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经济发展基本阶段分析研究
——基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理论

2020-01-03 06:59张立峰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第三产业贡献率变动

张立峰

1 吉林省经济发展分析理论依据

著名经济学家钱纳里利用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9个准工业化国家(地区)1960~1980年间的历史资料,通过分析制造业内部产业结构变动情况,深入分析了引起结构变动的原因,以此提出了标准产业结构的基本划分模型,逐步形成了工业化发展阶段理论的框架结构。根据这个结构模型,工业经济整个变化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产业类型变迁形态的发展过程为:农业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

钱纳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理论以大量详实的数据为依据,通过深入调查分析,选取典型样本考察研究所给出的标准产业结构模型,对于分析经济发展变迁过程,研判经济发展基本周期阶段,具有重要理论参考价值。其对于工业化发展基本阶段的划分为分析经济发展变迁过程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吉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重要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农业和工业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二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同时,吉林省工业化不断变迁也逐步反映了吉林省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和方向。

基于吉林省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吉林省产业结构变化,对标工业化发展阶段理论,三个时期六个阶段的基本划分模式更能够对吉林省经济发展周期作出科学、可靠、合理的判定,是分析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因此,本文采取钱纳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理论,研判吉林省经济发展阶段。

2 吉林省经济发展基本阶段判定

本论文中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和吉林省统计局的年度公报,着重考察了吉林省从1999~2018年近20年的经济发展主要变动情况,通过选取主要经济发展指标,依照钱纳里工业化发展阶段理论基本模型数据,对吉林省经济发展周期与阶段分析如下。

2.1 指标一:产业结构比例

研究产业结构比例变动情况,考量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占比发展势态,有助于准确、客观地分析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同时也是应用钱纳里工业化发展理论所必须要考察的重要指标之一[1]。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可以较好的反映经济调整优化的程度,是经济发展保持健康良好稳步发展的关键指标。本文主要考察第一二三产业占全部产业的比重变动情况。

吉林省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从1999年的25.6%、39.6%、34.8%变为2018年的7.7%、42.5%、49.8%(如图1)。20年间,吉林省第一产业降幅69.9%,第二产业增幅7.3%,第三产业增幅43.1%,第一产业降幅明显,第三产业增幅较快,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明显。2018年第三产业占比首次且大幅超越第二产业,逐步表现出强劲增长态势。按照西蒙·库兹涅茨对产业结构变动情况的研究,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占比发展趋势呈现“∩”的变动状态。从吉林省近20年产业结构变化情况来看,第二产业的变动基本上符合这个趋势。

图1 吉林省近20年(1999—2018)产业结构变化情况

吉林省从2017年开始,第三产业占比逐步超越第二产业,表现出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持续优化的趋势。2017年产业结构重新调整,是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形成的新趋势。这一变动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十八大以来,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对吉林省经济发展提出新要求;二是吉林省提出加快实现吉林全面全方位振兴,推动形成“三个五”发展战略、“三大板块建设”和“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

吉林省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是经济发展基本规律的集中体现,将成为新的常态。但也必须意识到,吉林省在产业结构方面还有很大提升优化空间[2]。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羊,广东省第三产业在2015年首次突破50%,达到50.16%。2018年广东省一二三产业结构占比为4%、41.8%、54.2%。吉林省在一二三产业占比的基本布局上与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2018年全国第一二三产业占比情况为7.2%、40.7%、52.2%,吉林省第三产业占比仍低于全国同期水平,工业化发展痕迹依旧明显。

为了客观、全面、准确判定吉林省经济发展周期阶段,在本论文中,引用了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等人的研究成果辅助进行考察判定。通过表格形式集中反映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关联情况(见表1)。

表1 西蒙·库兹涅茨三次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关系

结合三次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关系,大致可以把近20年吉林省工业化发展过程划分为:工业化初期(1999—2005)、工业化中期(2006—2009)、工业化成熟期(2010—2015)、工业化准后期(2016— )。就目前吉林省产业结构占比的情况来看,吉林省经济发展处于工业化准后期阶段。

综合分析吉林省产业结构近20年发展变化过程,参考三次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基本模型数据分析结果,根据钱纳里工业化发展阶段理论,可以大致判定,吉林省最近20年经济发展阶段:

工业化初期阶段:1999—2005 工业化中期阶段:2006—2009

工业化后期阶段:2010—2015 后工业化社会阶段:2016——

吉林省目前经济发展阶段处于后工业化社会阶段向现代化社会过渡阶段。

2.2 指标二: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产业结构比重只能反映产业逐步变动情况,还不能有效、客观地说明产业对经济的拉动程度,必须通过其他指标作出有效性检验。产业结构比重侧重量纲角度分析,本研究报告同时考察了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这一指标侧重从质纲角度分析,维度不同,更有助于准确判断经济发展周期阶段。

根据吉林省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03~2018年,吉林省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以下简称产业经济贡献率)由12%、55.4%、32.6% 变化为3.9%、44.8%、51.3%(如图2,吉林省统计局从2003年开始发布产业经济贡献率, 2014年数据未公布,本论文中采取2013年与2015年相加求取平均值的方法标注2014年数据)。

图2 吉林省2003—2018年产业增加值对经济发展贡献率变化情况

从数据来看,吉林省2003~2005年,第一产业经济贡献率一直维持在12%以上,2006年开始大幅下降,第二产业经济贡献率开始逐年攀高,处于领跑阶段,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2010年第二产业经济贡献率达到最高,超67%,之后开始下降,第三产业逐步发展起来。2016年第三产业经济贡献率第一次超越第二产业。2017年第三产业经济贡献率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56.2%,第三产业开始形成经济增长主要力量,引擎作用开始凸显。

也显示出第三产业经济贡献率与第二产业经济贡献率在走势上有逐渐缩小的趋势。第三产业经济贡献率占比虽处于领先,但波动较大,第二产业经济贡献率2017年逐步加大,这些基于权威数据所反映的客观现象,都与吉林省推动高质量发展,打造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有很大关系,吉林省经济结构还处在不断调优的阵痛期[3]。

通过分析产业经济贡献率变动情况,运用产业经济增长贡献率指标解释了通过产业结构比重对吉林省近20年经济发展周期划分的合理程度,从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来看,基本契合划分的经济发展周期,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

2.3 指标三:产业类型

选取产业类型指标,主要是考察在工业化进程中,内部产业结构变化是不是能够契合对吉林省经济发展周期阶段的划分。在本论文中,一是考察轻重工业增速变化,通过轻重工业增速变化反映产业类型变动情况。二是考察部分吉林省产业变动情况,通过产业变动情况洞察产业类型的主要变化。

首先考察吉林省1999~2018年轻重工业增长率的变动情况(如图3)。考察轻重工业的增长率的变动情况,可以在宏观上对产业类型的整体性、大致性变化做出研判,有助于在较大视角上把握产业类型的变动情况。

图3 吉林省最近20年(1999—2018)轻重工业增长率变动情况

从数据分析来看,1999~2005年,轻重工业增长率都稳步提升,尤其是轻工业,从2001年开始,呈现出梯阶式增长[4]。2006年开始,重工业的增幅急速提升,经济发展开始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以重工业为主要支柱的发展迹象开始凸显。2009年以后,尤其是2010年之后,重工业、轻工业的增长率发生较大幅度下降,印证了这个时间段第三产业逐步发展起来的基本事实。2015年重工业增长率破零,出现负值,之后又开始新一轮增长发展,这与处于新时代的历史维度下,吉林省重新定位经济发展模式,优化经济发展结构,部署经济发展安排,重工业中基本类型开始发生优化调整的战略布局相一致。数据分析与本文对20年来吉林省经济发展周期的基本划分相吻合。

从微观角度,按照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模型”(见表2)对产业发展阶段特点的基本判定来看,本论文充分考虑到吉林省产业结构基本类型和数据公布的实际情况,选取食品产业、石油化工产业、汽车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产业、医药产业、通信设备5个产业做了重点分析,集中考察了五个产业的占比情况及增长情况。

表2 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

从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来看(如图4),汽车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比重一直处于领跑状态,这和吉林省实际情况相吻合。一汽集团是吉林省重要的工业支柱,同样也是吉林省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这一指标的领跑状态是对这一事实基本的客观反映。从一些关键拐点来看,比如2010年以后,其占比出现下滑,这与这一阶段第三产业开始逐步发展的事实基本吻合。2016年以来,该行业比重再次出现较大幅度提升,反映了吉林省加快汽车智能化、科技化转型的基本战略部署。

同时,信息产业也在2010年以后发展起来,但还不能作为工业中的主要产业,这与本文判定的吉林省经济目前处于向现代化社会转型过渡的基本结论相一致。从数据来看,食品产业不断发展,尤其是在2011年以后,比重上开始超越石油化工产业,既体现了吉林省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对粮食食品的高度重视,也是工业化内部产业结构调优的集中表现。石油化工在2009年以前在占比上仅次于汽车产业,这是工业化持续高速发展的明显标志。2010年以后,这一产业在占比上逐渐开始下滑,石化工业高耗能、高投资的弊端开始在经济发展中显现出来,工业化发展从2010年之后开始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资本密集向技术密集转变形成主流。

图4 吉林省部分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变动情况

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变动情况分析(如图5),信息产业增长率波动较大,集中说明了吉林省经济在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中的阵痛过程。食品产业增速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放缓,2010~2015年,食品产业增速持续下降,后工业化的基本特征显现。吉林省重点产业,即汽车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010~2015年增速下降,2016年新型汽车智能化发展促进汽车产业新一轮发展,这基本符合工业化内部产业基本变动的事实。

图5 吉林省部分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变动情况

综合以上相关指标考察分析产业类型的变动情况,对比钱纳里的标准产业结构,可以基本判定,吉林省当前的经济发展处于后工业化社会快速发展,逐步向现代化社会过渡阶段,与之前判定相吻合。

表3 钱纳里人均GDP水平变动所反映的工业化阶段

2.4 指标四:人均GDP

人均GDP水平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质量水平。从经济发展的微观角度,着重考察个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表现,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研究思路。把钱纳里人均GDP水平变动所反映的工业化阶段梳理如下 (见表3)。

按照2018年人民币对美元平均汇率为6.617 2计算,2018年吉林省人均GDP为55 611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8 404美元,表明吉林省处于工业现代化阶段。这一指标所反映的结果与本文之前所判定的结论基本一致。

3 吉林省经济发展阶段判定基本结论

本文以钱纳里工业化发展阶段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选取产业结构比例、产业经济贡献率、产业类型、人均GDP四个主要指标,参照钱纳里标准产业结构模型、钱纳里人均GDP水平变动所反映的工业化阶段模型,辅助运用西蒙·库兹涅茨三次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关系,集中分析了吉林省最近20年经济发展在产业结构、产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程度、轻重工业增长、部分支柱性产业占比及增速、人均GDP发展水平的基本变动趋势,分析并验证了吉林省最近20年经济发展周期阶段为:

工业化初期阶段:1999—2005 工业化中期阶段:2006—2009

工业化后期阶段:2010—2015 后工业化社会阶段:2016—

吉林省目前经济发展处于后工业化社会阶段向现代化社会过渡阶段。

4 新时代背景下吉林省经济发展展望

站在新时代这个特殊的历史方位上,吉林省目前经济发展在一些方面还存在问题,比如第三产业内部分离不彻底、不突出,高端产业集群化发展动能不足、工业化结构仍需持续调优、工业发展转型升级仍需加大力度、创新发展、科技水平、高端制造仍需持续发力等。应该看到,吉林省在漫长岁月中,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从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向数字吉林的不断转变,的确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新时代下,吉林省经济发展可谓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第三产业贡献率变动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北上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变动的是心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7%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