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武大毕业回村种地的他今如何

2020-01-03 08:45
农家之友 2020年10期
关键词:江夏区橘园砂糖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三言两语就道出父母的良苦用心,作为农村父母,谁都希望自己孩子长大后有出息,希望孩子朝暮之间就可以平步青云。

可是长大的孩子总有自己的想法。6 年前,有一个武汉大学毕业的广西男孩张朝,便是放弃了自己的法律专业,不顾父母反对,回农村栽果园种柑橘。

据了解,他是2008 年从武汉大学法律系毕业,本有着大好前途,却一头扎进电商平台。不难想象,当时他的父母是多么的生气,好不容易供他读完大学,却不务正业,在网上倒腾。

通过几年的努力,最好的时候,张朝的店铺月成交额就能达几百万元。可到了2014 年,他突然扭转方向,下农村流转土地种起柑橘了。如今6 年过去了,他究竟做得如何?

张朝是一位80 后,出生在广西桂林柑橘之乡,父母是农民,除了种田,还有几亩柑橘,节衣缩食,一家人日子勉强过下去。父母希望儿子努力读书,将来不要再做农民。

张朝是个听话的孩子,从小学习都不错,2004 年高考,他不负众望考上了武汉大学法律系。

当时,全家人都替他高兴。按照职业发展方向,他毕业之后应该是从事与法律有关的工作,在城市里前途似锦。

可是这个贫穷出身的孩子,上了大学之后并不安分,张朝为了减轻家里负担,从大二起就开始用课余时间创业,开了一间桂林米粉店,生意还不错。尝到了甜头的他,在大三时,又与同学合作开网吧。

不曾想,一开始就不可收拾,2008 年毕业的张朝,都没有考虑去找法律专业的工作,又瞄上了电商。在2009 年到2014 年,做得最好的时候,他的店铺月成交额能达数百万元。

不管如何,他也算是走出了农村,不再用种地了。所以父母还是比较欣慰的。

经过几年打拼,张朝在武汉终于站稳了脚跟,可是他还是一个爱折腾的人,竟然对小时候的一个梦想念念不忘。他的家乡广西盛产柑橘,小时候就常常想,有一天也要拥有自己的果园。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家人。当时父母是极力反对他,说家里好不容易出一个大学生,怎么又要回到农村。村里邻居也都不太理解,纷纷惋惜,说:“人家都往外走,你却放弃城里工作,跑去村里干啥?”

显然,张朝不听劝,经过一番考察,2014 年,他决定在武汉江夏试验种植柑橘。他在山坡乡光华村,流转了20 亩地当试验田,并说服父母,把他们接来武汉,一起实验新品种。

直到2017 年,他们从5 个品种中,选定了早熟砂糖橘,主要是这个品种种出来的橘子个头不大,甜度适中,入口即化,而且每年挂果时间长。当年,他就在江夏区山坡乡光华村流转了300 多亩土地开始了种植砂糖橘,打造他的果园。

2017 年,张朝风风火火地种下了300 多亩砂糖橘,没想到在2018年初,橘园就遭遇了低温冻害,受灾面积90%以上,给他和团队,当头一棒,都曾想过要放弃了。

不过,这次最终让张朝下定决心在种植技术和防灾害措施上狠下功夫,他请来现代农业(柑橘)产业体系专家、华中农业大学果树系的教授当顾问。两类专家一起指导,种出来的果子品质更佳,并且把成熟时提前了两个月。

经过3 年的发展,张朝的橘园已经扩大到近1000 亩土地,早熟砂糖橘已生长势头良好,而且还未到采摘期,今年的果子就已全部被订购。

可以说,张朝已经实现了他小时候的梦想,但同时他也帮助了许多人,他雇用了20 几个残疾工,其中不少是贫困户;并且他还带领了许多种植户一起致富。

如今,张朝的橘园,成为江夏区的农业科技示范点。他还计划未来5~8 年,种植面积达到10000 亩地,并完善从种植、选果、冷藏到包装、物流的一整条产业链。

张朝还给自己的砂糖橘打造了一个“汉橘”的品牌,他想让江夏区的柑橘走向全国市场,把它打造成武汉的名片,希望以后只要别人一说到砂糖橘,就能想到武汉的“汉橘”。

猜你喜欢
江夏区橘园砂糖
橘园绿肥覆盖还田下的腐解及养分释放动态特征
砂糖
怒江:峡谷深处的“智慧橘园”
砂糖变硬 三招解决
武汉市江夏区“互联网+”智慧农业发展模式探索
武汉市江夏区气候季节的划分及特征分析
丰收的橘园
燃烧吧,砂糖!
什么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