸与妹书》的前后创作了多篇辞赋,辞赋创作已经达到了十分熟练的地步。在《登大雷岸与妹书》时,他打破传统的书信体的传统,把对自然山水的描摹移入自己给妹妹的书信之中,为后世以山水为主体写书信文提供了范式。鲍照的辞赋和《登大雷岸与妹书》在很多方面与鲍照的辞赋有相似之处,即:语言华丽、形式华美、骨气劲健。

猜你喜欢
鲍照辞赋书信
辞赋神鹰银铠图序
受气包
论民国辞赋学史的建构及其意义
鲍照乐府诗创作对南朝诗人的影响
打分
什么叫辞赋及其与对联的关系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鲍照与《拟行路难》的创作
共 筑
《中国辞赋理论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