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时节的脾胃保养

2020-01-03 07:54秦嫣编辑苏二
科学生活 2019年8期
关键词:有节元气时节

文/秦嫣 编辑/苏二

随着三伏天的来临,暑气肆虐,同时降雨增多,天气变得闷热、潮湿。此时,若暑湿之邪侵犯人体,最易损伤脾胃,造成脾胃功能的失常。在这段时间里,一些人会出现食欲不振、胃口变差、四肢乏力、精神萎靡,甚至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这就是民间常说的“苦夏”。

如今,在酷暑季节,为贪图清凉,很多人喜欢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或者毫无节制地食用寒凉食物来防暑降温。殊不知,凉快的同时,寒气也大量进入体内,逐渐给自己的脾胃造成了伤害。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具有恶湿喜燥的特性。胃主受纳,性喜润恶燥。脾胃通过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暑湿、寒凉之邪相继侵犯脾胃,就造成了脾胃功能的紊乱。

古代名医李杲所著《脾胃论》有云:“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由生也。”这段话告诉我们:人的元气靠脾胃来滋养,脾胃运化功能旺盛,则人体健康;若脾胃之气受到伤害,人的元气得不到充盈,就会产生诸多疾病,着重强调了调理脾胃在疾病治疗和养生方面的重要性,正所谓“得胃气者生,失胃气者亡”。那么,在当下酷暑时节该怎样调理我们的脾胃呢?

■ 饮食有节,莫贪寒凉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食饮有节,起居有常”。这里的食饮有节,指的是饮食要有所节制,一日三餐既要定时定量,又要注意食物的寒热温凉。

在炎热的夏季,一些人喜欢狂吃冷饮或冰镇饮料、瓜果等寒凉食品来降低身体的热量。也有人整天待在空调房内,躲避酷暑。寒凉食物的大量摄入,使寒气也进入到体内,损伤了脾胃,久而久之就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因此,在夏天的饮食上要以清淡可口为主,避免过度冷食。

■ 动静结合,健脾益胃

夏季人体出汗较多,运动锻炼应选择早晨或傍晚相对清凉时进行,运动量不宜过大。中医认为:汗出过多,伤津耗气。夏季进行剧烈运动,则出汗更多,气随汗泄,会耗损身体。因此,在运动的时间和强度上要适当。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脾胃的健运,可选择散步、拳操、慢跑、游泳等运动。同时,还可以通过按摩神阙、足三里、中脘、天枢等穴位,起到健脾益胃的作用,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 餐饮卫生,调和脾胃

酷暑季节气温高、湿度大,细菌容易繁殖,食物因此容易发生腐败变质。所以,夏季是腹泻等胃肠疾病的高发季节。

夏季特别要注意饮食卫生,保证食物的新鲜洁净。尽量少吃或不吃隔夜饭菜,忌吃街边无证摊点的食物,防止食物中毒。在日常饮食中,可以多食用薏苡仁红豆粥、绿豆粥等祛湿健脾、易于消化的食物调和脾胃。同时,可适当吃一些醋、姜、大蒜等调味品,可起到一定的抑制、杀灭细菌的作用。

■ 调节情志,舒缓压力

酷暑时节,天气炎热,加上工作和生活压力,一些人变得容易发脾气了,而且一旦出现烦躁不安、情绪激动等情志问题,紧跟着就会出现胃胀、胃痛甚至腹泻等症状。这是什么原因呢?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肝郁会影响脾土,脾的功能受损,运化水谷精微就受到影响。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肝木横逆克脾土”。

所以,炎炎夏日,更要保持“心静”,遇到任何事情尽可能保持心平气和,切忌火暴脾气、遇事一蹦三跳。许多研究都证明了不良情绪会诱发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上工治病,不治已病治未病。“治未病”是祖国医学治病养生的重要思想。在脾胃的调养和脾胃病的预防方面,也应遵循这一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及时改变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时时注重顾护脾胃。如果反复出现不能缓解的腹痛、腹泻、食欲减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目前,中医在辨证治疗脾胃病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通过中医综合调治可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另外,夏季也是温补阳气的最好时节,对于脾胃虚寒患者是调治的好时机。

猜你喜欢
有节元气时节
元气清晨
清明时节雨纷纷
饮食有节,远离痛风
如何养元气?
三种端元气ð13C1-Ro模型建立与应用
用有理有利有节谱写一曲反抗凌辱的赞歌
有理,有节,有序
元气淋漓的傅斯年
好雨知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